1955年,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稱號儀式上,革命將領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這讓當時在場的許多革命將領大吃一驚,五位將軍和三位中將特意給總政治部寫了一封信,希望能提拔他。
那麼這位革命將軍是誰呢? 他在這段革命史上表現如何? 最終結果如何?
譚友林,1916年出生,出生於湖北江陵的乙個農民家庭。
譚友林記事以來,家裡的條件一直很差,在家吃一頓飽飯,往往是奢侈的。
儘管如此,他的父母還是希望他能夠通過知識改變貧窮的家庭狀況。
於是父母把他送到村里的一所私塾讀書。 譚友林知道父母供養他上學不容易,在學校學習很辛苦。
從私塾畢業後,譚友林在父母的安排下去了鎮山的一所小學讀書。
然而,“厄運找苦”,譚友林上小學沒多久就因重病去世,家裡條件一落千丈,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為了給家人提供溫飽,譚友林輟學,來到鎮上的一家商店當學徒。
隨著時間的流逝,譚友林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許多進步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影響下,譚友林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的先進思想,並被他們深深吸引,在這一刻,一顆革命的種子在他心中種下了。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訊息傳到了譚友林的耳朵裡,譚友林雖然很生氣,想投身於革命,但想到家裡的母親後,他決定攢點錢給母親,然後投身於革命。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譚友林開始更加努力了。 經過兩年的奮鬥,譚友林也攢下了不少錢。
譚友林把所有的錢都給了母親後,投身於革命,並於1930年參軍。
加入紅軍後不久,譚友林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湖北省石首市洪湖軍校學習,畢業後先任洪湖蘇區警衛營通訊員、宣傳員、警衛員,紅軍軍總部警衛員。
1932年,以王明為首的“左派”分子統治全國後,向湖南、湖北西部局發出指示,要“鎮壓叛亂”。
因此,湘西鄂兩省**支部領導夏習在紅三軍七千里轉移之前,發動了“火線反叛運動”,譚友林因曾為所謂“整組派”當過警衛而被捕。
因為譚友霖不肯“認罪”,他們試圖用暴力手段逼迫他認罪,但見譚友霖不讓步,只好暫時放棄。
開始行軍後,他們根本不把譚友霖當人看,甚至把身上的公尺袋和子彈袋掛在他的脖子上,任由譚友霖扛著往前走。
隨著時間的流逝,譚友霖因為體力疲憊而逐漸倒在了地上,看到譚友霖起不來後,他打算除掉譚友霖。
就在他準備動手的時候,**注意到了這一幕,連忙制止了,正是這次對**的救助,導致了譚友林的事蹟。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經過綜合分析,決定在敵後開闢適合八路軍的戰場,建立根據地,於是***把這個重任交給了譚友林的彭雪峰游擊隊,讓他到豫東地區開闢乙個根據地。
當時河南東部有一支地方武裝力量,有200多人,首領李守山出身於老軍,指揮能力強,卻在抗日和親日之間搖擺不定。
為了能夠將他吸收到抗日隊伍中,譚友林在上級的指示下,帶著五名幹部到李守山的部隊進行整編整編工作。
工作開始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部隊基層了解和關心士兵,從而掌握李守山大隊的基本情況。
隨後,譚友林在日常生活和演習中對下級官兵更加一絲不苟。
就是這樣的做法,譚友林很快就和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譚友林也藉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也根據他們的意識形態變化調整了他們的立場。
最終,在譚友林的整頓下,這支隊伍很快加入了抗日隊伍。
抗日戰爭結束後,日軍被趕出中國後不久,東北山區的一些土匪逐漸出手。
為了除掉困擾百姓的土匪,譚友林在***的安排下,擔任東北民盟軍第359旅副旅長,開始對雞西、東安等地的土匪進行清理。
在譚友林359旅的猛烈攻勢下,土匪們很快被趕出了他們的領地。 為了躲避譚友林的追擊,他們分成幾十股,直接進入了深山古林。
為了能夠徹底殲滅他們,譚友林在佳木斯大會上制定了相當嚴格的作戰部署,首先,譚友林派兵守衛土匪經常出沒的地方。 二是出動重兵把守重點區域和重點區域。
這使得土匪們完全被困在森林裡。
隨著時間的流逝,東北的天氣越來越冷,為了能夠盡快剿滅土匪,譚友林將土匪所在的森林分成了六個部分,並派出了六支軍進入這六個地區進行搜尋。
經過多日的搜尋,反土匪部隊不僅把土匪藏起來的糧食全部拿走,還一點一點地縮小了包圍圈。
不久,土匪因飢寒而陸續出來,向剿匪部隊投降,投降。
最終,土匪們在譚友林的包圍下選擇了投降,稍微投降了一點。
很快,土匪勝利的訊息就傳到了東北局的耳朵裡,對於譚友林的出色表現,東北局特意發來訊息給予表揚。
這次鎮壓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消除國民黨反動派與土匪的勾結,而且是為了使共產黨擺脫側翼攻擊,保護東北解放區的安全。
同時,這次行動也成功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為我黨和軍隊贏得了更加堅實的戰略後方。
1949年,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副軍長的譚友林在***的命令下,開始隨部隊向江南進軍。
到達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後,發動了宜沙戰役,譚友林對這場解放家鄉的戰鬥非常興奮,所以在徵得上級同意後,親自帶兵參加。
很快,解放軍就到達了預定的集結位置,宜昌守軍三面被包圍,渡江南逃只有一條路。 經過10天的激戰,伊薩之戰勝利落幕,江陵解放。
戰鬥結束後,譚友林抽空回到了家鄉,希望能找到母親,告訴她自己這些年的變化,讓母親開心。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母親在前一年就去世了,這讓母親在他死前無法看到家鄉的解放,過上了好日子,譚友林對此感到非常愧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韓戰爆發,譚友林在***的指示下,擔任志願軍第39軍副司令員,隨部隊進入朝鮮,成為當時第一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
進入朝鮮後,譚友林接到了奪取雲山戰略要地的任務。
接到任務後,譚友林不敢耽擱,只是在短暫的休息之後來到了雲山,和它展開了一場戰鬥,經過第一次激戰,譚友林突然發現,和他一起戰鬥的不是南韓士兵,而是美王牌軍的第一騎兵團。
為了盡快攻占雲山,譚友霖選擇趁著看不見手指的時候,對美軍發動進攻。 由於美軍不擅長夜間作戰,解放軍成為美軍夜間的噩夢,很快美軍在祝仁橋被志願軍殲滅。
此後,譚友林率領第39軍全面追擊逃跑的敵人,經過一番激戰,志願軍終於勝利結束了雲山戰役。
1955年,在全國全軍授勳儀式上,時任東北軍區公安司令員的譚友林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這件事一出,就引起了一些將領的不滿,因為以譚友霖的資歷和功勞,他不可能當上將軍,當中將綽綽有餘,但少將實在是低了不少。
為了能夠將譚友林提公升為王震、蕭可等八位將軍,他們聯名寫信給總政治部,要求他們把譚友林的軍銜提公升為中將。
總政治部的工作人員看到這封信,也很尷尬,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把信送到了元帥***的手裡。
為了解決此事,**親自找到譚友林說:“友林,你的軍銜確實低,以你的資歷和職位,授予中將是沒有問題的,但結果是你同時被授予中將,你沒有被授予,我為此事向你道歉, 這是我們在工作中的疏忽。 ”
對此,譚友霖只是笑了笑,擺了擺手說道:“這是什麼科比,少將就是少將,還有許多與我同時在戰場上為革命犧牲的戰友,我現在有家,我有孩子, 我已經很滿足了站起來領獎。 ”
聽完後,**對譚友林的演講豎起了大拇指。
獲獎後,譚友林先後擔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副政委、新疆軍區黨委書記等重要職務。
直到譚友林于2006年去世,享年91歲。
譚友林將軍的一生,是獻身於新中國的光輝一生。
他從小就投身革命,毅然到前線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表現出無私的愛國精神和深厚的人民友誼。
然而,即使在軍旅生涯結束後,他仍然不遺餘力地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並願意付出一切,直到他生命的盡頭。
譚友林將軍一生懷揣治國救民的偉大信念,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實踐者。
多年來,他從不考慮個人私利,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表現出極大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他的行為是我們永遠欽佩和學習的榜樣。
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向畢生奮鬥的譚友林將軍表示最深切的敬意。 他所代表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僅是譚友霖的個人品質,更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象徵。
他是無數為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革命先烈的代表,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猶豫地付出了一切。
我們謹向這些烈士致以最誠摯的敬意,感慨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新中國的現代奇蹟。
譚友林將軍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的事蹟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帶領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永遠珍惜和敬佩他,堅決銘記和傳承他們的奮鬥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