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COSN發布《基礎教育創新驅動因素報告(2024)》2Rennie Center 出版了《重新思考教育:重新構想學習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方式》3歐盟出版了《歐盟學校教育的未來:一項前瞻性研究》4華盛頓州的 OSPI 發布了“K-12 公立學校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指南”5歐盟出版了《解釋數字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文獻審查和評估框架》6經合組織發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教育思考:變革的槓桿》7澳大利亞發布《STEM勞動力多樣化途徑回顧》8非洲聯盟(非盟)發布了“2063年議程第二個十年計畫”9愛爾蘭啟動《2030年全球公民:愛爾蘭的國際人才與創新戰略》
1.COSN發布了《基礎教育創新驅動因素報告(2024年)》。
2024年2月7日,美國“學校網路聯合會”(COSN)發布的《基礎教育創新驅動因素報告(2024):挑戰、趨勢和技術工具》聚焦基礎教育,並基於由140多位教育與技術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的觀點,對最重要的挑戰給予關注, 未來一年推動基礎教育創新的趨勢和技術工具。根據該報告,將阻止學校在未來一年放慢腳步、準備和實現飛躍的挑戰包括:吸引和留住教育工作者和 IT 專業人員。 雇用和留住學校教職員工是學校系統的乙個主要問題;許多教育工作者正在經歷低薪、壓力和情緒倦怠,導致他們放棄對教學的熱情並離開該領域。 確保網路安全和保障。 將數字工具用於教育、教學和商業是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 學校必須積極構建系統,使使用者能夠安全地使用數字技術進行學習和成長。 擴大教育系統的創新和保守主義。 學校面臨的挑戰是參與並有效地擴大創新規模——調整有效的方法,並在學校、地區或州一級擴大創新規模。 有助於激勵和加快未來一年創新步伐的大趨勢或催化劑包括:對示範性學習態度的轉變。 圍繞評估、記錄、交流和賦予學生學習價值,以及將這種學習與高等教育、職業培訓、職業道路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的討論越來越多。 培養管理者的領導技能。 加強學校專業團隊建設,為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基礎教育專業人員提供學習和掌握新技能的機會,並為增強學生體驗的創新實踐開啟大門。 自主學習。 這個概念是關於學生在學習中變得積極; 他們的角色已從“學生”重新定義為“學習者”。 當沉浸在強大的學習環境中時,學習者可以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創新者。 支援學校克服挑戰並利用未來一年創新趨勢的技術和工具包括:生成式人工智慧。 生成式人工智慧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股變革力量,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需求。 世界各地的學校都在探索這項技術的好處和挑戰,並尋求專家指導,以解決制定政策和流程的迫切需求,以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安全、有效和負責任地使用第二代人工智慧。 分析和自適應技術。 分析是指分析學生學習資料的收集以及使用資料為教學決策提供資訊的機會的過程。 自適應技術是一種根據學生與技術的互動來調整學生的工具。 豐富的數字生態系統。 互聯系統或數字環境可以形成強大的數字生態系統,促進學生學習或支援教育管理。 這些相互關聯的虛擬空間系統可以跨越正規的學校環境及其他環境。 **友情鏈結:官方英文版:cosn driving k-12 innovation: 2024 hurdles, accelerators, tech enablers.官方中文版本:cosn《基礎教育創新驅動因素(2024年):挑戰、趨勢、技術工具》報告。
2. rennie center啟動“重新思考教育:重新構想學習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今天重新思考教育是研究教育未來的重要起點,2024年1月31日發布的美國麻薩諸塞州雷尼教育研究與政策中心就是這項研究的最新例子。 該指南首先指出,在過去的乙個世紀裡,社會的許多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在教育領域,雖然一些變化是由技術發展推動的,但核心教學方法在功能上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相同。 在許多學校,學習仍然在教室裡進行,學生被分成年齡相仿的小組,並由老師監督,老師的作用是傳授內容並促進知識的積累。 資料顯示,目前的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滿足21世紀的需求。 該指南認為,必須從學習的三個核心組成部分開始全面重新思考教育系統:人、地點和時間。 首先,重新思考人。 該指南指出,為了更好地增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需要擺脫“乙個教師,乙個教室”的模式,這種模式往往孤立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並將經驗和專業知識視為稀缺商品,不能在學校和地區之間共享。 相反,想象乙個更具活力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自由進出教室,在學生的優勢和需求最符合他們的培訓、才能和抱負時介入。 大多數其他職業現在預設採用更靈活的人員配備和時間表,以更好地促進持續合作,支援新教師,並為有經驗的教師創造有意義的成長機會,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可獲得的學習體驗範圍。 其次,重新考慮位置。 該指南認為,為了讓學生為不斷發展的數字時代做好充分準備,必須重新評估傳統的學習空間,並將技術用作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協作的工具,同時提高數字素養技能並培養下一代創新者。 與其使用技術來複製學校,不如用它來深化和擴充套件可能的學習體驗型別。 利用技術來建立學生設施可以支援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圍繞現實世界的挑戰組織學習,幫助學習者追求激情和個人興趣,並通過擴充套件和可持續的網路為學生創造進入大學和職業的機會。 最後,重新思考時間。 該指南認為,儘管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普遍認為兒童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但學校的結構和時間表假設所有學生都將在同一年齡達到發展里程碑。 因此,教師必須區分教學和腳手架任務,以便不同興趣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理解內容。 應該重新考慮傳統的學校時間表、個性化學習計畫的實施以及向基於能力的教育模式的轉變。 **鏈結:Rennie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 & Policy。 rethinking education: reimagining when, where, and how learning happens.
歐盟發布了《歐盟學校教育的未來》:一項前瞻性研究
目前,關於未來教育的研究大多是虛構邏輯,一般是泛化的,並不關注真實和具體的教育實踐或問題。 歐盟於2024年1月29日發布的《歐盟學校教育的未來:一項前瞻性研究》報告打破了這一慣例。 報告以歐盟27國中小學教育為研究物件,以2040年為時間節點,結合案頭調研、探索性訪談、焦點小組討論等方法,對未來十年歐盟學校教育發展圖景進行首次研究。 報告首先分析了影響歐盟學校教育轉型的五類因素:“大趨勢”、“總體趨勢”、“新興趨勢”、“疲軟跡象”和“未知因素(黑天鵝)”。 “大趨勢”包括新興的公民賦權和新的公民參與形式、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勞動力短缺加劇、工作性質改變、教育和學習多樣化、加速技術變革、年輕一代對可持續發展態度的積極轉變、移民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公共支出的變化以及日益擴大的數字鴻溝; “總的趨勢”包括:教師短缺、教育不平等、學校混合和個性化學習、教育與當前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相關性下降、對可持續發展教育以及公民和公民教育的日益重視、基本技能的退化、教育的退化、教育的減少、教育的多樣性“新興趨勢”包括學校數位化的社會風險、對通用能力的關注、教師角色的轉變、跨學科學習的增加、學校更加開放、私立教育支出的增加以及弱勢學生的包容性增加; “薄弱跡象”包括人工智慧部分取代教師、替代教育方法的出現以及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 “未知數”包括歐洲的重大技術顛覆、氣候變化引發的環境危機、歐盟的嚴重經濟危機以及公立學校系統的危機。 然後,該報告提出了到2040年歐洲學校教育的四種可能情景,以教育方法為橫軸,以社會經濟環境為縱軸。 教育方法軸的重點是教學的內容、方式和地點,其極端範圍從“標準化”到“靈活”。社會經濟環境軸關注社會經濟整體狀況,極端從“競爭”到“合作”。
每幅圖都包含五個維度的要素: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學方法、教師角色和課程結構。 這四個景觀是:圖A:標準化和協作,其特點是協調的社會經濟方法,對促進融合的重大問題、政策法規的共識、學校的社會同質性、私立輔導補充公立學校教育、標準化和同質化的教學方法、有限的技術整合、根據動態市場的需要適當調整教育體系; 教師作為知識和權威,並投入培訓,解決合格教師的短缺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黑天鵝”因素可能導致歐洲的重大技術顛覆。 圖B:靈活和協作,其特點是採用合作的社會經濟方法、社群參與決策過程、綜合的包容性政策、和諧的學校社會、為學校教育提供大量公共資金、靈活和適應性強的教學法、新技術的整合、合作應對勞動力市場需求、教師作為促進者和導師,以及不缺教師。 造成這種情況的“黑天鵝”因素可能是歐洲氣候變化造成的環境危機。 圖C:標準化和競爭,其特點是有針對性的社會經濟方法、教育系統中的排斥傾向、學校社會、教育方面缺乏持久的共識、學校教育和影子教育的私人資金、僵化和相對有限的靈活教學法、技術使用不均衡、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相關性有限、教師面臨嚴峻挑戰, 以及多方面的教師短缺。造成這種情況的“黑天鵝”因素可能是歐盟的嚴重經濟危機。 圖D:靈活性和競爭,其特點是社會經濟方法多元化、學校社會異質性、弱勢群體隔離、社會對教育的承諾不透明和多變、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的資金差異、多元化的教學法、依賴經濟資源的技術獲取、教育系統迅速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教師角色多變以及較不富裕學校的教師短缺。 造成這種情況的“黑天鵝”因素可能是公立學校危機。 在多方利益攸關方磋商的基礎上,該報告認為,到2040年,歐盟學校教育的首選未來圖景為B,即“靈活和協作”。 對歐盟委員會當前政策的分析表明,該報告認為,目前實施或計畫的大多數歐盟層面的措施都是將歐盟學校教育與首選景觀開發相結合。 然而,一些現有的政策措施應該得到加強,或者引入新的政策措施,以幫助歐盟的學校教育在2040年之前達到首選地位。 在此基礎上,報告最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鏈結:歐盟委員會,教育、青年、體育和文化總局,《歐盟未來學校教育的情景:一項前瞻性研究》,
OSPI (美國華盛頓州)發布“.k-12以人為本的公立學校人工智慧指導
在推動教育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原則越來越受到關注,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點選閱讀)、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辦公室發布的《人工智慧與教學的未來》(點選閱讀)。 2024 年 1 月 18 日,華盛頓州公共教育總監辦公室 (OSPI) 發布了“K-12 公立學校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指南”指南,該指南就如何在 K-12 學校實施“以人為本”原則提供了指導。 該指南涵蓋了人工智慧的含義、人工智慧使用的原則和價值觀、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人工智慧政策制定等。 該指南認為,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學習環境是優先考慮學生、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需求、能力和經驗的環境。 教育領導者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支援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人工智慧素養,幫助他們理解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概念、應用和影響,並使他們能夠使用人工智慧作為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確保合乎道德、公平和安全地使用人工智慧,保護資料的私隱和安全,解決潛在的偏見和危害,並促進數字公民和責任。 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發展和支援,幫助他們將人工智慧融入教學法、課程和評估中,並促進他們與人工智慧的協作和創新。 將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應用於 AI 解決方案的開發和實施,例如讓利益相關者參與設計過程、測試和迭代解決方案以及評估影響和結果。 將 AI 解決方案與最佳實踐和學習原則相結合,例如支援學習者**、促進協作、增強反饋和培養批判性思維。 該指南還指出,在將人工智慧整合到學生學習中時,學生必須了解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人工智慧在學習過程中。 通過這樣做,學生可以通過與學生共同建立和分享人工智慧決策指南來積極參與塑造他們的人工智慧教育體驗。 支援學生採用以人為本的方法來使用人工智慧。 使學生能夠使用 AI 來建立理解、反饋和反思。 支援學生批判性地思考人工智慧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他們為大學、職業和生活做準備。 使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能夠使用人工智慧來個性化和增加他們的學習機會。 將道德和批判性思維活動與年級和學科水平的教學相結合。 使用人工智慧進行差異化和評估,包括允許文字轉語音、翻譯、個性化學習和基於**的學習的智慧型輔導系統。 通過與行業合作更新和整合學習標準,包括職業和技術教育計畫,讓學生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鏈結:ospi human-centered ai guidance for k-12 public schools.
5.歐盟出版了《解釋數字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文獻綜述和評估框架》。
數字技術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是關於教育數位化轉型的討論的核心,尤其是在評估數字教育政策時。 然而,一些研究和政策分析突出了在評估數字技術對改善學習成果的影響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結果。 因此,有必要仔細研究數字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以及與學校活動的哪些方面有關。 歐盟 2024 年 1 月的報告《解釋數字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文獻回顧和評估框架》對此進行了回應。 通過對過去15年發表的92篇相關文章的重點、方法和結果的分析,報告認為,數字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乙個複雜的概念,不能用技術使用與學習成果之間的線性因果關係來描述。 這種影響受到一系列背景因素的影響,並受到參與使用技術的各個部門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的影響。 背景因素包括:(1)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數字能力;(3)教師專業發展;(三)學校領導與管理;(4)連通性、基礎設施、**和其他支援;(5) 行政和資料管理實踐;(6)學生的社會經濟背景;(7)社會經濟學校背景。 基於這些發現和變革理論,該報告提出了乙個框架,用於評估自我反思工具(如歐盟的自拍工具)對學校數字能力和數位化轉型的影響,並提出了與數字教育投資和監測相關的政策建議。
*鏈結:Nikoleta Giannoutsou 等 unpacking the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6.經合組織出版《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重新思考教育:變革的槓桿》
加強可持續發展教育或綠色教育是教育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選擇,例如,歐盟從巨集觀規劃、中觀措施和微觀行動三個方面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政策(參見:吳雲燕等,《綠色轉型學習:歐盟可持續發展教育政策分析》)。 2024 年 2 月 16 日,經合組織出版了《氣候變化背景下對教育的思考:變革的槓桿》**,該書進一步為教育系統如何超越鼓勵個人行為改變,促進對集體和系統性變革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見解,包括在社會、經濟、政治和技術領域。 工作指出,傳統上,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教育往往以自然科學科目的學習目標為基礎。 然而,鑑於氣候變化中生態系統和社會系統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有效的氣候變化教學需要對自然科學內外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刻的反思。 為此,本文認為:首先,科學教育和跨學科學習需要重新思考。 在科學教育中,要培養全民科學素養,提高對科研和職業的興趣,促進STEM教育的多樣性,加強綠色職業諮詢和指導在跨學科學習方面,應設定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教育的目標,將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學習活動,加強進度監測,強調可持續性能力評估,並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教師的專業發展。 其次,基於地方的教育(PBE)的採用促進了從個人行動到集體行動的轉變。 PBE 是指一種強調學習過程與教師和學生所在物理場所之間聯絡的教學方法,已成為任何以當地為導向、以社群為基礎或以生態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總稱。 將這種方法應用於可持續發展教育仍存在一些挑戰,學校需要創造乙個有利的機構環境。 最後,使學校系統適應氣候變化。 教育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對學校基礎設施以及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經歷的廣泛影響的戰略包括:改造或公升級學校基礎設施,以確保其具有彈性; 實施旨在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復自然和改性生態系統的學校干預措施; 調整校歷和運作; 加強遠端學習; 解決與氣候相關的健康和福祉問題。 **鏈結:Nusche, D, m. fuster rabella and s. lauterbach. rethinking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leverage points for transformative change,
7.澳大利亞發布《關於審查STEM勞動力多樣化途徑的結論性建議》
澳大利亞是最早重視發展STEM教育的國家之一,從第一院系到學術機構都投入了資金(參見:張永軍,《澳大利亞STEM教育政策的分析與啟示》)。 2022 年,澳大利亞**宣布對 STEM 多樣性途徑進行審查,隨後成立了乙個獨立的審查小組。 2024 年 2 月 13 日,“關於審查實現 STEM 勞動力多樣性途徑的結論性建議”正式發布。 該報告在四個領域向澳大利亞聯邦提出了11項建議:協調和領導、創造乙個安全和包容的工作場所、終身學習、改度和重視多樣化的知識,包括:制定一項長期的跨部門戰略,以促進STEM行業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包括建立乙個由專門資源支援的專門諮詢委員會。 在專案中引入最佳實踐專案設計元素,完善當前的 STEM 女性組合,以及建立新專案以消除代表性不足的群體面臨的障礙,這些指標建立了一套多樣化的指標,這些指標證明了它們在 STEM 專案中的影響。 每個雇用STEM員工的澳大利亞組織都致力於消除欺凌、騷擾和歧視,包括種族歧視。 每個雇用STEM員工的澳大利亞組織都採用、披露和實施計畫,以吸引、留住和提拔更多代表性不足的群體成員。 通過改變STEM相關專案的資助和採購流程,提供指導以幫助組織實施本報告中的建議,並審查進一步變革的必要性,例如立法或其他財務安排的變化,使澳大利亞與STEM相關的工作場所更安全、更多樣化和更具包容性。 採用 STEM 作為實施任何響應 2023 年移民系統審查的戰略的焦點之一。 與各州和地區合作,提高中小學STEM技能和科目的參與度和成就。 指導和支援教育工作者以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方式教授 STEM 課程。 與各州和地區合作,確保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為STEM教育中代表性不足的群體提供更多的機會、參與和成就。 將優先考慮為影響或利用土著知識和知識體系的專案申請資金的土著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並與土著社群合作開發進一步推進土著知識的方法; 澳大利亞大學理事會與學術界和原住民知識保管人合作,建立尊重、理解和更好的實踐,將原住民知識整合到科學和研究系統中。 制定溝通和外展戰略,以提高對 STEM 勞動力多樣性的認識、知名度和重要性,以突出 STEM 行業提供的職業機會和發展潛力。 此外,該報告建議,STEM勞動力多樣化的計畫戰略應包括三個關鍵要素:在所有計畫中引入最佳實踐計畫設計,以使STEM勞動力多樣化,根據關鍵經驗教訓改進STEM計畫中的女性組合,並制定新計畫以解決差距。 **鏈結:英文全文:Sally-Ann Williams, Mikaela Jade, Parwinder KaurPathway to Diversity in Stem Review: Final Recommendations, 中文摘要: Sally-Ann Williams, Mikaela Jade, Parwinder Kaur實現 STEM 勞動力審查多樣化的途徑:總結建議報告摘要。
8.非洲聯盟(非盟)發布了《2063年議程第二個十年計畫》
2015年,非洲聯盟通過了《2063年議程》,並提議通過五個十年實施計畫完成該議程,其中第乙個計畫跨越2014-2023年。 2024年2月17日,非洲聯盟發布了第二個十年實施計畫(2024-2033年),其中包括與教育相關的具體目標,例如將小學淨入學率提高到100%,中學淨入學率提高到80%至少80%的兒童完成了初等教育,並在閱讀、寫作、數學和數字技能方面達到了最低限度的熟練程度;至少80%的五歲以下兒童在小學入學前完成了至少兩年的結構化幼兒教育和發展(ECD)計畫;小學師生比例為1:30,中學師生比例為1:15將高等教育的淨入學率提高到至少50%;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入學率提高至少60%;全面實施《非洲教育框架》以及技術和職業教育;至少40%的中等和高等教育畢業生修讀STEM相關學科;非洲對全球研究產出的貢獻至少為10%,至少50%的研究產出轉化為創新和生產(包括培訓約10萬名非洲博士,五分之一應來自STEM學科);實施計畫為實現這些目標提出了若干具體的指示性戰略。 **鏈結:非洲烏尼奧 agenda 2063:second ten-year implementation plan 2024 –2033.
9.愛爾蘭啟動《2030年全球公民:愛爾蘭的國際人才與創新戰略》
2024 年 1 月 15 日,愛爾蘭繼續與高等教育、研究、創新和科學部合作,啟動了《2030 年全球公民:愛爾蘭的國際人才和創新戰略》。 該戰略闡述了愛爾蘭將傑出人才和創新融入愛爾蘭全球足跡的雄心壯志,是第乙個涵蓋高等教育、研究和創新體系的國際戰略。 它建立在愛爾蘭過去十年取得的眾多成就之上,旨在承認愛爾蘭作為國際人才的首選目的地和教育、研究、創新和科學政策的思想領袖的地位。 該戰略以六大核心支柱為基礎,以人才和創新為愛爾蘭全球足跡的核心,以及七項旗艦舉措國際學習者、研究人員和創新者的首選目的地;跨國、多文化和多元化勞動力中的全球公民;提高歐洲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影響力;南北合作、東西方合作達到新水平; 國際教育、研究、創新和科學政策方面的思想領導力。 後者包括:愛爾蘭人才與創新團隊; 國際教育標誌; 歐洲大學; 為愛爾蘭創新; 歐洲聯盟理事會主席; 流動和交流(愛爾蘭、北愛爾蘭和聯合王國之間); 人才和創新政策的思想領袖。 **鏈結:繼續教育、研究、創新和科學系 global citizens 2030 ireland’s international talent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本文由國際教育前沿研究小組(IFRGE)成員整理,專案負責人為張勇軍。 內容僅供參考,點選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將涉及的文獻打包**。 請註明部分或全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