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電影《偷襲白虎劇團》劇組在北戴河演出,正好在北戴河休養的***聽說了這部戲。 這是他一直期待的機會,於是他邀請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等人**。
在**的過程中,**得知該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他好奇地問小華:“這個人現在在**? 你的立場是什麼? ”
小華對此不是很清楚,但這個人和他的事蹟卻很感興趣。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他做了什麼讓 *** 親自詢問他?
他擔任什麼職位?
楊玉才是現代京劇《白虎團突襲》中顏偉才的原型,是我國一流的戰鬥英雄。 1926年生於陝西省綿縣定軍山鎮。 解放戰爭期間,他因為善於奔跑,被國民黨軍隊俘虜為壯漢,後來被安排到閻錫山軍隊的乙個團部當傳令官。
雖然他曾經有過逃跑的念頭,但由於成功的概率極小,如果他**,他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1949年3月,他的部隊被人民解放軍擊潰,他被俘。
然而,他拒絕了人民解放軍讓他回國的提議,而是主動申請加入人民解放軍。 他有兩個目標:第一,成為一名合格的解放軍士兵; 第二,盡快加入共產黨。
雖然小時候不讀書,受教育程度不高,只能當兵,但楊玉才從不氣餒,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
這是楊玉才,我國英勇的戰鬥英雄。
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楊玉才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 在每一場戰鬥中,他總是衝在隊伍的最前面,勇敢而足智多謀,表現非常出色。
1950年5月,他的願望終於實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之後,韓戰爆發,戰火蔓延到我國的鴨綠江。
為了保護我們的國家和領土完整,經過討論和研究,最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衛祖國、保衛國家”的決定。 ** 曾任總司令,率領志願軍參加韓戰。
1950年底,楊玉才的部隊奉命參戰,當時他只是第203師團第607團第1營第3連的一名普通士兵。
初到朝鮮時,由於對地理環境不是很熟悉,第607團決定組建一支偵察部隊作為先遣隊,偵察地理地形和敵人的動向,為大軍的快速推進開闢通道。
偵察隊隊長趙世軍命令測量員吳文清去第一營三連挑選六名偵察兵,但這些選拔不是隨便便做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必須是中級軍人,有戰鬥功績,機智勇敢,有副班長以上的職務, 並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經驗。
同時滿足上述所有條件並不容易。
吳文清一到三連,連長就挑出六名偵察兵,對他表示滿意。 就在吳文清準備帶他們走的時候,連長又攔住了他,並推薦了乙個叫楊玉才的人。
吳文清對楊玉才表示好奇,問他有什麼特別之處。 連長回答說,楊玉才身體強壯,臂力極好,善於使用機槍,非常善於單槍匹馬,機智機智,膽大細心,完全符合偵察兵的要求。
吳文清聽後表示,楊玉才完全符合條件,決定帶他去團部報到。 雖然連長在初選中沒有選擇楊玉才,因為他還沒有被正式批准為副班長,但吳文清認為這是連隊的決定,應該得到尊重和執行。
1951年6月8日,第203師司令部命令第607團偵察隊隊長趙世軍、測量員吳文清率領楊玉才等8名偵察員組成先遣隊,對行軍路線進行偵察。
然而,當他們尋找徒步旅行的十字路口時,他們被一條地圖上沒有標明的河流擋住了。 面對這種情況,大家開始齊心協力制定過河計畫。
楊玉才提出了乙個可行的建議:先找乙個水面穩定的地方,把背包帶連線起來,讓懂水的人先過河,再把繩子綁在對岸的樹上,再帶不懂水的同志過河。
每個人都同意了,他們開始行動。 楊玉才作為水中最好的人,率先跳入激流中探路,又有三名斥候跳入水中,抓著楊玉才的背包過河。
在他們接近岸邊的一次途中,背包的帶子突然斷裂,三名偵察兵被急流衝向下游。 楊玉才反應迅速,跳入水中,成功將他們救到了下游幾十公尺處。
忙碌了一夜,第二天大軍到達河邊時,楊玉才和隊友們已經在可以過河的三個地方標出並鋪設了地基樁,剩下的任務交給了後續聯絡站。
在1952年的東線防禦戰中,楊玉才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偵察任務,因此很快被提公升為偵察連副營長。
雖然楊玉才膽大精細,每次都成功避開危險,但運氣並不總是跟著他。 在一次任務中,楊玉才幾乎回不來了。
當時,他正在齊腰深的雪地裡執行任務,由於精神壓力大,幾天沒有吃東西,他最終失去了力氣,暈倒在雪地裡。
在生命的邊緣,楊玉才看到了乙個身影,是朝鮮的阿曼尼救了他。 她看到他躺在雪地裡,志願者的衣服掉在了她的身上,於是她把他抱回家照顧他。
最令人感動的是,楊玉才的手腳都凍僵了,她毫不猶豫地脫下外套,裹住他的腳,用體溫溫暖他的腳。 楊玉才被這一舉動深深打動,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母愛的溫暖。
從那一刻起,他決定用自己的行動來報答阿曼尼的救命之恩。 在後來的戰爭中,楊玉才表現出色,受到上級的重視和重視。 他總是被賦予重要的任務,他的傳奇始於“對白虎的突然襲擊”。
白虎團是義勇軍隸屬於黎傀儡軍首都師第1聯隊的名稱,是隸傀儡軍的精銳部隊,成立於1949年6月,由當時的“首都守備司令部”改編而來,隸屬於第1、第18軍。
在韓戰期間,第1聯隊一直是首都師變化單位的一部分。 作為李傀儡軍最早組建的步兵聯隊之一,比首都師歷史更悠久的第1聯隊無疑是該師的主力。
儘管美軍將領們一度看不起李傀儡軍的戰鬥力,但他們仍然對首都師另眼相看,稱其為“南韓第一榮譽師”。 該師自稱“無敵虎”,並使用帶有黑色獠牙的虎頭作為該師的標誌。
1953年,就在朝鮮停戰談判即將達成之際,李承晚集團蓄意破壞遣返戰俘的協議。 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志願軍司令部決定在晉城以南地區發起夏季反擊戰役,由第20兵團負責具體實施。
在第20軍的兵力中,西部集團軍右翼的第68集團軍需要面對首都師。 而第68軍要想打入首都師的防禦縱深,就必須先打敗這塊硬骨頭。
在志願軍第68軍第203師制定的作戰計畫中,任務之一是派出精銳小隊,以偽裝突然襲擊的方式,徹底切斷“白虎團”的團部,從而有效地配合部隊作戰。
在執行這項任務的關鍵時刻,被譽為“大力士”、“飛毛腿”、“小諸葛”的偵察排副排長楊玉才接手了這項重要任務。
他因其許多出色的表現以及他的大膽、足智多謀和勇敢而被選中。 楊玉才身高180,顴骨大,鼻樑高,手臂肌肉突出,胸圍寬闊。
上級強調,支隊要獨立作戰,任務單一,目標是消滅“白虎團”。 如果你必須打架,盡量用刀而不是槍,以免驚嚇到蛇。
7月13日傍晚,12名偵察兵偽裝敵軍,在楊玉才的帶領下,沿著預先設定的路線,時而爬行,時而跳躍,彷彿一把利劍直入敵人的心臟,成功俘虜了“白虎團”。
隨著時間的流逝,戰士們的心情越來越緊張,他們就像踏進了虎穴,隨時準備隨時隨地與敵人相遇。
為了能夠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完成任務,他們需要獲取敵人的密碼。 好在楊玉才居然拿到了敵人的口令。 當路上公升起耀斑時,楊玉才放慢了腳步,向身後看是否有人掉隊。
結果,他發現不僅沒有人掉隊,而且多了乙個防禦工事。 原來,對方從朝鮮軍隊中溜走了。 這真是無處可尋的鐵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到。
楊玉才等人從這個防禦工事口中得知,今晚的口令是“古倫姆歐巴”,他們也知道了“白虎團”團部作戰室、無線電台、警衛排的具體配置。
在前進的途中,支隊意外地發現了一組155榴彈炮躲在敵人的山谷中,其槍口正對著我們的陣地。 斥候們見狀大怒,都想除掉炮兵群。
不過,楊玉才卻搖了搖頭,道:“不行,我們的目標就是團部,這裡的攻擊太大了。 如果有一點點風波,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混亂! ”
在距離“白虎團”團部不到500公尺的路上,支隊遇到了敵人的車隊。 斥候們迅速躲在路邊的稻田裡,楊玉才指揮眾人向敵方車隊發起猛烈攻擊。
經過一番激戰,趁著夜色和敵人的恐慌,楊玉才等人成功過馬路。 自以為計畫周密的“白虎軍團”統帥此時正在會議室裡,手裡拿著一根精緻的鞭子,指著牆上的地圖,給手下安排作戰計畫。
在楊玉才的精心安排和指揮下,小隊分成了4個戰鬥組:第一組由班長李培璐負責消滅近衛排的敵人; 第二組由韓丹年負責,消滅文電室的敵人; 第三組以李志為首,消滅了炮兵室; 楊玉才親自負責的第四組,從團部正門發起進攻,直接砸向了“白虎團”的指揮中心。
當任務分配時,四個小組同時攻擊毫無戒心的敵軍。 偵察員衝到前線,表現得非常勇敢。 在密集的槍聲和震耳欲聾的聲音中,所向披靡的“白虎團”團部在短短13分鐘內就被我軍摧毀,團旗被扯下,團長、機甲團團長和一名美軍顧問被斥候擊斃。
戰鬥結束後,偵察兵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殲滅敵敵54人,俘虜敵軍16人,繳獲大小車輛31輛和一批**裝備。
我軍突擊分隊沒有人員**。 義勇軍拔出“白虎團”的釘子後,成功突破了敵人的“密蘇里防線”,將戰線推進到敵人18公里,終於取得了夏季反擊戰役的勝利。
1953 年 7 月 27 日,敵軍被迫簽署停戰協定。 **問問小華,這個人現在擔任什麼職位? 對白虎團的突然襲擊,不僅使李承晚蒙羞,而且創造了我軍作戰史上的奇蹟。
團副團長趙仁虎看到楊玉才等人滿載而歸,非常高興,立即向上級求賒。
楊玉才小隊在戰爭中表現出色,為表彰他們的貢獻,楊玉才被授予特殊功績,小隊也獲得了集體特殊功績。 他們的英勇表現被記錄在一面特別功績獎章旗幟上,上面寫著“勇敢地插入敵人的心臟,消滅和鎮壓土匪,創造奇蹟。
此後,楊玉才先後被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並被朝鮮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各種勳章。
回國後,楊玉才參加了全軍英雄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53年9月,他出席國慶慶典禮,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人民感謝你們! ”
雖然楊宇才回國後一直待在濟南軍區,而且他的職位一直是副連長,但他並不在意。 他最大的願望是國家的和平。 雖然他只是一名副連長,但他從不降低標準,始終堅持訓練,從不鬆懈。
直到1964年,他的命運才有了新的轉機。
《突襲白虎軍團》是一部以真實事件為背景的京劇,講述了楊玉才率領的白虎軍團突襲成功的故事。 劇情由志願軍第203軍第68師文化官王承遠撰寫,發表在《解放軍報》上。
王承遠還將其改編成6萬字長篇報道和電影劇本。 義勇軍京劇團赴朝弔唁時,無意中得知了這個真實的故事,於是改編成京劇《偷襲白虎劇團》,在戰場上為志願軍士兵演出。
1964年6月,《偷襲白虎劇團》劇組來京演出。 **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給予高度評價,並與全體演員合影留念。
1964年8月,在北戴河休養期間,上演了京劇《偷襲白虎軍團》。 據劇組介紹,這部京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對此很感興趣,他問身邊忙碌的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小華:“這個人還在嗎?
你的立場是什麼? 肖華沒有馬上回答這個問題,但他意識到這是他工作的疏忽,感到內疚。 於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老戰友楊德志求助。
楊德志是濟南軍區司令員,楊玉才恰好是他手下的一名士兵。 當晚,楊德志接到了小華的**,他立即安排人找到楊玉才,詢問他的位置。
蕭華向***道歉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繼續表演。 這件事讓小華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也更加努力,為國家和軍隊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聽完楊德志的問話,小華覺得很急,他立刻安排手下去調查楊玉才的情況。 第203師駐紮在江蘇徐州,楊玉才任偵察連副連長,帶領士兵在江蘇裴縣渭山湖畔邊生產邊訓練。
第203師派軍官劉瑞年、陸連成去了解楊玉才的情況。 當時已是深秋,年近40歲的楊玉才帶領著一群少年士兵在刺骨的水中練習武裝游泳。
楊玉才當了10多年的連級幹部,卻從不計個人得失,每年過年的時候,他都會在士兵食堂幫忙,和士兵們一起過節。
得知楊玉才的情況後,**特命:“楊玉才晉公升為原濟南軍區第68軍第203師副師長。 此外,楊玉才還於1975年10月作為中朝友好代表團團長訪問了朝鮮。
楊宇才雖然聲名鵲起,但始終保持著初心,能夠與戰士們打成一片。 然而,在訓練方面,他對他的戰士非常嚴格。
楊宇才是個對孩子嚴格要求的硬漢,他經常告訴孩子,做男人才是最重要的,做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他對孩子嚴格要求,讓他們能像自己一樣努力,不依賴父親的光環,不走捷徑。
他的大女兒15歲就下鄉,考上了一所護士學校,靠自己的努力加入了共產黨。 二女兒和三女兒都選擇了參軍,雖然退伍時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掙扎,但並沒有向父親求助。
楊玉才的妻子希望他能幫兒子找份工作,但楊玉才堅決不答應,他心裡想著那些戰死在戰場上的戰友,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向組織敞開心扉。
楊玉才的孩子們雖然經歷了許多困難,但他們堅持自己的職責和原則,這是楊玉才教育的結果。
楊玉才,乙個樸素而偉大的人民英雄,1991年10月10日,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家鄉探親。 他拒絕了當地領導安排的汽車,選擇一家三口回到小綿老家。
過錢湖崖時,車子上不去,六歲多的楊玉才下了車,和村民們一起推著車。 他在家鄉待了十多天,探親訪友,關心村民的生活和生產,一再叮囑孩子們要珍惜食物。
1999年5月26日,楊玉才安詳離世,享年74歲。 他是我們的榜樣,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