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對B-21量產的訊息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結合中國《環球時報》此前的報道,得出了乙個令人震驚的結論:美國空軍最新的戰略轟炸機B-21可能已經落入中國的“陷阱”,可能成為美國空軍的“瀕海戰鬥艦”, 變成乙個昂貴但毫無價值的大玩具!
經過兩次試飛後,它進入批量生產:全球的軍事愛好者都感到困惑。
1月23日,據彭博社報道,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在乙份宣告中指出:“B-21**轟炸機的製造正在進行中。 根據地面和飛行測試資料,以及國防部經過驗證的製造戰略,他們同意開始建造B-21轟炸機”。
相信很多網友看到美軍量產B-21的訊息,一定有些懵了! 具體什麼時候開始量產? 我對 B-21 的情況也感到有些震驚,因為自 2023 年 11 月 B-21 首飛以來,它只進行了兩次試飛。 美國國防部已同意轉向大規模生產。 很多網友首先想到的是,B-21的效能遠遠超出了美軍的預期需求。 因此,空軍對B-21的效能表示高度滿意,並決定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否則,為什麼在兩次匆忙試飛後才獲准批量生產?
B-21是美國空軍推出的一種新型遠端隱形戰略轟炸機,用於取代B-2。 與B-2相比,B-2的這種轟炸機略小,但其載彈能力和飛行距離也相對較低。 這主要是為了解決在前線部署B-2隱形轟炸機的困難和高成本問題。 美國空軍計畫建造100多架B-21,以應對20多架B-2飛機的短缺。
B-21比預期晚了半年多亮相,並於2022年12月正式亮相。 在空氣動力學設計方面,B-2與B-2沒有太大區別,但它的尺寸確實縮小了很多。 它的首次試飛於2023年11月10日進行,並於2024年1月17日進行了第二次試飛。 整個試飛表現得非常穩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第二次試飛6天後,B-21宣布投入批量生產,這一訊息震驚了許多人。 美國空軍對B-21的滿意度如何,然後正式宣布在第二次試飛中投入批量生產?
全球軍事專家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的宣告感到震驚。 兩次試飛後的量產,明明是乙個倉促而倉促的選擇,但實際上,參與的各方都是擁有世界上最強軍事實力的美國**隊,這絕對不是乙個輕率的決定; 在軍備競賽的背後,形勢在發生變化,政策制定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量產的執行始於兩次試飛,這是“史無前例、史無前例”的,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一時間,國際軍備競賽再次引起各方關注。 根據《歐亞時報》和中國《環球時報》的分析,美國B-21的遮羞布很可能已經被徹底撕開了。
印度**報道:空軍瀕海戰鬥艦B-21的優勢已經完全喪失。
關於B-21首飛兩個月後宣布進入量產階段,印度《歐亞時報》援引《環球時報》軍事專家的觀點指出,雖然B-21在設計階段考慮了多種因素,如降低生產維護成本、減少航程和有效載荷等, 和規模,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實現大規模部署;B-21採用開放式設計,這意味著它可以在生產過程中隨時公升級。 然而,軍事領域的專家仍然認為,即使引入了創新的製造方法,這種輕率的方法也可能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技術困難,這只會對專案產生不利影響。
為什麼美國隊如此渴望快速成功?
原因可能沒有那麼複雜,但中國軍事裝備的增長速度已經大大超出了美軍的預期。 目前,美軍對新裝備的需求已經達到了不耐煩的程度。 以殲-20在中國的生產速度為例,根據航空專家王亞楠提供的資料,年產量已達到60架。 那麼,你能計算出解決發動機問題的殲-20的數量嗎?
目前,美軍擁有的最複雜的戰鬥機包括F-22和F-35。 值得注意的是,空中優勢戰鬥機F-22於2008年停產,目前數量僅為190多架。如果我們排除所有可能的事故和美國空軍的退役計畫,可能只剩下不到 140 架。 在維護狀態下,能夠戰鬥的F-22數量甚至不到120架。 儘管F-35數量眾多,但其多功能戰鬥機在空戰效能上顯然無法與殲-20相提並論。 尤其是解決發動機問題後的殲-20,更是讓美國空軍更加害怕。 而正在與殲-20作戰的美國空軍NGAD的下一代戰鬥機似乎還很遙遠,這讓美軍非常緊迫。
此外,2023年12月,中國國防部發布了《2023年中國海軍發展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 報道稱,2023年,中國海軍將擁有16艘新型水面艦艇、4艘新型潛艇、2艘新型綜合補給艦、1艘新型兩棲攻擊艦和1艘新型航母,這些艦艇的總噸位將達到16萬噸,相當於德國海軍的總噸位。
美國海軍的庫存優勢被中國海軍的增量優勢所壓制,美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將新裝備投入使用。 B-21作為一種可以批量生產、低成本、可以部署在前線的裝置,幾乎是美國空軍量身定做的。 因此,在國內外需求的壓力下採取這樣的行動其實是很正常的。
B-21表現出色:它是低成本和高強度常規戰爭的結果,結合了戰場。
很多網友可能對B-21急於取代B-2有很多疑問。 儘管1989年首次起飛的轟炸機已經過時,但世界上還沒有轟炸機達到B-2的標準。 儘管 B-2 似乎沒有明顯的弱點,可以迫使美軍更換,但實際上 B-2 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
1. 最多 21 個3億美元太貴了;
2、執行成本高達每小時13臺50,000 美元,是 B-52 的兩倍;
3、從低角度看,檢測塗層的可維護性相當差;
4.生產數量不足:僅製造了21架飛機,其中一架不幸墜毀;
5、在防禦性電子裝置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因此,在過去的27年裡,美軍對B-2有很多不滿,比如它無法部署在前線,這導致每次任務都是從美國境內起飛,或者只從少數幾個“前線”基地起飛。 由於距離遠、任務持續時間長、出動頻率低、效率成本比極低,儘管技術先進,但B-2的真正價值並未得到充分實現。 因此,美國軍方在考慮取代B-2的下一代轟炸機的效能時提出了具體要求:
它的探測能力很低,但隱蔽性很強。
駕駛員可以在“有人”或“無人”飛行員之間進行選擇,一種是操作忠誠的僚機,另一種是選擇成為忠誠的僚機。
亞音速代表最大速度,但它不具備超音速的特性。
根據2010的預算估計,每架飛機的建造成本限制在55 億美元,但現在超過 7 美元72億美元的預算。
具有良好的可維護性,能夠進行遠端攻擊,並可部署在前線;
擁有投擲氫彈的能力,這是一種戰略核打擊技能。
更先進的電子戰裝置(能夠欺騙敵人並偽裝成其他飛行器)。
考慮到這些引數,我們可以得出結論,B-21的尺寸明顯小於B-2的尺寸。 與B-2相比,B-2的機身長度為21公尺,翼展達到524公尺,高度518公尺。 它的機翼面積為478平方公尺,能夠在空中攜帶717噸和滿載152噸重。 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706噸,配備4臺通用電氣F118-GE-100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095 馬赫,上限為 1520,000公尺,最大射程可達1110,000公里,而其炸彈運載能力為18噸。
然而,B-21的飛行資料相對較少。 例如,B-21的翼展只有48公尺,機身長度只有17公尺,而它的飛行距離為9000公里,比B-2短了約3000公里; 這種打擊方式可以深入敵方防空防線,實現精確的目標打擊。 B-21 有 13 架6噸的炸彈承載能力比B-40低2%。 然而,與B-2相比,B-21的載彈能力略低。 他最好的打擊方式是穿透式打擊,簡而言之,就是深入敵人的防禦區域進行“降維”攻擊:
美國空軍發言人安·斯特凡內克(Ann Stefanek)指出,B-21的飛行試驗提供了“生存,遠端和穿透性打擊”的能力。 所謂穿透打擊,是指在成功突破敵方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的攔截後,對敵方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進行攻擊。
在遠端空射巡航飛彈和對峙飛彈裝備規模龐大的背景下,美國仍然高度重視穿透性打擊。 這是因為這種打擊策略可以充分實現大載彈量的優勢,同時滿足高強度作戰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需求(例如,穿透打擊可以使用低成本的對地攻擊彈藥,從而避免使用昂貴的巡航飛彈和對峙打擊**)。
事實上,美國空軍的設計是相當合理的。 巡航飛彈通常價值數百萬美元,而精確制導或滑翔炸彈只有幾十萬美元。 如果選擇使用小口徑炸彈,甚至可以降到幾萬美元,比如GBU-39小口徑炸彈只需7萬美元,這是乙個非常經濟的選擇。
在高強度戰鬥中,使用巡航飛彈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為了保持高強度的轟炸,我們必須依靠低成本的彈藥。 B-21的作戰需求考慮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經驗,美軍面對解放軍,必須進行長期的戰備,因為對低成本的要求遠高於低強度戰爭!
預期戰場上的錯誤:B-21的優勢已經完全轉化為劣勢。
美軍的戰略構想相當理想。 假設B-21誕生於20年前,它在伊拉克,阿富汗甚至俄烏戰爭中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儘管這種**轟炸機能夠近距離部署並執行低成本的穿透打擊任務,但遺憾的是,B-21未來的戰略對手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這種作戰策略已經不符合當今時代的需要!
B-2曾經主張高負荷和超遠端(洲際)對峙打擊,但到了B-21,它已經轉變為中負荷前沿部署並深入戰鬥區域的穿透性打擊。 雖然這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這種作戰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美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瀕海戰鬥艦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 當時,考慮到巡洋艦和驅逐艦是為遠洋戰爭而設計的,它們在淺水區作戰時容易受到高速攻擊艇,小型潛艇,水雷以及陸基和空基反艦飛彈的攻擊。 因此,退役的韋恩·休斯上尉和海軍中將阿特·塞布羅夫斯基開始考慮設計一艘適合在淺海作戰的船。
這是乙個單獨的級別。
自由級和獨立級的瀕海戰鬥艦體現了當時的作戰理念。 這是一艘網路化、敏捷和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能夠有效擊敗沿海地區具有反介入和不對稱威脅的水面艦艇。 在二十世紀末,這樣的作戰設定對於當時只有幾艘驅逐艦的中國海軍來說是相當可行的,其餘的都是可憐的護衛艦。 面對瀕海戰艦這樣的科幻戰艦,中國海軍就算在海上勇敢地與刺刀搏鬥,也無法改變現狀?
儘管人們常說人的能力不可能是最好的,但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2000年,中國只能派出幾艘現代級驅逐艦,但到2023年,中國海軍已經成長為一支龐大的艦隊,擁有3艘航空母艦、3艘075型兩棲攻擊艦、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8艘055型驅逐艦、25艘052D型052DL驅逐艦、6艘052C型驅逐艦、 0艘054A型054A型護衛艦和50艘056A型護衛艦。在世界海軍排名中,中國僅次於美軍,按照中國艦艇下水的速度,預計未來5到10年,將完全超過美國。
最終結果是什麼? 這些瀕海戰鬥艦已經成為美軍的負擔,不僅難以在遠海獨立作戰,而且建造成本高昂,無法找到合適的買家。 美軍擁有的瀕海戰鬥艦只是乙個笑話,他們想用這艘船去中國近海,和飛彈艇決戰,但中國到底是乙個什麼樣的國家? 目前的瀕海戰鬥艦基本沒用,因為這種小水線水面艦艇在遠海表現不佳,只能與大型水面艦艇配合部署。 這不僅對中國海軍構成了象徵性的威脅,而且令人頭疼,因為美軍已經建造了40艘瀕海戰鬥艦,其中許多在退役之前就已經退役了。 美國也在試圖出口這種戰艦,但由於價格高昂,像菲律賓這樣有用的國家根本買不起,這使得美軍對大量廢鐵的生產感到非常困擾。
面對B-21的挑戰,印度《歐亞時報》明確指出了中國能否擊敗B-21的關鍵,包括反隱身YLC-8E雷達、殲-20的EOTS光電瞄準系統和PL-17超遠端空空飛彈,以及專為美軍設計的能夠長期巡航的無人預警機! 雖然中國已經具備一定數量的能力。 此外,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獨立防空系統,這使得外界很難窺探其內部機密。 B-21想要進入這樣乙個防守嚴密的中國領土,就連隱身效能如此出色的B-21,也基本都是通過攻擊來實現的,而更讓B-21尷尬的是,中國不僅有防禦能力,而且善於攻擊! 美國的戰略意圖顯然不是要阻止中國發展核系統或其他系統,而是要讓自己更強大。 B-21飛彈將部署到**和澳大利亞的基地,以對抗中國。 然而,這些基地都在中國的高超音速和彈道飛彈攻擊範圍內。 儘管中國對打擊美國本土持保留態度,但所謂的低成本部署成功地消除了攻擊基地的障礙。
因此,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美軍的B-21是否有可能演變成空軍版的“瀕海戰鬥艦”? 如果沒有,那為什麼要開發這樣的飛機呢? 這確實是乙個引人入勝的話題。 印度媒體揭露了皇帝新衣背後的秘密。 面對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這種投機取巧的策略是公眾難以接受的。 而現在,中國即將採訪的轟-20,其主要目標是進行超遠端洲際打擊,與B-2的定位非常接近,但其效能顯然更先進。 不知道美國空軍飛行員在未來與H-20的對決中會不會後悔駕駛B-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