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琦博士在2008年任職兩年期間撰寫的《深入調查》揭示了信業縣官場的現狀,成為中國縣基層問題根源的真實寫照。 本文將重點介紹縣級基層官場的現實,年輕人不願回鄉發展、豆腐渣工程、群體性事件等諸多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及這種情況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程序的不均衡影響。
新野縣位於湖北省南陽市,與湘樊市接壤,土地面積98萬畝,人口78萬。 但是,縣級政治制度存在單槍匹馬遮天的現象,導致了嚴重的惡性迴圈,影響了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大城市的不斷擴張。
在這個只有1013名副科級以上幹部的農業縣,根深蒂固的政治家族十分突出。 其中,副科級680人,主科280人,副科40人,主科5人。 有趣的是,司級以下幹部基本來自本縣,而副廳級以上幹部大多來自南陽其他縣。
馮俊琪在調查中發現,縣級基層政治家族有161個,其中21個產生了5個以上副科級以上成員的大家庭,140個2人以上的小家庭。 這意味著,每十名幹部中至少有一名背後有家族勢力,20%的幹部屬於二代幹部。
在**關注的情況下,新野縣委宣傳部長潘子勤親自到北京會見了馮俊奇,希望他暫時不接受**採訪。 一些政家成員也紛紛打電話給馮,說他們有壓力,希望他能理解。 這個政治家族的力量,對縣級基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馮俊琪,35歲,河南省汝南縣人,2005年考入北京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 2008年,他開始擔任新野縣縣長助理,並成為該縣權力核心的一員。 兩年來,他通過大量採訪收集了數百名受訪者,其中包括縣委書記在內的161名黨政領導人。
2010年8月,馮俊琦加入當代中國研究所,向《南方周末》投稿近30萬字初稿。 這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關於政治家族的章節,但馮並不急於在新聞中得到它。 他說:“我很糾結,心燁養了我兩年,我有感情。 由此可見他對這個官場的複雜感受。
在破譯161個政治家族的地圖時,馮俊奇得到了《新野縣志》、《新野年鑑》、《南洋幹部名單1949-2000》等資料的幫助,以及兩個思想開明的幹部家庭子女的支援。
其中,張家是這21個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 在馮氏**中,張泰康是張家的核心人物,其實是新業園組織負責人、政協主席張義斌的化名。 張一斌曾任唐河縣黨委書記,後任南陽區勞動局局長退休。 他的妹妹張秀斌擔任新業的副縣長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而他的姐夫是衛生局局長。
張義斌家門龐大,有8個孩子,其中兒子張新生是南洋海關關長,大女婿張德寶是南陽市旅遊局局長,二女婿何利民是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四女婿王慶是萬城區區長。 這個龐大的家族網路已經滲透到縣城的各個部門,甚至延伸到南陽、鄭州,甚至北京。
這種由姻親編織的關係網路,是新野官場的常見模式。 馮俊琦的調查發現,很多政治家族的形成都是世襲的,比如他的岳父在某鄉當秘書,女婿後來在同乙個鄉鎮任職。 此外,副廳級以上縣領導的子女,一般至少有乙個分部,其中很多甚至是專職科目。 這種現象導致了政治家族的規模與家族核心人物的權力和地位成正比,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團和權力集團。
在政治家族的影響下,縣級基層官場存在嚴重的不公平感。 馮俊琪的調查揭示了普通幹部晉公升的規律,表明從單位一級晉公升到副科需要八年時間,從副科晉公升到主科需要三年時間,從主科晉公升到副科需要七年時間。這意味著乙個22歲的大學畢業生必須經歷幾個階段,才能在政治生涯中取得重大進展。
然而,政世家的成員卻在短短幾年內就成功跳槽,最後調到另乙個縣城擔任真正的職位,這讓老百姓的孩子對這扇門幾乎絕望了。 這種差距導致了對權力的崇拜,縣委書記的權力凌駕於縣長之上,縣長如果不能接任縣委書記,就沒有擔任縣委書記的希望。
在這種追逐和崇拜權力的心態下,縣委書記就像是“忠縣皇帝”,每一次視察都要受到鄉領導的歡迎。 由此可見,儘管時代變遷,但崇拜和追逐權力的心態依然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縣級基層**在組織內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總體來看,新野縣級官場的現狀,體現出政治家族的巨大影響力,嚴重阻礙了縣域經濟發展和我國城鎮化程序的平衡。 報告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國基層官場存在的問題,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