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解決嘉慶的問題
洪良基,乙個有先見之明、危機意識的***,他的出現無疑給嘉慶王朝帶來了希望,然而,他的悲劇與這個帝國的悲劇息息相關。
兩百年前,帝國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拒絕了他的幫助,這最終導致了他們自己的災難。
嘉慶王朝正面臨繁榮時期的危險,人口壓力和財政壓力疊加,洪良基指出了人口擴張的隱患,但嘉慶皇帝對此視而不見。 不能怪他的無所作為,畢竟他也在努力有所作為。
問題在於,人口與金融的良性互動是嘉慶無法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土地稟賦雖然占多數,但當其收入達到極限時,需要對財政收入結構進行重大調整,這將與國家“重農壓商”的政策相衝突。
1800年前後,中國經濟不僅處於與歐洲經濟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且結構也不同,觀點也截然不同......技術水平仍然停滯不前,人口增長往往會抵消產量的任何增長。
簡言之,生產基本上完全是為了消費,陷入了乙個無休止的迴圈,只夠維持人們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純粹的儲蓄和投資是完全不可能的。 ”
一切似乎都是嘉慶帝的錯,一切都不是他的錯。 早在23年前,乾隆也是狂妄自大,有偏見,這大概說明,無論是繁榮世界的王者,還是衰落世界的者,都不敢在這個問題上做出系統性的突破。
因為在他們背後,有一些共同點——文化,或者說儒家文化。 這種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自給自足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閉和精神安慰的作用。
它涵蓋了中國歷代皇帝的人生觀價值觀,並整齊地規定了他們的行為和心理路徑。
嘉慶皇帝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他不得不應對陝西、湖北、四川三省的高昂軍費開支,以及關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所佔比例極低的問題。
然而,他選擇採取嚴格的預防措施,拒絕突破關稅數字,甚至限制全國只允許廣州與外國進行貿易。 他還鄙視西方技術,導致長期無法增加農產品的產量。
嘉慶王朝是保守的王朝,凡事都要改一改,越軌是可恥的,老而嚴肅是值得稱讚的,朝廷裡滿是白髮蒼蒼。
最後,嘉慶王朝只有這樣一群**走在朝堂上,與嘉慶皇帝一起構成了保守的文化人格,這讓帝國陷入了困境。 最終誰也解決不了嘉慶的問題,帝國的後方越來越遠,衰落也終於成定局,這就是180年後清朝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