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攝影是一種定格時間的魔力,它的意義不在於當下,而在於未來,當你過了幾年,幾十年後,看著過去的那些片段,彷彿能帶你瞬間穿越時空......
尤其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天一天,看完下面這張震撼人心的過去和現在的對比照片後,我不得不感嘆:世界變化太快,讓人記不起過去的興奮......
百年歷史對比南京的中山陵,充滿歷史感,一座金陵城,半個歷史! 這裡是南京,也是金陵城!
曾經的一棵小樹苗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正如中山先生所願!
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墓出土了金線玉衣最精美的漢代墓葬,1984年發現了墓葬的痕跡,但洞口久久未找到。
直到1994年,當地人才說山上有個紅薯窖,古墓的入口位於山的深處,腹深100公尺,經過三個多月的挖掘,挖掘機和起重機運來了5000多立方公尺的石泥, 古墓終於被進入了。
相隔13年,兩**,見證南寧的滄桑......攝影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儲存流逝的時光,記錄那些已經模糊的記憶。
時隔13年在南寧大橋上拍攝的兩張**照片的對比,見證了我們南寧的巨大變化。
攝於1981年,黃山市歙縣正村塘月村的牌坊群,出乎意料地被明清古代徽州建築藝術的代表儲存完好。
40多年後,最大的變化是綠化變好了,但樹種多了,似乎缺少了開放空間的視覺衝擊......
南京江南公元明遠樓,其背後是江南公院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考場”,僅在明清時期,全國一半以上的**來自江南公院,素有“古代中國的搖籃”。
1910年,也就是廢除科舉制度1300多年後的第五年,貢書院於1918年被拆除,但明遠樓得以儲存,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貢院儲存最完好的建築。
南京玄武湖紫金山百年變遷,上圖拍攝於1923年,同樣的拍攝角度,百年前與現在的對比,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感覺。
100多年前,木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建造房屋,生火等。衣食住行,離不開樹木,所以山間光禿禿的......
已知最早的北京東華門**,由德國人Mümmer von Schwarzenstanz拍攝。 1900年,當他來中國接替被謀殺的克林德出任德國駐華公使時,老北京人居然在鏡頭前排便......
東華門是紫禁城四大門的東門,**上朝就是從這個門出來的,緊挨著明朝內閣所在地和文華宮。 又稱“鬼門”,清朝除了關外的兩位皇帝和溥儀外,都是從這扇門出來陪葬的。
廣州火車站建於1960年。 上世紀80年代和2023年,雖然過去沒有太多變化,但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細節,比如“廣州站”的字型、大鐘的設計、車站入口的重新裝修。
倫敦、劍橋、京都、香港的一些街區也百年不變,這是文化的傳承和儲存,是歷史的沉澱,也希望中國的城市也能保留和活化更多的歷史基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看到我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深圳,1984年與2024年,短短幾十年,變化可謂驚天動地,只有隔著山巒,你才能隱約認出這裡是同乙個地方......
十二十年前,到處都是機會,但現在,普通人去深圳,很可能只能做幾十年的人類電池......
洪崖洞,重慶有句諺語“上面有天堂,下面有蘇州、杭州,都不如重慶的燈火通明”,紅崖洞就是代表之一。
然而,如今的網紅景點,在1990年代,還是古城的景象,2006年,洪崖洞景區開放,經過一系列改造,成為重慶的名片之一。
南昌,王波的視角,從騰王閣望贛江,洛霞和孤鳥一起飛翔,秋水同色如天,對面是南昌最繁華的紅谷灘和秋水廣場。
然而,在1990年代,對面的紅谷灘還是灘塗,如今卻變成了“誌家場”,房子一般人買不起......
習大唐不夜城始建於2002年8月,是全國唯一以唐代文化為背景的大型步行街,是習的標誌性景區。
其實30年前,這裡全是菜地和民房,晚上連一盞路燈都沒有,只能說文創產業大有可為!
習大雁塔,1980年代至今。 上世紀80年代,周邊地區尚未開發設計,大雁塔周圍的田野或成片的田野綠意盎然。
當時只是旁邊的乙個小公園,後來越發繁華,如今,燈火通明,變成了習的熱門景點:大唐不夜城,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絡繹不絕......
哈爾濱,**街,曾經是亞洲第一街。聖尼古拉斯教堂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上世紀60年代被摧毀。
我出生在羅馬,但羅馬已經搬走了,曾經是遠東的國際大都市現在已經停滯不前......
溥儀,中國末代皇帝,是太和宮中為數不多的**之一,也就是俗稱的金鑾宮,當然,在溥儀拍照的時代,清朝已經埋入地下。
歷經100多年,太和堂目前不對外開放,遊客很難從這個角度拍照。
紫禁城城光門明代製作的青銅鍍金跪象,老**左起為莊士敦、溥傑、溥儀的姐夫潤琪和溥儀。
溥儀雖然現在在攀文物,但那時候他只是在後花園攀爬獅子和假山......
1901年,清朝在紫禁城,走在紫禁城裡,我感覺到腳下的每一塊磚頭都是一段厚厚的歷史。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的古人會想到,在短短的100多年裡,世界會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
紫禁城的龍府門是1901年庚子國災期間拍攝的,因為慈禧帶著光緒跑到習,攝影師有機會進入後宮拍照。 一般情況下,只有皇帝、御醫、太監才能進入後宮。
人命太短了,還有人會把我們比作一百年後的我們嗎? 那時候的人,難道不也會......感到難過嗎?
再過100年,誰會在這裡......
年復一年,年復一年,人與人不一樣。
我們終將成為歷史中的一粒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