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己,你忘了“我”嗎?
一鍋火鍋,一碗餃子,都會讓自己上熱搜“,這樣的事情在車圈並不常見,但在公尺飯圈卻很常見。
回顧2023年,車圈鬧劇不少,但知己明顯高出乙個檔次。 這並不諷刺,在看似一次又一次被“翻車”的營銷中,志己的掌門人劉濤犧牲了自己,在車上用餃子,吃火鍋,轟炸特斯拉,讓知己不斷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甚至直接成為流量熱搜。
回顧這些“鬧劇”,強度發生在2023年底,也就是智基LS6上市之後。 憑藉這些“sao運營”,智基在過去三個月裡迎頭趕上,實現了6倍多的同比增長,擁有近4萬輛汽車。 說到上述營銷,或許行業內外都會責怪智己的底線,但汽車文化認為,比起一些砍老使用者韭菜和大量虛假宣傳的車企,“黑紅”智己確實是一股清流。
當然,這不是洗白,而是作者試圖通過現象看清本質——如果不是劉濤的波運,智基可能連“二代”底層的資格都沒有,而“鬧劇”背後隱藏的也是智基的無奈。
被“隔壁孩子”包圍的智子。
“創造第二代”這三個字,或許是志己最想失去的頭銜。
從去年車企發布的新聞和資料來看,智基在整個“二代”陣營中排在永恆之塔、深藍、騰勢、極氪、藍圖等對手之後,其中一些品牌甚至超越了智基成為後來者,比如深藍、極氪等。 而在志己的背後,乙個是迅速爆發的阿凡達,另乙個是“鶴尾”的極狐,志己似乎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知己的無聊,但遠沒有知己那麼徹底——當所有尖子生都住在隔壁時,那麼知己的所有行動都會變得合理,比如上面提到的流量營銷,以及最後一句話的不斷疊加,讓產品成為細分市場第一, 這些只是為了討好“父母”、“鄰居”、“老師”,減輕自身發展壓力的行為。
大家在成長階段都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回到原點去看看,智基到底有什麼問題? 也許是志己的目標是讓BBA開始。
過去,劉濤曾多次被指責蹭特斯拉、BBA、蔚來或小鵬的人氣,但或許BBA是智己唯一的倔強。 “BBA已經與時代脫節,智基要打造一款可以取代BBA的產品”,這是智基多次向外界發布的資訊。 劉濤想到的方法其實並不難概括,那就是更豪華,更聰明,當然也更快。
因此,智基L7將在2022年帶著這一使命亮相,通過對上汽集團資源的賦能,這款產品將主要目標放在效能上,以賽道漂移挑戰保時捷,智基L7出圈,但只有三分鐘的熱度,而去年的月銷量還不到300輛, 問題是什麼?
或許,是產品定位的問題。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Auto Culture曾提到,除了BBA,沒有一款產品是專注於效能的,可以“體面地生存”在中國。 其核心邏輯在於,中國人選擇汽車的所有出發點始終在場景中,而不是歐美等國家的個人需求或喜好,從社會、商務等需求的角度來看,BBA等奢侈品牌絕不會“回歸版”, 即使與時代脫節,BBA也一直是排高階的象徵,其代表性意義至少在未來五年內不會改變,也就是在00後成長為購車主力軍之前。
市場競爭越激烈,空白和藍海就越少,實用主義就越會發揮作用。 因此,雖然有大量新能源汽車企業在與華晨寶馬爭奪市場,但實際上卻是在爭奪家用車市場,包括理想、蔚來、艾安、文捷等一系列品牌,雖然優勢不同,但重點放在家庭定位上,2023年,他們已經取得了理想的市場成績, 而堅持打科技牌的小鵬汽車,以及將重心轉向轎跑產品哪吒S的哪吒汽車,去年遭遇慘敗。
售價 22990,000 輛智己 LS6 的到來說明了這一點志己已經察覺到了問題的根源。 然而,有三個新問題的成本可能比簡單的銷售攤位要高得多。
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創造問題
2023年是一大批車企生存的一年,而在智基憑藉LS6走向“虧本賣車”的時候,也有一大批特斯拉等品牌,正在以這樣的行為回應行業的**。
分析原因,這些原因來自: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導致汽車行業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徹底轉變例如,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2023年的產能利用率僅為60%左右,較去年下降20個百分點,也低於75%的國際標準,而汽車行業的庫存指數也長期在50%的枯萎線之上。 此時車企爭奪的是降價的硬實力,而不是產品的高階能力。
這就是此時汽車工業內捲化的起源汽車品牌面臨的問題不再是是否參與內卷,而是“如何在內卷中保持實力”。。從智己汽車的三大問題來看,它已經弄清楚了第一點,但沒有考慮到後者。
首先,智基LS6已經開始吃其他產品了。 去年8月LS6發布後,智基LS7月銷量迎來斷崖式下滑,從之前的月銷量2000輛左右跌至月銷量500臺的位置,智基L7更是更慘,12月的銷量僅為個位數從之前的“拳打腳踢魏小麗”,芝吉開始轉向左右打架,兄弟倆互相毆打。
其次,市場面臨可持續性挑戰。 毫無疑問,智基LS6是一款價效比非常高的產品,我們甚至可以在入門級機型上看到雷射雷達,而且基於上汽集團的品控,實現月銷量超過10000臺並不難。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智基LS6將進一步擴大智基品牌的虧損,劉濤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智基LS6是翻桌定價,我們放棄了一部分毛利。”
第三,是品牌的高階。 智基品牌從一開始就帶著“高階”的光環誕生,在上汽、阿里、張江的賦能下,選擇直接進入40萬級賽道。 而在智基LS6到來後,智基不僅會脫離原有的定位,甚至會直接參與與飛凡汽車的競爭,這可能會打亂上汽集團的整體規劃。
這三個主要問題也導致了智基LS6很可能是乙個不可持續的產品。 例如,大量車主舉報智基LS6發貨延遲,其中一位車主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今年10月13日下單後,50天還沒收到產品”。最後,不管是自己做不到,還是不想做,汽車文化問題的答案都更接近後者。
從本質上講,這也再次暴露了智己的不成熟,這與出道方式不佳、“營銷不可接受”、最近爆發的車機故障有著同根。“先計畫後行動”可能是志己需要解決的第乙個問題。
新品牌如何妥善應對內捲化? 這是志己面臨的一種更現實的不治之症。 從汽車文化的角度來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平價的態度進入市場,比如深藍、啟元、哪吒等,將產品**和毛利鎖定在更合理的區間,但從智基“天然高階”定位來看,這顯然是不適用的。
而智基要找的答案,其實並不難找,可能在品牌名稱之上。
從2020年開始,智基以“IM”的名義誕生,但從近三年的產品塑造和品牌營銷來看,它更痴迷於智慧型化和電氣化技術的應用,或者與其他品牌競爭,而不是使用者關注的“實用性”問題如上所述,這導致了智基品牌印象模糊、產品同質化等一系列問題定位,最終讓智基L7雖然在智慧型技術和駕駛控制方面擁有核心優勢,但無法給國內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
所謂實用性的核心,在於產品在不同場景下帶來的體驗滿意度或體驗公升級。 例如,可以針對某個年齡段、某個偏好或某種職業型別推出相應的產品,並進行相關營銷,使核心技術降為零,以特定的場景價值服務於特定群體,從而達到強化“IM”標誌的目的。
知己只能靠自己
整個2023年,智己將不再有“一扇門三主”的精神,只能看到乙個孤軍奮戰的上汽智己。
沒有其他原因張江高科和阿里的光環正在逐漸消散。從智基LS6來看,在晶元方面並沒有得到張江高科的明顯支援,而作為整車核心的兩顆晶元,即高通8155和英偉達智慧型駕駛輔助Orinx晶元,都是從外部購買的,張江高科目前能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 同時,在軟體和資料層面,近期爆發的智基車機互動系統問題,也不得不讓業界重新審視張江高科所謂的“軟體賦能”。
至於阿里巴巴集團,去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宣布計畫放棄分拆雲計算業務,在香港,阿里巴巴股價反響了10%。 與此同時,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阿里巴巴致力於投資吳永明所說的'面向未來的革命性產品',這與阿里巴巴試圖通過股息和回購來提振股價的做法不一致。 “這背後隱藏的是,阿里巴巴在智慧型技術領域的長期發展並不明確,同時在這一領域缺乏影響力。
對此,一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迄今未能有效打擊咄咄逼人的新競爭對手,未能跟上人工智慧的發展,未能利用其在國內電商領域的優勢在西方市場取得成功。 而深陷困境的阿里,又能給知己汽車帶來怎樣的幫助?
合作夥伴的發展一直受阻,或許是因為智基選擇低價推出智基LS6,用銷售換取未來的外部因素。 但如前所述,似乎此時此刻,智基似乎應該忘記光環,重新審視品牌的意義以更貼近使用者的市場策略,封閉沉思的心態,取代智慧型化、電動化的高飛、高飛,從而與飛凡和更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形成差異化,走出自己的路。
有一段文字要說
在智基不是比亞迪、豐田、賓士、特斯拉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用成熟品牌的標準來衡量智基的營銷底線,也不能用一般的質量、安全、技術來要求智基對標上述企業,實現進步和市場進步。 也就是說,從新能源大幕剛剛拉開的那一刻起,智基與其他品牌的比較毫無意義,甚至不應該將自己束縛在智慧型化和電動化的口號上。
也許知己真正應該記住的是“我”是什麼,還有“知己”背後隱藏著“自我”二字。
作者丨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