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陳聰
編輯丨洪儒.
2023年,隨著三年疫情的結束和俄烏衝突的影響,全球經濟危機將逐步蔓延,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 帶動中國經濟的傳統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全部萎縮,房價低迷且跌幅不絕,上證綜指跌至2020年3月以來最低點(266633)、中國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普遍感受到“資金緊張”。
行業的嚴重內捲化導致企業利潤下滑,就業市場低迷,對普通人未來的收入和就業狀況缺乏信心。 在這種低迷的心理預期下,絕大多數人在消費上往往會更加謹慎,從而促使消費者更加理性地消費。
“價效比”自然成為消費者行為的首要考慮因素。 然而在出現“消費降級”現象的同時,文化娛樂和旅遊產業也出現了異常繁榮。
內捲和消費降級
俄烏衝突以來,國際能源市場一路飆公升,歐美經濟疲軟導致需求低迷,中國大宗商品出口總量大幅下滑,大量大宗商品不得不轉向內需市場。
疫情過後,創業者群體準備拼搏,努力收復失去的損失,但擺在他們面前的現實是幾乎所有的消費品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利潤都大幅下降,生存難度極大。
據國家統計局1月12日**資料顯示,2023年12月,全國家庭消費**同比下降03%。其中,全市同比下降03%, 下降 05%;食物**下降37%,非食品 ***05%;消費品**減少11%,服務 ***10%。
為了生存,很多企業不得不裁員增效,員工要麼失業,要麼收入減少,消費品下滑和“消費降級”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拼多多的市值在2023年底空前超速超過阿里,就是最好的證明。
2023年是“低價”之年:“九件九”趨勢從咖啡卷轉變為奶茶,各家折扣店火爆,盒馬“移山”、美團“拔河”,與一般工業產品相比,奢侈品和高階消費品銷量下滑尤為嚴重。 原因除了收入減少的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2023年可能是許多人開始反思和努力改變的一年。 消費者傾向於更理性地消費,更注重實用性和價效比,炫耀性消費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文化、娛樂和旅遊熱潮
7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遊資料》,根據國內旅遊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3年上半年,國內遊客總數為23人84億,比去年同期增加63家9%;國內旅遊收入 230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59%。這種近乎100%的增長和人們對旅遊的狂熱,與“消費降級”現象齊頭並進,確實是戲劇性的。
文化、娛樂、旅遊產業的異常繁榮,是2023年中國經濟生活的一大亮點。 從上半年的“淄博燒烤”熱潮,到年底的“哈爾濱文化旅遊”爆火,都是現象級的熱點事件,受到了廣大**和老百姓的追捧,也為兩地服務業的公升溫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
此外,全年演唱會市場爆滿,很難找到門票,這也是多年未見的奇觀。 這些消費行為的主體是由佔95後和00後大部分的年輕消費群體貢獻的。 與其說是消費在降級,不如說是需求在公升級,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公升級。
消費者實體和消費結構的變化
95後、00後逐漸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這一群體消費觀念的變化值得業內人士認真研究。
從攜程監測的資料來看,中國舉辦演唱會和音樂節的場館周邊的相應住宿預訂量同比大幅增長。 從使用者畫像分析來看,超過70%的使用者年齡在17至34歲之間。 其實,不光是今年,過去三年的資料顯示:這個年齡段的人越來越熱衷於音樂會和節日。 作為消費能力強的群體,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新消費力量。
瘋狂的跨城追演唱會、**見面會,表面上是簡單的追星行為,但實質上,他們迫切需要更多新鮮內容來刺激自己的消費慾望面對經濟不景氣和信心受挫,更需要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補償和滿足。
同時,這一代年輕人即將把存錢的習慣刻進自己的DNA,同城研究院旅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95後、00後旅遊住宿最偏好的是民宿,達到67%,只有10%左右選擇星級酒店,其中人均住宿消費在175元左右, 遠低於80後、70後。
從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年輕人在食品上的支出佔比在下降,而健身、旅遊、醫療、娛樂在消費上的支出佔比卻在相應增加,這也是社會整體消費結構變化公升級的主要驅動力。
拒絕過度消費,注重“理性消費”,更注重“個性化”和“品質體驗”是該群體的主要消費特徵。
中國經濟經歷了近30年的快速發展,隨著製造業大國地位的確立,物質財富的生產已經相對飽和。 相當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念,盲目追求奢侈品牌和各種高階消費的趨勢逐漸降溫,人們生活中最真實的需求被重新喚醒,更加注重內在情感價值的滿足。
結論
產業內捲與消費公升級並存,是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和持續轉型公升級的必然產物,而且將持續數年。 歸根結底,內捲的緩解和消費公升級的最終完成,取決於經濟轉型的成功與否。
“數位化轉型”是中國經濟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完成“消費公升級”、最終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戰略決策。
資料要素作為數字經濟轉型中的“新生產力”,在推動文化、娛樂、旅遊等各行各業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只有充分挖掘資料資產的潛在價值,在資料治理、權利確權、估值、合規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商業化發展,精準銜接各應用場景供需雙方,形成資料資產商業化的良好生態環境,讓資料資產實現價值最大化,才能最終實現這一發展目標,讓中國經濟真正騰飛。
(文章中部分資料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