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綏縣農村的農曆除夕晚宴一大早就開始了。
農曆除夕夜,70歲的袁光武和吳祖清凌晨5點左右起床準備團圓飯。 這是夫妻倆50年來第一次離開家鄉回老家過年。 龍年正月初二,也是這對老夫妻的金婚。 這個春節,懷舊、親情、愛情交織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 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2月9日,隨州縣塘縣鎮桃園村小廣場旁,乙個白牆紅瓦的小院子,5點亮了。廚房裡,叮叮噹噹的菜聲、切肉切菜、熱氣騰騰的蔬菜聲交織在一起。 老兩口時不時地互相指教、批評,然後把一碗又一碗的食物放在桌子上。
一對老夫婦正在做饅頭(攝影:積木新聞記者周平英)。
1974年我在這裡結婚後,我再也沒有在家鄉過春節。 吳祖清告訴積木新聞記者,她是桃園村人。 50年前,她嫁給了鄰鎮的袁光武,後來又搬到了**。 袁光武在第二***集團的一家工廠工作。 吳祖清剛來的時候沒有工作。 他要養活年邁的母親和兩個孩子,夫妻倆還要日以繼夜地工作,尋找賺錢的機會。
吳祖清包餃子的手藝非常熟練。 她回憶說,到了**後,她嘗試了各種賺錢的方法。 夏天賣冰棍,100根冰棍賺15美分。 我打零工搬運水泥和石頭,每天只掙6美分。 最後,乙個老鄉想出了這個主意,借錢買了一台擀麵機擀麵糰。 於是,兩人咬緊牙關,向親朋好友借了80塊錢,買了一台擀麵餃子皮的擀麵機。
買了機器後,吳祖清為了盡快把錢賺回來,沒日沒夜地工作。 袁光武上完夜班後幫忙轉手。 由於麵糰的速度快,麵糰的滾動性好,周圍的居民都來照顧他們的生意。 “那時候春節是最忙的時候,別人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我們會在早上五六點準備一些過年的飯菜,然後準備新年的菜餚。 “給顧客送麵條和餃子皮,直到除夕,人陸續來,我們才停止放鞭炮,不再吃團圓飯。
互訪的熱鬧十分熱鬧(極目新聞記者周平英攝)。
從隨州到**,夫妻倆從平房搬到了單位分配的樓房,吳祖清也以工人家屬的身份進入了第二汽車集團的另一家工廠。 生活越來越好,卻不能回老家過春節。 “從**回隋縣,前期交通不便,春節回老家也不便宜。 袁光武補充說,父母都去世了,年復一年,親戚的流動越來越少,尤其是親戚之間。 2013年前後,隨著吳祖清母親的去世,他的家鄉彷彿成了遙遠的記憶。
城裡的房子不如鄉下的院子,朋友再多也不如血親。 2023年初,退休老人發現桃園村家戶戶都有水泥路、路燈和健身器材,休閒廣場熙熙攘攘,房子前後乾淨漂亮,於是萌生了回老家的想法。
於是,他們在桃園村租了個小院子,開始裝修。 他們在院子裡鋪了草坪,鋪上了青石踏板,安裝了彎曲的花架,種了紫藤,沿著院牆種了一圈月亮花,並安裝了鞦韆。 還在家的親戚朋友都熱心前來幫忙,夏天送食物,冬天送柴火取暖。
門口種了一大片格桑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 愛好跳廣場舞的吳祖清一邊裝飾一邊和村里的留守婦女交朋友,教她們玩荷花。 戒指。
除夕夜晚上,中午的團圓飯桌上,除了從武漢回來的兒子和兒媳一家,以及從**回來的女兒和女婿一家,還有兩個從武漢來的叔叔。 同乙個村莊被邀請了。 十幾個人擠在一張桌子上,而且很真實。 隨州三鮮、辛奇、春捲等美味佳餚一一端上桌,熱氣騰騰的熱氣瀰漫在農舍的小院子裡,歡聲笑語。
親友們聚集在農家院子裡(建築街區新聞記者周平英攝)。
考慮到農村醫療條件差,休閒活動不便,我本來不同意回村,但現在看來,回村是正確的選擇。 袁光武說,去年12月他感冒了,走了幾步路就到了村里的診所。 在醫院裡,醫生只花了錢。
三。 十到四十塊錢就能治好了。 村委會還設有農家書店和老年人活動中心,也可以參觀。 家裡有事的時候,村民和親戚都會來幫忙。 在農曆正月初一,該村延續了古老的傳統。 認識的人過來說“新年快樂”。 前半生,他為生活和家庭而努力,後半生,他為自己安定下來。 “我沒想到,我們為夢想和愛情出發的地方,會成為我們靈魂的歸宿。 他說。
桃園村委會值班幹部李先志說,該村位於塘縣鎮東部,邯鄲鐵路和316國道經過。 桃園村由流台村、曹苗村、龍口村合併而成。 有860戶,人口超過3200人。 作為隨州市委宣傳部的居民村,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補充“硬體”,公升級“軟體”。 “改造示範村”、“湖北省文明村”等榮譽。 近年來,許多外出打工的農村聖人、退休村民等群體紛紛回到家鄉,成為村里的“新村民”。
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發表評論**!
回老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