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所畏懼,每一代追求夢想的青年,都有自己燃燒的激情歲月; 青春堅定,每一代全力以赴的青年都有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 每一代獻身於祖國的青年,都有自己深厚的愛國情懷。 ”
顧克祿17歲的少年,與傳統意義上的正值壯年形象不同,卻充滿了對未來的無畏追求和對祖國的深愛。
年僅17歲的少年顧克祿寫下了深刻而有力的戰爭請願書。 他的抱負不是日記裡瑣碎的日常生活,也不是考場上死板的話題,而是將自己的熱血和青春奉獻給祖國。
對越南反擊的爆發,讓12歲的顧克祿第一次接觸到戰爭的殘酷,五年後,他明白了自己的夢想和愛國情懷。
他的出生地山東省鄒城市北蘇鎮小北村,自出生起就深受父親顧天津的影響。
顧克祿的父親顧天津是抗美援朝戰爭的退役老兵,在戰場上立下了大功。 1953年,年僅19歲的他為了報效祖國,毅然決然地決定參軍。
入伍後,他滿懷熱情來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成為第68軍的一名英勇戰士。 同年6月,“十字架山”之戰打響,顧天津毫不猶豫地投身於這場激戰。
在戰場上,他不顧個人安危,與戰友們一起完成了艱鉅的任務。 戰鬥結束後,他繼續在軍營裡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被命令退休並返回家鄉,在那裡他開始了自己的平靜生活。
顧天津的人生一直很順利,幾年後,他有了孩子,顧克祿是他的次子。
顧天津,原軍戰士,雖然退伍後回到家鄉,但心中始終牢記人民疾苦,始終牢記黨的教誨。 面對家鄉人民的貧困,他毅然決然地決定致力於帶領家鄉人民脫貧脫困,過上悲慘的生活,並以實際行動踐行父母的教誨。
父親的言行是兒子的教誨,顧天津從小就懂得關心群眾、熱愛祖國。 1979年,當對越南的自衛反擊爆發時,顧天津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兒子顧克魯也深受影響,望著戰場的方向,眼中充滿了擔憂和興奮,彷彿胸口有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 渴望為祖國做出貢獻。
在國家面臨挑戰的關鍵時刻,父子倆一致決定,年僅17歲的年幼顧克祿從父親手中接過鋼槍,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事實上,國際形勢並不平靜,爭端時有發生。 越南對我國進行了多次武裝挑釁,觸及了我們的底線,國際社會對我國採取了不同的態度進行報復。
面對這種情況,**明確表示,即使面臨風險,我國也絕不會容忍侵略者的挑釁。
國家主權和國土安全不允許放棄一寸土地。 1979年2月17日,《人民》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是不能容忍的,但又不能容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道》的文章,向世界表明中國對任何挑釁的堅決態度。
戰爭分為兩個階段:自衛反擊和邊境戰爭。 自衛反擊在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方向進行,分三個小階段進行,最終在減少損失的前提下,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
儘管越南在自衛和反擊戰爭結束後一再受到挑戰和侵略,但中國始終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雖然中國一貫主張和平,但越南的挑釁令人難以忍受,嚴重威脅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安全。
在這場戰爭中,17歲的士兵顧克魯的英勇表現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和父親顧天津一樣,顧克祿有著極大的毅力和決心。
1984年,他參軍,表現出和父親一樣頑強的陽剛之氣。 儘管他年紀輕輕,但他並沒有退縮,也沒有害怕訓練的艱辛和戰爭的殘酷。
事實上,部隊的領導最初並不支援他參軍,因為一般來說,16-17歲的兒童不應該上戰場。
他們默默地為保衛家園付出代價,只希望孩子們能平安長大。 然而,少年顧克璐堅定信念,終於贏得了這個機會。 每當領導想起他時,他都會想起那堅定的眼神。
顧克祿一生只有兩個執著,對於少年的堅持,領導第一次沒能說服他,第二次也沒能改變他的決心,沒有第三個......然後他第一次堅持,是他毅然決然地決定參軍。
你還太年輕,不能去打仗,回去讀書吧,孩子,我們現在不需要你承擔這樣的責任。 “當單位負責人第一次見到顧克魯時,他嚴厲地訓斥了他,其實是出於關心。
首領,我才17歲,已經是能為國負起責任的人了! 我們這些年輕人,怎麼會怕死! 顧克璐堅定地看著首領,堅持要留下來為國家做貢獻。
1984年12月,顧克祿成為陸軍第67軍第199師第596團團員。 這支軍隊歷史悠久,軍事功績突出,顧克祿深表敬意。
他雖然初出茅廬,但面對真槍實彈的戰場毫不退縮,執行命令冷酷無情,速度快,令人欽佩。 他的表演備受矚目,也讓他成功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在這場長達數月的戰爭中,他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參軍的決心,並取得了立功立業的決心。
新兵顧克祿好奇心十足,臉上掛著天真無邪的笑容,成為了連隊的新鮮血液,被班長照顧著。 這個意氣風發、面帶微笑的少年讓人無法想象,他會如此勇敢無畏地執行任務,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的第二個堅持是要求連長“送他去死”。 原因是1985年8月31日,上級部門下達了對968高地進行突擊行動的任務。
嶗山968高地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規模進攻,側翼後方有敵主陣地的支援,攻占後要迅速作戰,迅速撤退。 接到任務後,連隊決定組建突擊隊,擔任全連的先鋒隊,顧克璐自薦,趁著這個機會“送死他”。
顧克璐得知這個衝鋒陷陣的機會後,主動報名參加,渴望為公司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的勇氣和決心令人深感欽佩。
副連長孫兆群沒有將顧克祿列入名單,但這並沒有阻止顧克祿的決心。 他開始不斷向孫兆群提出要求,希望能得到這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顧克魯堅信,這是他為公司和祖國貢獻力量的時刻。 雖然每次都被孫兆群罵了一頓,趕了回去,但第二天還是會去**。
孫兆群對此感到無奈,因為他深知這次任務的艱巨性和危險性,而顧克璐年紀小,缺乏戰鬥經驗。 不過,顧克璐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和執著,他說,就算面臨危險,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去。
他的眼神就像當初參軍時一樣,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嚮往。
顧克璐和孫兆群對峙了很久,終於孫兆群妥協了,滿足了顧克祿衝鋒陷陣的願望。 然而,這個“死亡的機會”並沒有被當成乙個玩笑,最終變成了現實。
每想到這裡,孫兆群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968高地的戰鬥極其艱難。 1985年11月30日,顧克魯的突擊隊奉命潛伏在高地上,等待進攻的命令。
經過兩天的潛伏,突擊隊接到命令,於12月2日攻擊968高地。 待命隊員立即分成三組,向目標逼近。
當突擊進攻進行得很順利時,越軍沒有反擊的力氣,火力點乙個接乙個地,他們從背後傳來的槍聲中得到了警告。 現在他們已經到達了高地,完全暴露在敵人後方的視線中,面臨著被前後包抄的危險。
儘管突擊隊員們訓練有素,但面對密集的子彈和手榴彈,他們無法逃脫,甚至沒有反應的機會,他們遭到了猛烈的攻擊。
剎那間,隊伍中的幾名隊員中彈,但顧克璐依舊毅然決然向著高地前進。 他剛邁出一步,右腿就中了四槍,鮮血四濺。 他急忙躲了起來,想起眼前三排前排長英勇犧牲的情景,他咬緊牙關,用簡易布包紮傷口,然後毅然決然地扛起爆破器,摧毀了敵人的火力點。
這一舉動雖然消除了炮火的威脅,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他只能在炮彈的閃光中盡可能地躲避。
那一刻,顧克璐感覺自己的身體彷彿失去了知覺,耳邊響起一聲刺耳的啾啾聲,他感覺自己的身體離地面有三四公尺,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死的邊緣。
落地後,顧克璐只剩下血淋淋的上半身。 儘管如此,他還是痛苦地向前轉身,眼中充滿了殺意,他用盡全力將手榴彈扔進了掩體,然後握緊了槍,扣動了扳機。
渾身的疼痛讓顧克璐感到意識麻木,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出於本能。 他眼皮沉重,卻不敢睡著,雙手緊緊攥著,腦海中回想起三連長臨死前的決定,心裡想:我做到了,我完成了任務!
當顧天津夫婦再次見到兒子時,他們只有一封遺書。 父母一夜之間臉色發白,悲痛欲絕,但他們從不後悔送兒子參軍。
那是乙個真誠的少年,乙個無所畏懼的少年,乙個有責任感的少年。
征服“十字架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