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9日,隨著償付能力報告的披露,9家銀行關聯人壽保險公司的2023年保險業務收入和利潤已經公布。
據記者介紹,2023年,9家銀行型壽險公司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3279億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方面,6家壽險公司實現盈利,合計盈利11家1億元; 3家壽險公司虧損,共虧損164家15億元。
一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2023年銀行類壽險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將面臨壓力,主要受手續費高額、投資端壓力等因素拖累。 未來,在充分發揮與母行協同優勢的基礎上,銀行型壽險公司應避免過度依賴母行的資源和渠道,注重業務創新、風險管理、市場拓展,實現差異化發展。
招商局信諾人壽保險是最賺錢的
具體來看,2023年上述9家銀行型壽險公司保險業務收入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國郵政壽險、工銀安盛壽險、建行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9866億元,40495億元,39713億元,其中中國郵政壽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盈利方面,上述9家銀行型壽險公司中,招商信諾人壽、工銀安盛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交通銀行、中荷人壽均實現盈利,共盈利11家1億元,其中招商局信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42億元淨利潤排名第一。 2023年工銀安盛壽險和ABC壽險淨利潤在銀行型壽險企業中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別為356億元,184億美元。
從虧損的銀行型壽險公司來看,中郵人壽保險、建銀人壽、光大太陽人壽三家壽險虧損,共虧損16415億元,其中,中國郵政人壽保險與114虧損68億元是第一位。
整體來看,2023年銀行型壽險公司利潤對母行的貢獻較低,部分壽險公司出現較大虧損。 對此,平安集團原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理解寶匯創始人兼CEO陸敏告訴記者:“2023年,在責任端,銀行型壽險公司的銀行保險業務將面臨手續費高的問題。 投資方面,行業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投資收益承壓,導致銀行型壽險公司盈利能力較差。 ”
此前,中郵人壽也對記者表示,虧損主要是由於準備金貼現率和投資收益低於預期。
對外經濟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上述原因外,近年來保險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導致整體利潤水平下降。 同時,一些以銀行為基礎的人壽保險公司產品結構相對簡單,過於依賴某些傳統保險型別,利潤空間有限。 此外,一些銀行型壽險公司可能在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導致損失增加。
未來,我們需要專注於業務創新
由於背靠大中型商業銀行,銀行型壽險公司享有天然的母行渠道和銀行保險渠道的客戶優勢。 但與此同時,銀行型壽險公司也需要利用這一優勢進行創新,避免過分依賴母行的資源和渠道。
在這樣的格局下,突破現有的銀行保險業務模式,走上銀行保險業務的新道路,是銀行型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 “陸敏說。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說,銀行型壽險公司憑藉銀行股東強大的渠道優勢和客戶群,更容易獲取客戶和銷售,也比其他型別的保險公司更容易解決短期保費和現金流問題。 此外,銀行的品牌優勢更有可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客戶對保險公司運營穩健性和保單支付支付能力的擔憂會相對較少。 但同時,股東的渠道優勢也會制約銀行型壽險公司的多元化渠道布局,其銷售的產品將要更多地考慮迎合銀行客戶和銀行分行渠道的偏好,以儲蓄和投資為主,導致內含價值較低。
受股東影響,銀行型壽險公司具有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和資本優勢,但部分銀行型壽險公司存在過度依賴母行資源渠道、商業模式單一、產品創新乏等風險。 還有一些銀行型壽險公司在風險管理和合規方面能力較弱。 王進一步表示,未來,在充分發揮與母行協同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過程中,銀行型壽險公司應注重業務創新、風險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工作,不斷提高競爭力。
盧敏表示,銀行型壽險公司可以考慮發展線上業務。 線上操作是一些銀行型壽險公司最大的劣勢。 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資源,但目前網點越來越少,如果以銀行為主的壽險公司能夠與母行進行深度合作,就可以走上差異化的發展道路。 一旦克服了這些缺點,相信國內以銀行為基礎的人壽保險公司將能夠在未來成長為幾家世界領先的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