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晚間,晨鳴紙業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測,公司2023年盈利錄得虧損。 雖然是同比下滑,但從整體趨勢來看,企業盈利能力正在逐步回公升。
需求疲軟、成本高企擠壓造紙企業盈利能力。
晨明紙業在分析業績不如去年同期的原因時表示:一是由於內需不足,公司主要生產基地湛江晨鳴受到紙漿渣銷售單位事故影響,產能利用率下降,機制紙產銷量同比下降, 這影響了利益;二是由於下游需求疲軟,新增產能集中交付,機制紙尤其是白卡紙**同比大幅下滑; 木片、原煤、化工等原材料仍處於高位執行,嚴重擠壓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對公司的效率影響很大。
對行業來說,好訊息是,隨著上游紙漿供應進入擴張週期,造紙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望緩解。 據國聯**介紹,未來兩年,海外有望新增690萬噸商品漿產能,同時我國木漿產能將增加,紙漿價格持續缺乏基本支撐。
該公司進一步表示,“隨著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政策的實施,下游需求將逐步回暖,造紙行業短期供需矛盾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行業景氣有望得到有效修復。 同時,公司將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出口、提高生產效率、控制生產成本、處置非主營資產等方式,積極提質增效,公司盈利能力將逐步恢復。
縱觀過去一年的造紙行業,整體趨勢表現差異化。 從紙張價格來看,文化紙表現穩定,白卡紙供需矛盾突出。 由於黨和政府的剛性需求,以及教材和輔材,文化紙的銷售量和最高水平保持相對穩定。 白卡紙受國內需求持平影響及新增產能影響而下跌。 該機構預計,未來幾年,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新增產能將超過200萬噸,供需矛盾依然嚴重。
業內人士指出,文化用紙和包裝紙的需求節奏不一樣,文化紙剛性需求旺盛,呈現出較高的穩定性,但白卡紙的需求彈性較大。 新增產能確實對白卡板的復甦形成了一定的壓力,但企業盈利已創歷史新低,預計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恢復,行業有望觸底反彈。
企業多措並舉,在海外布局中取得初步成效。
圍繞外部環境的變化,頭部造紙企業也在不斷調整。 晨鳴紙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通過剝離壓縮非核心業務、淘汰落後產能、開拓海外市場等方式適應市場環境。 短期內,受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制約,但長期來看,公司製漿造紙一體化布局不變,成本優勢依然存在。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們認為龍頭企業發展仍有很大的機遇。
據公開資料顯示,近十年來,晨鳴紙業先後關閉了赤壁晨明、延邊晨鳴、齊河晨鳴、富傅晨鳴、海拉爾晨明,改造了3條新聞紙生產線,淘汰了6條廢紙脫墨漿生產線。 海明礦業、金鑫**等非主營業務也已完成剝離。 備受關注的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已從2018年初的約330億元減少到2023年6月底的50億元以上。
此外,公司還積極“走出去”,拓展新的客戶來源。 2023年10月,公司與南韓紙業、瑞典Selm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和佔比都有所提高。 據披露,2022年公司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四分之一,海外布局已取得初步成效。 國聯**分析指出,2024年仍是海外大年,新興市場用紙量也在逐步增加,海外工廠文化用紙產能逐年下降,預計我國文化用紙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
產業政策帶動產業長遠改善。
“以紙代塑”和“雙碳”政策為造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方面,“以紙代塑料”創造了潛在的市場需求。 2021年7月,多個部門印發《迴圈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全鏈條專項行動,鼓勵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 塑料製品主要應用於產品包裝領域,隨著“限塑令”的實施不斷加大,市場加速尋找優質材料替代塑料包裝,紙製品具有安全環保的特性,是塑料的最佳替代材料之一,“以紙代塑料”的趨勢有望進一步釋放紙製品需求。
另一方面,雙碳政策的密集實施,為龍頭造紙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2020年9月,中國首次明確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此後,國家陸續出台相關政策,“雙碳”成為國家長遠發展戰略,不僅關係到環境和能源問題,也關係到各行業的未來發展。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政策的約束下,大型造紙企業通過林、漿、造紙一體化等產業鏈優勢,實現了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綠色創新帶動了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