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喜慶節,人們都會跳龍,從春節開始,到元宵節,到二月初二,“龍抬頭”,再到端午節......今年是龍年,元宵節恰逢週末,全國各地的傳統舞龍表演在喜慶熱烈的鑼鼓聲中入場。
中國傳統舞龍表演一般由“請龍”、“出龍”、“舞龍”和“送龍”組成。 “龍”通常被放置在當地的龍王廟中,在舞龍之日,以旗鼓為嚮導,邀請“龍”出廟,舉行引人注目的儀式。 之後,在龍珠的指引下,龍頭牽著龍身和龍尾衝了出去,到處都是鑼鼓震天,鞭炮齊聲響起,舞動的“龍”彷彿在雲霧中翱翔,聲響十里, 而且場面很溫馨。
此時,“龍”伴隨著鼓樂,追逐著龍珠,開始起伏,上下飛翔,或“金龍掃地”,或“撈海底月亮”,或疊體,或嬉戲等,鼓樂的節奏輕柔、急促、熱情,“龍”的動作時而優美抒情, 時而激動,時而奔放,在千變萬化中,觀眾的精神加倍振奮。
在美國,中國人在農曆新年期間爭相觸控水龍頭。
熱鬧的舞龍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唐代,它從最初的拜雨祭祀大致轉變為民間娛樂,並在宋代開始與元宵節相結合。 宋代吳子木的《夢亮錄》記載:“元宵節之夜,草系龍,草上蓋上綠簾,燈燭密布。 從此,春節元宵節期間的舞龍習俗逐漸形成。 宋代抒情詩人辛七基在《鳳笛聲動,玉壺光轉,魚龍舞夜》中的“清宇案元習”暗示了宋代元宵節,舞龍成為當時人們娛樂活動的主角。
如今,人們通過舞龍祈求龍的祝福,承載著古人的美好祝願,祈求新的一年風氣好,平安豐收; 同時,元宵節舞龍也是春節的收官之作,讓親朋好友再次相聚,分享喜悅。
白天和晚上都有舞龍。 在有些地方,如果舞龍是走在大街小巷,到每家每戶,人們都會在門前放上紅布,擺上供品,並稱其為掛紅,以祈求龍的祝福。 在有些地方,如果是晚上的舞龍,則在“龍”上加入蠟燭或其他光源,夜幕降臨後,隨著舞龍的翱翔,散發出光明和歡樂,在黑暗中看起來不錯。
全國有數百種舞龍,比較常見的有火龍、草龍、毛龍、人龍、布龍、紙龍、花龍、籃子龍、端龍、燭龍、醉龍、竹葉龍、蓮花龍、板凳龍、平龍、滾龍、七巧板龍、大頭龍、夜光龍和烟花龍等。
和安陵鄉的板龍一樣,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 龍頭是整條龍的關鍵部分,是村里**手藝高超的。 龍體是以意願為基礎的,家族的乙個或多個部分,每個人都這樣做,每個人都表現出自己的魔力。 根據村莊的大小,長凳龍的長度各不相同,一些大村莊的長凳龍長達數百節。
板凳龍。 高龍在陽店,整個龍燈有12節,也就是說一年有12個月。 正月十二夜,舉行龍燈開燈儀式,正月十三舉行,參觀寺廟,掌聲高漲。 每盞龍燈都貫穿陽店狹窄的老街,每家每戶門前都擺放著香台,迎接龍。 農曆正月十四,各龍燈在各自的海灣向群眾鞠躬,表示新年問候,代表吉祥; 農曆正月十五,玩燈籠,圍觀者跟著燈籠遊到各自的海灣,晚上12點,整個海灣的男人、女人和孩子聚集在一起燒燈籠,稱它為燈籠,送燈籠,伴隨著鑼鼓聲, 鞭炮。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甘田鎮的舞龍。 甘田鎮素有“龍鄉”之稱,甘田舞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也是樂業百姓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 每年春節期間直到元宵節,村村輪番上演舞龍,數十條大大小小的“金龍”同台競技,場面十分震撼。
樂業縣甘田鎮的舞龍。
此外,廣東雷州有舞高蹺舞龍,湖北仙桃陽有舞高蹺舞龍,福建有舞高蹺舞,四川濟州隴溪有麻舞,湛江赤坎岱舜順島有草舞,貴州台江有苗舞舞,湖南如城縣有香舞火龍,浙江有百葉舞,鳳順有火舞龍, 廣東,等等。
舞龍的種類太多了,根據地區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江南發展起來的“南龍”和江北發展起來的“北龍”。《南龍》重龍身(龍身可達20公尺、100公尺,甚至1000公尺),氣勢以威力為主,雖然不夠靈活,但規模龐大,其中代表流派有洋店高龍和黃陂舞龍。 “北龍”更受歡迎,特點是小巧輕盈的龍身,比“南龍”輕盈敏捷,製作出更花哨的款式,就像東南亞許多國家都在用“北龍”進行表演和慶祝一樣。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和開拓精神。 舞龍也是吉祥福季中獨特的傳統民間娛樂活動。 從春節到元宵節,舞龍表演輪番上演,寓意跳龍、平安歡樂。 龍跟著龍珠走,龍走在盛世,鑼鼓聲響起,人們迎來了新年的吉祥歡慶和喜悅。
end編輯: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