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推動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談判。 大多數會談是間接的,在埃及、卡達、法國和其他國家舉行。 會談的調解人包括埃及、卡達、美國等國。 在會談的同時,以色列對加沙發動了不間斷的大規模軍事攻勢,並輔之以脅迫外交——攻擊拉法的最後通牒。
儘管如此,除了短暫的停火和交換一些被拘留者外,談判總體上沒有取得重大突破:以色列迫使哈馬斯釋放所有人質的目標仍未實現; 哈馬斯實現停火和從以色列撤軍的希望看起來也很渺茫。
談判之所以難以取得突破,主要原因在於談判屬於特殊背景決定的“單回合博弈”,即未來很難有這樣的博弈。 之所以形成“單輪博弈”,主要是因為博弈雙方實力懸殊,博弈內容特殊(重大安全問題),難以形成德報冤還的“一報一報”局面, 因此,很難出現在多輪比賽中。
即使在“一輪博弈”中達成了某種合作,強勢的一方也很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違反協議,因為弱勢的一方無力進行有效的報復。 強勢一方達成的協議,主要是為了安撫弱勢一方。 歷史也表明了這一點,例如,1994年,美國、英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備忘錄》,其中規定烏克蘭將放棄並銷毀其核**,以換取三國對烏克蘭的保證和獨立。 但在 2014 年和 2022 年,俄羅斯嚴重違反了該協議。 川普退出JCPOA也是類似的情況。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博弈(在這種情況下是談判)對哈馬斯來說更糟,因為不僅與以色列的權力懸殊太大,而且即使它與以色列達成了重大協議,也缺乏對協議執行的有效保障(這將比伊朗核協議和布達佩斯協議小得多), 因為埃及和卡達願意但軟弱,而美國可能強大但不願意。在這種情況下,哈馬斯將不願意達成一項重大協議,因為擔心以色列會背叛它,或者提出與其戰場實力不成比例的提議。
從根本上說,這是國際社會無能所致,與當前國際架構的現狀有很大關係:美西、中俄鬥爭加劇,難以形成維護國際和平與正義的聯合力量; 俄羅斯被牽制在烏克蘭戰場上,為了有效維護巴勒斯坦利益,很難在中東與美國對抗; 東方大國也被美國牽制在台海和南海,無意向西看。
然而,為了獲得保證,哈馬斯或巴勒斯坦,甚至阿拉伯國家,很可能會要求中國和俄羅斯參加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