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記者 王彥茹.
是年根,傍晚6點左右,外面天色已暗,山西太鋼精密帶鋼生產車間裡的軋鋼廠還在隆隆作響。
車間中央有乙個玻璃房,是去年5月新建的快速檢驗中心。 屋內,精密箔工藝總工程師廖習一手小心翼翼地轉動顯微檢測裝置的旋鈕,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在密密麻麻的鋼鐵紋理中尋找蛛絲馬跡。
廖習正在測試鋼樣。 人民日報記者王彥茹攝。
2018年,廖習作為專案的技術負責人,帶領公司團隊成功卷出僅002公釐厚的“手撕鋼”,100根鋼成為柔軟的手指,舉世矚目; 2020年,“手撕鋼”的薄度將再次突破,達到0015公釐,全球首創。
此後,廖習和研發中心的合作夥伴們不斷努力克服“卡脖子”的問題,錨定超薄、超扁、超硬和特殊材料,不斷研發新產品。
2月5日,廖習趕緊向客戶傳送了當年最後一批貨物——用於生產精密金屬口罩的不鏽鋼箔。 就在一年前,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這種高階材料。
幾年前,我在研究中發現,口罩的生產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企業不僅進口成本高,而且無法獲得最先進的產品,這影響了整個行業相對落後。 廖習說。
掩模是生產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所需的核心部件,它決定了螢幕解像度和影象質量。 它的生產技術要求極高,需要在手機螢幕大小的口罩上開啟200多萬個微孔。 “乙個完整的口罩由5個小塊組成,其中任何乙個都有開口問題,整塊必須報廢,這對基材的柔韌性、平整度、純度、均勻性、穩定性等指標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
廖習說,據粗略統計,國內幾家顯示器廠商,僅口罩版這種元件,每年的總進口額就高達100億元左右。
自 2019 年以來,研發團隊已開始處理掩模基材。 “市場上對此類產品的國產化需求很大,但當時中國沒有人這樣做,客戶也不相信我們能做到。 拿到引數半個月後,我們送來了樣品,對方一下子就注意了。 廖習回憶道。
為了加快材料的研發,團隊還聯絡了涉及口罩生產和應用各個環節的企業,連線了整個產業鏈。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援和推動下,經過近三年的反覆試製,2023年4月17日,第一卷成品基板成功軋制; 9月,首批國產口罩板塊正式上線。 “未來,下游企業將能夠使用國內、國際的尖端口罩。 廖習臉上掩飾不住激動之色。
像蟬翅膀一樣薄的面具。 人民日報記者王彥茹攝。
你看它是半透明的,就像蟬的翅膀,我們稱它為“蟬翼鋼”,但實際上它比蟬翼更薄。 ”
廖習拿起口罩樣品,感嘆道:“很多時候,國內先進製造業都是'卡在脖子上',卡住的就是這麼細的點。 正因為如此,整個行業都被別人控制,沒有辦法實現跨越式發展,口罩就是典型的代表。 如果把這個關鍵點控制住,整個國內相關行業就能揚眉吐氣。 ”
在軋鋼廠工作的工人。 人民日報記者王彥茹攝。
半年,我們的研發人員要去市場研究,發現並解決口罩處於“卡住”狀態的技術問題。 ”
山西太鋼精密帶鋼黨委副書記侯彥珍表示:“我們立足'手撕鋼'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財權的高精密產品,推動解決制約我國高階製造業的新材料供應問題,為我國高階製造業公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
車間智慧型控制中心大螢幕。 人民日報記者王彥茹攝。
廠外,道路兩旁的彩燈隨著春節的節日節奏搖曳; 車間內,依舊緊張有序的工作現場。
目前訂單已滿,春節期間軋鋼廠24小時不停機。 如果客戶報告任何重大問題,我們還需要隨時檢測和調整。 廖習說,“未來,我們一定要繼續做市場調研,尋找行業新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