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作者名單
無花果**網際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今天,有朋友在群裡聊愛好,她抱怨說,每當提到愛好,孩子的爸爸就說,“有必要嗎? 這都是關於騙錢的! ”
朋友怒氣沖沖地衝回給罵孩子的父親:去上興趣課總比天天在家看電視好,總比每天乙個人在玩具房裡對付這些車好......
她心裡說,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天才,然後去上興趣班,你可以盯著孩子每天上完課後收穫了什麼,如果你看不到結果,就開始抱怨甚至責備。
如果是這種心態,那就省下這筆錢,孩子舒服,父母也舒服。
今天剛好刷了一篇反對兒童跳舞的文章,文章從醫生的角度分析了跳舞的危害,說我不會讓女兒學跳舞。
這篇文章的熱門評論之一是,跳舞純粹是為了傷害自己和取悅他人。
結合五年養育孩子的經歷,我特別想說點什麼。
我給女兒報了乙個舞蹈班,從4歲開始,現在她快5歲了。
其實幾千年來,我一直在關注“是否讓孩子參加舞蹈訓練班”這個話題,看過很多悲慘結局的案例,也看了很多資料,甚至表達了“不讓女兒跳舞”的想法。
後來,我讓孩子參加了這個興趣班,首先,我女兒想學跳舞,節奏感不好,柔韌性還可以,當時她只是喜歡和**一起移動。
其次,我調整了一下心態,這只是興趣課,我不希望孩子朝著專業舞者的方向發展,所以孩子不必努力,就把它當成一種愛好,不要為自己難。
另外,我重申了乙個問題,孩子為什麼要參加培訓班?
有必要將這個問題分開。
如果父母吃得有失,總是要計算花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分錢,以及孩子進步的每一刻(也就是肉眼可見的收益),那麼孩子就不適合報讀任何興趣班。
興趣課的意義不僅在於個人知識的提高這更像是一種社交活動。
朋友的話特別對,孩子是乙個人在收費站玩車,還是出去參加籃球訓練課,哪個更好?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不參加培訓班,就不必呆在家裡出去玩。
能說出這樣話的人,要麼是沒有孩子,要麼是參與感很低的父母。
冬天幾乎沒有孩子在戶外玩耍,春秋兩季的孩子比較多,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孩子們通常都是三五個人一組,舞蹈班、籃球班、樂高班的同學都......
孩子們之間形成了乙個“小社會”,參加培訓班不僅僅是學習某種技能,更是一種社會延伸。
看透了這一點後,我傾向於確保讓孩子參加兩三個培訓班,因為有些孩子的興趣來自天賦,而孩子的興趣大多來自“社交圈”。
女兒4歲那年,暑假的一天,她突然跟我說要學跳舞,我當時就跟她溝通:媽媽可以給你報名,但你要考慮一下,既然報了,就要好好上課,堅持下去。
女兒點頭表示同意,每次上課都熱情洋溢。
自從參加舞蹈興趣課以來,她在課堂上一直很活躍,尤其是和老師一起跳舞的專案,非常積極,看到了我想看到的結果。
舞蹈老師在教孩子的時候,也強調了一點:慢慢來,不要勉強,柔韌性不好就不要做大動作,但如果一點都感覺不到疼痛,那就說明動作還有延伸的空間,還是需要努力的。
其實老師是不允許孩子們自己回家練習的,孩子們已經練了半年多的舞蹈,但是他們沒有練習過這個動作,頂多也是在舞蹈室裡,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彎腰”動作。
因為女兒是跳舞的,所以對舞蹈興趣課的內容和上課方法真的很了解,看到網上有“學跳舞是傷害自己”的言論,我真的覺得太誇張了,這種言論其實不是負責任的言論。
跳舞確實對調整孩子的整體形象有好處,女兒快5歲了,有腰的習慣,練了半年舞后,腰板明顯挺直了,因為舞蹈老師會提醒他們,所以她每天都能經常提醒自己。
不要去當專業舞者,只要把舞蹈當成愛好,選擇專業的機構和老師,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習,你可能不敢說你不傷自己,但一定是很低的。
我還是覺得,給孩子選一兩個,或者兩個三個興趣班,對孩子的社交發展有幫助,再去看看興趣班給孩子帶來什麼。
捕捉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孩子的選擇,並敦促孩子在選擇後堅持下去,可以真正豐富孩子的童年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