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軍裝變遷史!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03

從1910年清朝末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近40年來戰爭多起,在戰爭的不同階段,軍隊使用的**也跟著變化,那麼本文就來談談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我軍的變化歷史。

晚清,清朝開始組建“新”軍,被稱為“新軍”,無論是裝備、兵力補給等,都是仿製外國的,官兵們第一次使用也是一大變化,當時的新軍穿著1910式軍裝, 這種布局模仿了德國軍裝的設計,尤其是衣領、肩章和衣服上的鉤線,都帶有濃郁的普魯士色,包括軍帽、上衣和褲子,主體也是灰色的,這與之前清軍的傳統相比**,變化不大,穿著這件軍裝的清軍有了新的面貌。

進入**時代,尤其是二十年代,北洋的軍閥們都處於混戰階段,但各部隊官兵所穿的軍裝基本相同,對於元年,這種布局模仿了當時日本軍裝的設計,還採用了豎領, 軍徽兩側有“標籤”,肩部可佩戴垂直條帶軍銜徽章,主體為藍色,其中軍官款式顏色較深,口袋較大,並帶有裝飾紋路。

至於普通士兵的款式,顏色比較淺,布局比較普通,雖然也是四個口袋,但整體比較小,上面沒有裝飾,最重要的是材質也比較差,帽子、衣服和褲子都是棉布做的, 厚度不如軍官的羊毛面料。

在軍閥混戰後期,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末,東北地區的北洋奉軍閥們,在之前**一年款式軍裝的基礎上,改進了一套新的軍裝,但與原來的款式相比,襯衫的總體布局並沒有太大變化, 但有些細節有所修改,比如衣服上的四個口袋整體縮小,胸前的兩個口袋改為傾斜狀態,每個紐扣之間的距離調整得更密集,但依舊是七顆紐扣,這也可能是環境所致,** 除了通體使用的卡其色外,與制服配套的大簷帽也經過了修改,以縮小整個帽子的輪廓,類似於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軍帽。

北伐軍的**,一般的風格似乎和北洋差不多,但本質上不是一種,而北伐軍的**是模仿蘇聯的設計,採用摺疊領領,角度大,一些蘇式軍裝的特點,同時, 這種軍裝也融入了束腰外衣套裝的設計中,款式得體,比較簡單,衣服只用了五個黃銅紐扣,官兵們在佩戴的時候,軍銜徽章一般不會放在衣領上,而是會以臂章的形式放在袖子上方。

當時,大部分**官兵還穿著早期的中山式軍裝,只是稍作修改,比如減小了領子的角度,去掉了蘇式領子的特點,讓它更像中山服,同時軍銜徽章也改成了穿領子部分, 不再是臂章的形式,至於這套**的口袋、紐扣和布局,幾乎沒有變化,其他地方部隊的服裝以藍色為主,**軍是黃色的,當時的**軍隊已經開始小規模取消大邊帽。換上了德式山帽。

同時,中國工農紅軍**也是對蘇式設計的模仿,最大的特點是八角帽和紅領徽章,標誌著“革命的未來”,但由於紅軍條件艱苦,加上材料匱乏,所以製作軍裝的面料很差, 表面很粗糙,也不太強,因為紅軍一直有官兵合一的觀念,所以幹部兵的軍裝樣式沒有區別,質量和設計都是一樣的,只是紅軍不同部位的顏色有區別。正常的都是灰青色或灰色,紅四方面軍的一些官兵一般都穿著黑色的衣服。

在抗日戰爭階段,軍隊的**線改為“黃埔風格”,這是以黃埔軍校學員為藍本,並修改了一套標準軍裝,但基本款式仍然保留了束腰外衣套裝的特徵,比如最具標誌性的折領, 四個口袋五個紐扣,其實這套軍裝最大的變化就是在胸前左側加了乙個資訊印章,上面標明了官兵的姓名、武器、軍銜和職務,上圖是上尉級軍官的風格,衣服面料比士兵的要厚。

上圖是高階軍官款式,只能在上校以上軍銜上分發,而且材質比中尉款式更好,主要由類似西裝的面料製成,顏色較深,有的比較深綠色。

上圖是**軍隊的普通士兵**,比軍官的風格面料差,帽子、衣服和褲子都是用純棉面料製作的,材質比較薄柔軟,顏色比較樸實。

除了第一軍後裔部隊外,其他地方的部隊,如雲南軍、西北軍和金穗軍等官兵,也都穿著這種“黃埔”式,但因為地方軍的後勤是自給自足的,所以用來製作軍裝的布料大多與第一軍不同, 做工質量參差不齊,地方軍隊的顏色很少是黃色的,以嚴錫山的金穗軍為例,官兵們使用的**基本都是藍灰色的,上圖是軍官風格,顏色較深,布料比較厚實。

上圖是金穗軍的士兵模型,顏色比軍官的顏色淺很多,用的是棉布,做工質量比較一般,但比大多數地方部隊的士兵要好,可以達到軍隊的水平。

進入全面抗日戰爭後,原正規紅軍和部分紅軍游擊隊改組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中八路軍也開始參考款式設計,但由於缺乏面料,八路軍的很多士兵仍然穿著前紅軍的**, 但不再戴八角帽,而是換成同樣的德式山帽。

抗戰後期,隨著抗日根據地的不斷壯大,更多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士兵佩戴了後期製作的**風格**,並配發了德式帽子。

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末期,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分為遠征軍和印度陸軍兩部分,雖然有英美制服和裝備的協助,但只有印度陸軍的士兵穿著英軍和美國軍裝, 而遠征軍在前線與日軍作戰的士兵,大部分依舊是按照環境情況穿著後期的熱帶版,總體布局與英軍相似,上衣為T恤,下為短褲。

進入解放戰爭後,軍隊開始向新的風格轉變,對於46式軍裝,在1946年開始逐步取代早期的黃埔式,46式軍裝在設計上具有美式風格的特點,採用了美軍軍銜領和肩章,胸前還有一枚資歷勳章, 軍裝外套和褲子都是羊毛面料,整體布局既有美式軍裝的感覺,又有一點束腰外衣西裝的影子。

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的**款式多種多樣,有藍灰色、草綠色、土黃色,而且大部分繼續沿用八路軍,但臂章和帽徽都被去掉了,直到解放戰爭結束,才開始逐步分發統一的49式軍裝,這種款式指的是以前的紅軍**設計, 但與前者相比,更加簡潔明瞭,沒有領章,也沒有肩章,衣服的嘴巴是用四個塑料紐扣做的,整體的衣服看起來也很寬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開始統一,根據解放戰爭末期裝備的49件軍裝進行改進,1950年推出了50式軍裝,但49式設計的本質基本相同,但也有五顆紐扣, 兩者的面料都比50型的面料厚,最重要的是50型軍裝覆蓋了整個兵種,包括陸、海、空三種款式,以及女兵款式和幹部款式等等。

而且,男幹部式還將配備一頂模仿蘇聯M43的50式大邊帽,在訓練或上前線時會戴上原來的“解放帽”。

相關問題答案

    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軍裝變遷史

    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我是第一隊在不同的滄桑中經歷了許多滄桑歷史階段戰爭由軍隊驅動它也發生了變化。下面將詳細介紹每個階段變化及其背後的原因和特徵。.晚清新生力量 在清末,隨著清朝開始組建一支 新 軍隊新生力量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軍裝成為新生力量的團結這採用美德軍裝衣領 肩章和衣服上的掛鉤都具有濃郁...

    魏立煌從國軍高階戰犯到建設新中國的鬥士

    年月日,中共公布了國民黨高階戰犯名單,其中包括第一任將軍魏立煌。雖然他作為遼瀋戰役指揮官的高階戰犯身份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但魏與共產黨的深厚友誼使這一舉動變得戲劇化。解放戰爭結束時,的失敗已成定局,將軍們準備撤離。然而,就在這緊要關頭,魏立煌被老江軟禁,不僅被免職,還試圖逃跑卻被間諜攔住。蔣介石對魏立...

    中國軍糧 從抗日到近代,士兵的口袋鼓鼓的,營養靠這些!

    自海灣戰爭開始以來,建築的重點已轉移到電子應用上。電子戰對戰爭的影響預示著乙個新時代的到來。在高科技裝置面前,數量不再是決定性因素。然而,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最終決定戰鬥結果的仍然是人。為了確保士兵在戰鬥中處於最佳狀態,各國都在糧食上下了功夫。有句話流行,一流軍隊天天吃魚吃肉,二流軍隊只能吃餅乾。那麼...

    中國軍隊夜戰的傳說從火力不足到夜戰強悍

    該中隊經歷了韓戰,從火力不足到夜戰強悍,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縱觀我軍的戰鬥經驗,火力不足一直是困擾我軍的問題,但在夜戰中,中國士兵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技巧,讓對手感到恐懼。紅軍時期,槍枝數量稀少,穿梭機成為備戰的主力軍。在黃海戰役和韓戰中,我軍面臨火器不足的困境,但戰士們以頑強的意志和勇氣,冒險進...

    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從八路軍轉變為志願軍

    中隊的實力經歷了從八路軍到志願軍的曲折轉變,從對戰鬥力的信心到麥克阿瑟的囂張言論,體現了中隊在戰爭中的堅韌與進化。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經歷了艱難的長征,雖然落後,但無法戰勝敵人,給敵人帶來了深刻的矛盾。平興關戰役的勝利,讓八路軍一度聲名鵲起,但令人痛心的是,老紅軍在長征中犧牲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