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遲早會經歷一場“慘烈”的戰爭,這只是時間問題。 這次比我們想象的要早一些,**大戰的始作俑者不是菜鳥,而是行業大佬比亞迪。
2月19日,也就是春節後第乙個上班的星期一,比亞迪打出了“王彈”,秦加和驅逐艦05降價,入門級車型只需要7輛98萬元起。
對於不關注汽車的消費者來說,我們可能感受不到比亞迪798萬元的影響有多大。 但對於乙個想要購買緊湊型車的消費者來說,比亞迪的這一波降價可能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傾向。 因為,這**有軌電車已經非常划算了。
這一次,比亞迪的口號是“電比油低”,很明顯,比亞迪秦雖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銷量表現不錯,但在與暢銷油車的對決中並沒有占上風。 比亞迪這次降價是跑油車,不僅在使用成本上低於油車,在整車成本上也低於油車。
也許很多人不明白,比亞迪不是有軌電車嗎? 難道不應該和火車競爭嗎? 您是如何瞄準傳統運油車的?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汽車的定位,無論你是電車還是汽油車,你的潛在客戶很可能是同乙個人。 很多人買車,主要看三個因素:一是第一,二是品牌,三是銷量。
* 肯定是第一位的,比如說,我們的預算是10萬元買一輛車,你給我介紹一輛15萬元的車,這輛車效能再好,都不是我的菜,因為我口袋裡沒有足夠的錢買這輛車。 除非,你的車原本賣30萬元,感覺像是30萬元的車,現在降價了15萬元,那麼可能會刺激消費者多借一點錢買車。
在國內汽車市場,10萬元是汽車價格的一條非常明顯的心理分界線。 也許在一些人心裡,10萬元很難買到一輛好車,但10萬元卻是很多人願意為買車付出的心理代價。 一旦超過10萬元,潛在消費者就會少很多。 特別是20多萬輛汽車,看似遍布大街小巷,但從比例上看,還是有少數人能買得起20多萬輛汽車的。 別看,是10萬塊錢,是普通人和中產階級的分界線。 普通人根本買不起20多萬元的車,卻覺得自己不需要“打臉腫胖”,10萬元的車就能滿足日常需求,何必要花10多萬元? 有了這筆錢,他們可以再買一輛車。
回家過年的時候,這種感覺最明顯。 村里的任何一條道路都可能發生交通擁堵,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小車,有些家庭有兩輛。 現在的車就像20年前的電單車,只要不是來自特別貧困的家庭,就會買一輛。
不過,就村里的汽車品牌和型別而言,國產品牌已經超過了國外品牌,汽油車的數量明顯大於有軌電車的數量。 村里汽車最大的共同點是,大部分都在10萬元左右。 村里只有少數人買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豪車,這個比例不會超過10%。
比亞迪秦plus的目標使用者其實是大多數上班族,最低銷售額**也不到10萬元(998萬元)。可能是銷量不如預期,車子起價降到了898萬元,當時的策略是“油電同價”。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這也迫使傳統汽油車**持續下滑,即使是最暢銷的車型也在下調**,以穩定市場。 事實證明,降低油車價格的吸引力仍然很大。 2023年中國年度汽車銷量榜顯示,日產Sylphy將排在第37位銷量6萬台,排名第一。 大眾 Lavida 以 34 位居榜首銷量6萬台位居第二。 比亞迪Qin PLUS DM-i只能屈居第三。
為什麼會這樣? 比亞迪擁有全球最大的有軌電車銷量,在細分領域怎麼能不打敗Sylphy和Lavida?
在**上,Sylphy 和 Lavida 的起價已降至 7約5萬元,加上購置稅、保險等,落地價為8約5萬元。 比亞迪Qin PLUS的起價為898萬元(降價前),仍略高於Sylphy和Lavida。
隨著比亞迪秦加的下降到798萬元起,由於沒有購置稅,落地**將在8約4萬元將完成,這將使比亞迪秦在10萬元以下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而這一次,主打口號是電價低於石油,比亞迪想通過第一戰拿下10萬元以下的銷售冠軍。
不過,比亞迪秦的這一波運營未必能打敗Sylphy和Lavida,但可能會搶走其他品牌的銷量,最終幫助比亞迪秦Plus登上銷量桂冠。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現在有10萬元的預算,你會買比亞迪秦還是Sylphy和Lavida?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顛覆性創新與新商業模式相結合,整個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業務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的企業,現在所有的業務競爭都將集中在“顛覆和重建”上。
如果乙個公司或乙個老闆缺乏顛覆和重組的能力,就注定要早早失敗。
請記住:沒有創新,就沒有想象力; 沒有想象力,我們怎麼可能有競爭力; 要想突圍,就必須顛覆原有的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