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訊:在約旦三名美軍士兵遇襲身亡一周後,拜登2日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民兵組織採取了軍事行動。 對此,你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劉和平:我記得在《孫子兵法》裡,有人說兵奸詐,不能展現,不用。而且,以上帝的速度,軍隊的使用是昂貴的,重要的是出其不意地攻擊它。 然而,拜登的軍事行動卻恰恰相反。
首先,在採取軍事行動之前,拜登一再“告訴世界”,特別是告訴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民兵“我要對你做點什麼”,並給他們長達一周的時間“準備挨打”。 在採取這些措施後,拜登“終於”選擇在本週末這樣做,顯然是為了避免嚇到全球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
其次,在目標方面,拜登沒有針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當地武裝部隊的軍事人員,而是針對相關設施,包括指揮控制中心、情報中心、火箭和飛彈以及無人機倉庫。 而且我相信這些地方武裝團體並不傻,他們不僅早就撤離了他們的軍事人員,甚至重要的軍事設施也被轉移了。 這也意味著美軍其實是“寂寞”的,活生生的。
因此,我認為拜登的軍事行動更像是一部“復仇劇”,讓全世界看到,尤其是對美國選民來說。 因為只要海外有美國大兵,美軍就必然會採取軍事報復行動,這已經成為美國的紅線和規定性行動。
直線新聞:您認為拜登的軍事報復將在多大程度上對伊朗產生威懾作用?
特約評論員劉和平:由於美國認定伊朗是黎巴嫩安拉黨、葉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哈馬斯以及敘利亞和伊拉克一些地方武裝的幕後推手,上周末三名美軍遇襲身亡後,美國國內對伊朗開戰的聲音很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沒有“表達”伊朗,這不僅難以向國內選民解釋,而且無法應對以川普為首的共和黨人的壓倒性政治譴責。 但是,拜登不想挑釁伊朗,尤其是不想在中東挑起新的戰爭。
所以我認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拜登**為了謹慎地取得良好的平衡,選擇了一種“打邊角”的方式,即將攻擊的目標和範圍限制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地,而不是擴大到伊朗。 拜登認為,這不僅可以回應國內“給伊朗上一課”的呼聲,還可以防止伊朗打雷。
或許是覺得這些措施還是不太安全,以防萬一,在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地進行軍事打擊後,拜登也對伊朗採取了兩手制的策略。 強硬的手段是明確警告伊朗,美軍的軍事行動不會是一次性的,後續行動將陸續展開。 同時,雖然美軍這次沒有對伊朗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但不能排除後續行動。 軟手是拜登本人發表宣告說,美國不尋求在中東或世界任何地方發生衝突,我們只是對襲擊美軍進行報復。
我本人甚至不排除拜登在美軍採取這種軍事報復行動之前與伊朗私下溝通的可能性。 從伊朗最初否認策劃和支援上週對美軍的襲擊,以及伊朗支援的主要民兵組織“阿拉旅”最近宣告暫停對美軍的襲擊來看,伊朗顯然希望平息事態。
直線新聞:您認為拜登在這次軍事報復中顯得謹慎、如履薄冰的原因是什麼?
特約評論員劉和平:相較於川普政府時期對敘利亞軍隊的空襲,甚至川普突然下令擊斃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司令蘇萊曼尼,拜登的軍事報復尤為害羞,畏狼虎。
事實上,與川普相比,拜登更加有心機,更注重所謂的“下大棋”、“謀劃大事”、“謀大局”。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在處理上周末三名美國士兵在無人機襲擊中喪生時,拜登顯然既考慮了“兩者”,也考慮了“兩者”。 換言之,要採取軍事報復行動,安撫國內民眾,尤其要避免影響自己的民眾支援率,避免讓局勢公升級失控。 因為拜登心中顯然有幾個比對伊拉克和敘利亞民兵的軍事報復更重要的大目標。 總的局勢是,第一,不要破壞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正在進行的和平談判;第二,不要破壞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正在進行的和平談判。 二是不能影響陷入僵局的俄烏戰爭; 第三,絕不能讓美國實施多年的“印太戰略”回到中東。 而一旦美軍採取的軍事報復措施沒有得到妥善執行,特別是激怒了伊朗,引發了中東新一輪戰爭,巴以衝突就不會結束,俄烏戰爭就會朝著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發展,同時,“印太”局勢也會有美國不願看到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與川普相比,拜登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心目中的所謂“大戰略”。 他特別寬容,總是有“忍不了就做大計畫”的意識。 這就是拜登變得強硬的地方。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港澳台直播》特約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