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方面軍在金門發動大規模炮擊行動,主要目標是國民黨軍隊的指揮機構、炮兵陣地和大型軍用倉庫。
炮擊持續了2個小時,在此期間,我軍向敵方守軍投擲了600多噸炸藥。 這次轟炸的規模,不僅震驚了國民黨軍隊,也震驚了全世界。
金門炮戰激烈,給國民黨軍隊造成重大損失。 ** 三名副指揮官當場死亡,600多名駐軍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形勢對國民黨極為不利,蔣介石接到前線的戰報後並沒有大發雷霆,反而一再歡呼稱讚"好!
好! "民眾的疑慮並沒有平息,甚至有人懷疑蔣介石是不是神志不清。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在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時如此激動呢?
他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1949年6月,長江被我軍攻克,國民黨軍隊如受驚的鳥兒,覺得大勢已去,無奈之下,蔣介石只能逃往島上。
這種情況極大地鼓舞了我們的士氣,在短短幾個月內,我們成功地解放了福州、漳州、廈門等重要城市。 然而,金門和馬祖等沿海島嶼尚未解放。
10月24日,我們再次發動金門登陸戰役,企圖在國民黨軍隊被擊敗時一舉解放這兩個島嶼。 然而,儘管國民黨軍隊戰敗,他們仍然擁有兵力和裝備的優勢,他們在島上有海空掩護。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冒險登陸,結果我們損失慘重,第一次登陸金門島以失敗告終。
蔣介石在最初對島嶼的進攻失敗後,迅速增兵金門,但韓戰的爆發使美國無暇顧及沿海地區的軍事行動,因此一再警告並禁止蔣介石進行大規模行動。
同時,為了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我軍暫停了金門、馬祖的解放。 於是,雙方進入了短暫的“和平”狀態。
1955年3月,隨著蔣介石與美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生效,美國進一步加大了對蔣介石的軍事援助。 到1958年,美國已經提供了1,117架次的各類戰鬥機。
此外,美軍的“鬥牛士”飛彈部隊也開始進駐國民黨軍隊,幫助蔣介石加強防禦措施。 然而,為了進一步分裂中國,美國很快向蔣介石提出,主動放棄金門和馬祖兩個島嶼,並將它們與大陸完全隔絕,以達到“中立”。
蔣介石雖然對共產黨懷有敵意,但對美國的提議非常反感。 為了不受到美國人的擺布,他不顧反對,決定加強在金門和馬祖地區的軍事力量。
蔣介石訪問該島引起了美國人的不滿。 國民黨軍隊接連敗下陣來,蔣介石政權逐漸衰落,蔣介石和美國呼喊,這讓美國想要拋棄蔣介石。
這一事件使蔣美關係陷入僵局。 但是,美國對蔣介石的不滿,給我們黨和平解決海峽問題帶來了轉折點。 趁著江與美國關係破裂的機會,我黨奉***的指示,通過張世釗致函,希望雙方討論政治統一問題。
蔣介石和國民黨將領們接到***的信後,心中開始動搖。 不久之後,宋義山以探望弟弟宋錫蓮的名義偷偷去了北京,這次北京之行讓他大開眼界。
在短短幾年內,我們黨把祖國建設成乙個嶄新的國家。 回到士林府後,宋義山向蔣介石報告了所見所聞。 但蔣介石一向多疑,一聽說宋義山稱讚我黨,頓時大發雷霆,以“宋義山背叛敵人”為由,拒絕與我黨繼續談判。
他還加緊了對沿海地區的騷擾,這讓***非常憤怒,金門炮戰勢在必行。
美國不斷敦促蔣介石放棄金門和馬祖,以防止美國捲入戰爭。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國務卿杜勒斯親自前往台北,甚至揚言要減少軍事援助,讓蔣介石陷入兩難境地。
當蔣介石對美國的威脅感到不滿時,金門戰役在八月的乙個星期六晚上爆發了。 在短短20分鐘的炮擊中,我軍向敵陣地發射了459門重炮,使國民黨守軍失去了抵抗能力。
當時,我軍的炮兵陣地從虎嶼島到大燈、小燈,再到泉州灣圍牆,呈半圓形展開,大金門、小金門及其港口、海域都在我軍炮兵的射程之內,就連金門防衛總部所在的翠谷也被我軍封鎖。
翠谷位於北太武山背斜上,是金門防衛司令部隧道口所在的關鍵位置。 戰鬥開始前,我軍在審問了三名駐紮在金門的國民黨間諜後,確定了胡麾指揮的隧道的具體位置。
8月23日金門炮戰打響前,我軍前線炮兵6個炮兵營的72門火炮將炮口對準了金門防衛司令部,躲在翠谷的國民黨將領對此一無所知。
一聲令下,數十門大炮齊射,翠谷頓時化為一片火海,短短乙個時辰,就有600多名國民黨駐軍死傷。
金門炮戰爆發,金門防衛部三名副司令員(張杰、趙家祥、季興文)在逃跑途中被槍殺,就連前一天晚上來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長”餘大偉也受了輕傷。
儘管炮擊非常成功,但還是發生了一些令人遺憾的事情。 許多年後,葉飛回憶起炮擊金門的經歷,還是遺憾地說:“我們的炮火很準,一下子摧毀了敵人的很多陣地。
特別是集中火力轟炸胡連的金門指揮中心,打得非常準確,只提前了五分鐘。 如果遲到了5分鐘,胡璉肯定跑不了。 ”
在我軍炮火襲來時,前線的戰報緊急送達了蔣介石。 蔣介石知道金門駐軍重兵,三位副司令員受損,反而表現出意想不到的喜悅,連連歡呼,連連道:“好!
好! 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有些不解,為什麼國民黨軍隊損失如此慘重,蔣介石會如此高興?
蔣介石的喜悅並非空腹。 雖然國民黨軍隊在金門炮戰初期損失慘重,但也為蔣介石提供了拒絕美國放棄金門和馬祖的提議的極好理由。
在他看來,我軍進攻金門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可能以武力統一,因此國民黨軍隊有理由守住這兩個島嶼。 即使美國不同意,也無法反駁。
蔣介石的態度讓美國如坐針氈。 當時,美軍主力忙於中東的所謂“維穩”,駐台美軍的兵力不足以幫助蔣介石做好防禦工作。
如果我軍真的像蔣介石所說的那樣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將很難堅持下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分裂中國的圖謀將徹底受挫,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
面對困難的局面,美國別無選擇,只能從中東抽調大量軍隊支援蔣介石,包括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和3800人的海軍陸戰隊。
這些美軍的撤離,大大減輕了中東的壓力,使新中國的威望在中東初步確立。 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使沿海局勢複雜化,使***深感憂慮。
他擔心,如果金門和馬祖被強行強行奪取,我軍將能夠面對美軍的阻撓繼續解放金銀島。 如果沒有,該島會像美國想要的那樣被“中立”嗎?
這是乙個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 經過慎重考慮,改變了原來的戰略計畫,決定先考慮金門、馬祖和台灣的統一,而不是分階段解放,以免島內被孤立。
蔣介石、宋美齡視察部隊時發現,金門炮戰始於1958年,一直持續到70年代末。
**和蔣介石都知道,金門炮戰其實只是一場政治較量,收復金門和馬祖並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他們選擇不收復這兩個地方,以免落入美國人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