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內卷愈演愈烈,既然賣車已經無利可圖,車企就不能改換方式去別處賺錢了嗎?
於是,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汽車機器。
也難怪,畢竟在智慧型化浪潮的席捲下,“彩電(大屏)”已經與“冰箱(車載冰箱)”、“大沙發(獨立座椅)”並駕齊驅,被昵稱為汽車的“新三大件”。既然車內的螢幕不止乙個,這個獨特的廣告機會一定不能浪費,一定要安排好!
去年,有使用者反映車機上有開機廣告,使用過程中突然出現更多的廣告彈窗,遮擋部分螢幕資訊,給使用者帶來非常糟糕的用車體驗。 不過,可能是現在的汽車廣告形式還是太新了,車企基本上只是用來插入自己的購車折扣資訊。
但誰能保證,未來某個品牌會依靠自己的使用者數量來發展汽車廣告空間租賃業務呢? 以後開車會不會像在**平台上看戲一樣,要收年度VIP才能跳過廣告啟動車輛?
買車也當免費的廣告工具,想想就覺得自卑。
很難說以後要不要充值跳過廣告,但萬萬沒想到,目前車企已經在車機上實現了一種變現,可以讓使用者繼續氪石。
說得更遠一點,其實如今各大品牌流行的遠端OTA功能,都是一種“氪金”——從座椅加熱功能、車載娛樂功能,到車輛懸架系統、駕駛輔助功能,使用者可以付費換取相應功能的使用權。
然而,除了OTA之外,還衍生了新的玩法。 比如smart這樣的獨創性,還可以開發乙個功能,讓使用者在車機上為頭像購買乙個“新**”,簡單地將氪星實現到螢幕的每個角落。
也難怪這波騷動傳出後,網友們忍不住大喊:過去設計智慧型車機系統的工程師是不是跳槽了?
OTA是不夠的,韭菜總有一天不會被割掉。
全球汽車銷量在2017年創下9570萬輛的歷史新高後繼續下滑,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跌破8000萬輛大關,隨後在2021年和2022年因**鏈危機,全球汽車行業復甦緩慢,銷量在8200萬輛左右徘徊,直到2023年才回到9000萬輛。
不過,2023年的9000萬輛充其量只能算是復甦增長,全球市場甚至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車企不得不“囤積過冬的食物”。 降低成本被認為是“過冬”最有效的方法,而降低成本的第一步往往是裁員。
2023年下半年以來,汽車行業裁員的訊息一直沒有停止——9月,沃爾沃裁員700人,梅赫西迪-賓士卡車關閉巴西工廠,裁員3600人; 10月,大眾汽車在Cariad的軟體部門裁員2000人,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在美國汽車工人工會的總罷工中裁員7000多人。 11月,大陸宣布裁員5500人,蔚來宣布裁員10%。
但萬萬沒想到,去年12月,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也分別裁員1000人、900人,這也是這兩家日系大車企在中國的首次大規模裁員。 長期以來,良天在中國的發展一直相當穩定,即使經歷了三年的“口罩”和“核心短缺”等困難時期,業績仍能持續增長,從未出現過大規模裁員的訊息。
然而,全球汽車市場持續低迷,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在這樣的環境下,汽車行業的“寒冬”來得晚,每個市場參與者或許都未能倖免。
然而,市場競爭岌岌可危,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包括續航里程擴充套件)就是這樣乙個機會。
2022年12月31日,根據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於2021年底發布的通知,國家補貼政策正式終止,該日期之後發牌的車輛將不再享受補貼,這標誌著國家財政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800元,純電動汽車12600元”正式退出。
換言之,2023年購買新能源汽車雖然仍可享受購置稅減免,但將不再享受國家財政補貼。 於是,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也紛紛應對產品“漲價”浪潮,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預算無奈地提高。
在補貼下降下,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兩大市場在過去一年中走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3年共售出28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0,000輛,BEV共售出668輛5%,但PHEV同比增長高達847%,比BEV(24%)有所增加。6%),超過34倍以上! 然而,在2022年,差距僅為185倍。
換言之,在幾乎沒有補貼干預的市場環境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純電動汽車更有活力。 這進一步印證了在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更適合大多數普通中國家庭的需求,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插電式混合動力從來都不是某些人口中的“過渡技術”,未來插電式混合動力將在市場上長期存在,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車企乘用插電式混合動力的風向上乙個新的台階。 那些仍然忽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汽車公司會後悔自己的錯誤。
雖然汽車行業從年初的第一場戰爭到下半年的裁員浪潮,全年都籠罩在陰霾之中,但在年底卻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驚喜。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共完成3016輛10,000 和 30094萬輛 同比增長11%6%和12%,產銷創歷史新高,實現兩位數增長。
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台,真是讓人興奮不已!
過去一年取得如此輝煌成績的主要增長點,在於出口量的增加——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將達到491萬輛,同比增長57輛9% - 這是乙個不錯的數字!
要知道,在2020年之前,中國汽車出口量在100萬輛左右徘徊了10年左右。 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200萬輛,超過南韓成為第三大汽車出口國; 2022年,出口量達到311萬輛,創下新高,首次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
直到2023年,短短三年時間,中國汽車出口實現了“一流躍公升”,位居世界第一,這樣的增速在世界上是找不到的。
然而,在出口大幅增長的背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除去491萬輛的出口汽車,國內汽車銷量僅為2518萬輛左右,比2017年的峰值(約2799萬輛)少了281萬輛。
其次,一方面,隨著國外針對性壁壘的建立,海外市場不可能每年保持50%的增長; 另一方面,國內汽車市場已經是股票市場。 如何從這個內外部市場中搶占增量,是每家車企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2024年或許仍是更加艱難的一年,但有準備的人,在逆境中總能找到突破的機會。 (文字|.)鹿按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