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換了3臺冰箱,終於被騙了!第一台冰箱是為了“生存”,只要便宜又好用。 第二台冰箱是“奢華”,追求高階和花哨。 第三台冰箱是給“生活”的,不僅要好用耐用,還要便宜又實惠。
買了三颱冰箱後,我突然發現一件事:冰箱上的很多功能完全無法使用(甚至更難使用),*不低。 除了暴發戶的報復性消費,絕對不推薦。
分體式門
TOP1:門型
“誰研究過這麼爛的門形狀? ”
常見的冰箱門型有四種:單向門(雙門或三門)、十字門(上下兩扇門)、法式門(冰箱兩扇門、冷凍抽屜分門)、雙開門(左右各一扇門)。
其中,門的實用性低得離譜:
體積大,冷凍室和冷藏室之間的絕緣層需要做得很厚。 併排門的保溫層是縱向的,而且更長,所以同樣容量的冰箱的併排門型別總是大一號。
它不容易取用,無論是冰箱還是冰櫃,隔間又窄又深。 你根本無法從深處取出食物,也不能在裡面放更寬的餐具。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門型是:十字門,最豐富的產品線。 如果你家裡有狹窄的空間,你可以選擇法式門。對冰箱容量要求不高,可以選擇單向門門型。
大螢幕
TOP2:控制
“廣告無處不在,冰箱也不例外。 ”
冰箱面板上通常有乙個溫度調節按鈕或螢幕,有些冰箱會用彩色觸控螢幕代替這部分區域。 甚至還有乙個4K螢幕,你可以上網,就像固定電話一樣(甚至比手機螢幕還大)。
但近兩年的一則新聞卻讓人不寒而慄:
** 廣告會突然出現在螢幕上,您無法將其關閉。 許多螢幕應用程式都嵌入了廣告,這和手機上的廣告一樣煩人。 在廠家眼中,這類冰箱的使用者是青韭菜。
使用率如此之低,如果不是因為它莫名其妙的廣告,你可能已經忘記了這裡有乙個螢幕。 這麼大的電視閒置了,這塊螢幕再做好又有什麼用呢?
冰箱面板上需要有乙個螢幕,比過去沒有螢幕的旋鈕要容易得多,可以看到每個溫區的具體溫度。 但螢幕不一定非得太好,很普通黑白屏夠了。
多溫區
TOP3:溫度
“多乙個溫度區,少乙個空間。 ”
最早的冰箱只有兩個溫度區:冷凍室和冷藏室。 後來,又增加了乙個變溫區,成為三重溫區。 如今,有些冰箱往往有五六個溫區,乾到溫、濕到溫、恆溫等新名詞。
太多的區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至少我的經驗不是好的:
對於每個額外的溫度區,它都需要覆蓋一層厚厚的絕緣層。 相應地,要麼增加冰箱的尺寸,要麼減少其他溫度區的空間。 可以說,溫區越多,容量越小,容量越高。
多溫區有用性低,**有那麼多食物需要不同的儲存溫度? 即使有,人們每隔一段時間根據食物的最佳儲存溫度對不同的食物進行分類,然後調整溫度區溫度,這是真的嗎?
對於日常使用,三個溫度區就足夠了。 若有特殊需求,如儲存母乳,可選擇第三溫區溫度變化範圍廣冰箱; 如果特殊儲存量比較大,也可以新增大容量變溫區功能。
製冰
TOP4:奢侈品
“真正的奢侈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屬品。 ”
有些人會追求生活質量,選擇具有許多附加功能的冰箱。 例如,冰箱的工作是保持新鮮,但您更喜歡讓它製冰並在冰箱上安裝製冰功能。
恐怕只有用過的人才知道製冰功能有多雞:
不可能像單機製冰機那樣在短時間內完成製冰工作,但需要提前製冰,然後將冰存放在冰箱中。 如果要臨時使用製冰,則只能使用“快速製冰”功能。
製冰製成的冰塊又薄又脆,放入室溫飲料中,不到3分鐘就會融化。 當你在那個時候喝飲料時,它不僅沒有冰凍的味道,而且看起來就像你在喝一種混合了水的飲料。
不建議選擇製冰功能,使用起來也不好冰盤冷凍冰塊有多方便。 如果你有追求生活品質的,可以買乙個獨立的製冰機,而不是選擇連線到冰箱的製冰機。
超薄超薄
TOP5:外觀
“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了。 ”
當時,擁有超薄冰箱是相當流行的,這種冰箱的厚度比普通冰箱小,看起來小巧精緻。 普通冰箱的厚度一般在800mm左右,薄型冰箱可以在700mm以內。
但超薄冰箱面臨兩個尷尬:
如果擺放要求不高,就沒有必要選擇超值的超薄冰箱。 如果放置侷促,超薄冰箱確實可以放進去,但散熱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纖薄的冰箱只是厚度減小了,但其他什麼都沒有改變。 **比普通冰箱貴兩三千元,搞不清誰會選擇這種東西。
現在更流行的是薄型嵌入式冰箱。它不僅很薄,而且是可凹陷的——散熱器安裝在底部,門軸不外展,90°開口不影響抽屜的......需要嵌入安裝的使用者可以選擇這個,**和當年的超薄冰箱相差不大。
抗菌
TOP6:健康
“風冷冰箱對抗菌的需求其實並不高。 ”
任何剛從老式直冷冰箱轉換過來的人都會有一種痴迷:尤其是在冰箱裡,氣味總是很濃。 因此,他們會更關心冰箱是否能去除異味,是否會有細菌。
但如今的風冷冰箱並不需要增加抗菌和除臭功能:
風冷冰箱的內部不是完全封閉的,即使有異味,幾個小時後也會完全消失。
沒有人能保證抗菌功能的效果,畢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如果你真的擔心異味,你可以稍後單獨購買脫 臭放在冰箱裡(可以除臭抗菌),最多兩三百元。 而一台具有除臭抗菌功能的冰箱,價格可能會提高近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