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了戰略轟炸,這是飛艇的成就,同時刺激了飛機的發展。
關於飛艇,不得不說,歐洲的後起之秀,軍事科技發展最好,而且經常有德國工人有特殊的腦子。 飛艇在戰爭中的第一次直接應用應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德國對列日要塞的轟炸。 德國的施利芬計畫是通過比利時進攻法國,比利時的列日要塞正在行軍的路上。 列日要塞建造得非常高,是乙個環形要塞群。 1914年8月4日,德軍進攻列日要塞,地面攻擊無效,德國Z6飛艇於8月5日晚進行了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轟炸行動。 當然,它沒有用。 列日要塞最終被巨型大炮伯莎摧毀。
畢竟當時的飛艇速度慢,載荷低,而且沒有大當量的探地炸彈。
在隨後的戰爭中,德國飛艇對英國倫敦進行了幾次夜間轟炸。 在飛艇轟炸的早期,使用了民用飛艇的改裝,後來德國軍隊專門開發了更大更快的軍用飛艇,並安裝了便於投擲炸彈的裝置。 轟炸英國的高峰發生在1915年5月至1916年9月。 德國人使用新裝備的飛艇對倫敦進行了幾次夜間轟炸。
然而,最終,轟炸在 1916 年 10 月之後基本停止。
德國飛艇轟炸造成的心理傷害遠遠大於對英國的物質傷害。 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在太空和敵人後方進行攻擊。 這大大提高了英國航空武器研發的進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飛機的效能還很差,大多數偵察任務都執行戰鬥任務,到戰爭中期,已經有專職驅逐艦(驅逐敵方偵察機的飛機,即後來的戰鬥機),以及執行全時轟炸任務的轟炸機。
飛艇的問題在於它們受天氣影響很大,載彈量低,速度慢,缺乏機動性,防禦力薄弱,易受攻擊。 作為一種靠空氣浮力公升空的裝置,它只能增加體積來增加負載能力。 但是增加音量會進一步降低機動性。 同時,天氣也限制了飛艇的使用,稍強的風會使飛艇無法移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飛艇使用的氫氣是一種易燃氣體,可以說它自帶炸彈,幾乎沒有攻擊的辦法。 1916 年 10 月,德國人停止了飛艇襲擊,因為英國人在此之前已經擊落了飛艇。 英國人於 1916 年開始裝備燃燒彈。 也就是說,彈頭後面裝著白磷,這種***只要擊中飛艇,就相當於點燃了一把大火炬。 臃腫而緩慢的飛艇可以說是無能為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曾對繳獲的德國飛艇進行過研究,這些飛艇也墜毀了,此後再也沒有戰用飛艇。
至於其他輔助用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仍然有很多。
比如德軍喜歡用飛艇作為炮兵車進行射擊教學,也是一些戰場偵察的工具。
然而,隨著飛機的成熟,它們都逐漸撤回。
更有趣的是,美軍曾經建造過一艘用於偵察的海上飛艇,但並沒有真正裝備。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