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不懈地夯實農業基礎,推進農村全面振興。 新年伊始,中國共產黨公開發布《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改造”工程經驗切實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連續第12次出台“三鄉”工作的第乙個檔案,充分體現了“三鄉”作為全黨戰略定位的重中之重,為廣大農民送上新春政策“禮包”。
*一號檔案如何確定今年“三鄉”工作的方向? 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財經辦、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學習使用“千村示範、萬村改造”專案的經驗, 切實有效地推進農村全面振興,回應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千萬專案”離不開現實,“一刀切”。
今年的一號檔案提出,“要學會運用'千萬工程'中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鄉'工作的總抓手”,“集中精力做好一批群眾能感受到的實事”。
各地情況不同,我們能從“千萬工程”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如何學習? 財經委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說,學習“千萬工程”要重點學習和運用其中的理念和方法。
韓文秀介紹,浙江推進“千萬工程”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市縣有不同的基礎和條件,但貫穿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卻是一樣的。 例如,堅持到最後的藍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系統理念; 遵守當地條件和分類政策; 堅持黨建和抓基層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等,既有價值取向又有實踐方法,是“千萬工程”的精髓所在,可以向各地學習。
我國農村的情況大不相同,各地的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發展水平、工作基礎也各不相同。 韓文秀說,“千萬工程”的研究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從農民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找出要抓的,明確要抓的,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集中精力做好一批群眾能感受到的實際事情, 不斷取得鄉村振興的階段性成果,使農民群眾更有充實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國家糧食安全築牢“壓艙石”
2023年,中國糧食產量將創歷史新高,達到13908頭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斤6億斤,糧食充足,庫存充足,為推動經濟持續復甦提供了有力支撐。
世界糧食安全、農業穩定和社會保障。 **檔案1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站在穩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高起點意義重大,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如何保障糧食安全?
近年來,面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嚴峻、自然災害頻發等多重挑戰,我們把解決14億人吃飽飯問題作為“三鄉”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促成生產,收穫豐收。 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朱衛東表示,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糧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糧食供需趨衡的局面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繩索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鬆動。
朱衛東介紹,今年1號檔案統籌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發揮了政策“組合拳”作用,要通過穩面積、增產、擴大糧食增產、加強節糧減損等方式,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超過3萬億斤。
針對糧食主產區經濟實力薄弱、財政資源薄弱等突出問題,今年一號檔案圍繞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有針對性作出安排。
韓文秀說,縱向上,加大對糧食產大縣的扶持力度; 橫向上,建立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在產業方面,要做大延伸產業鏈,採取更加務實的措施,讓糧食主產區不吃虧,加快興縣和糧食主產區人民富足的步伐。
著力實現脫貧地區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 資料顯示,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實際增長76%,城鄉居民收入比縮減至239:1。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 朱衛東說,也要看到,鞏固農民增收勢頭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今年一號檔案把加強農民增收措施擺在突出位置,通過挖掘產業經營增收潛力、穩定農民工收入、擴大轉移收入、給予農民更充分的財產權益等方式,努力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韓文秀介紹,防止大規模返貧是“三鄉”工作必須完成的艱鉅任務。 近年來,各地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方法,扶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 截至2023年底,超過60%的扶貧監測指標消除了返貧風險,其餘也落實了救助措施,沒有出現大規模脫貧。
防止大規模返貧,既是經濟上的重大任務,也是政治上的重大任務,必須繼續發力,決不能放鬆思想和工作。 韓文秀表示,今年的一號檔案聚焦在防貧底線上,抓好監測支援、加強產業就業救助、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現在距離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未來扶貧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脫貧群眾收入的不斷增加,從根本上需要增強內生動力。 更加重視“造血”,努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韓文秀說。
*:人民日報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