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思光的追悼會上,他因為沒有悼詞而生氣,並宣讀了女兒的信
李思光是國際知名地質學家,是中國大慶油田發現和建設的重要人物。 他為中國的石油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1年4月29日,這位才華橫溢的地質學家去世了。 在悼念會上,**當著劉希瑤等人的面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總理如此生氣?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謎團。
李思光,原名李中華,1889年生於湖北黃岡迴龍鎮。 從很小的時候起,他的父親就教導他,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李中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昌高等小學,13歲。 小學每月進行一次考試,在學校成績排名前五的學生有機會獲得政府資助的出國留學資格。
李中華下定決心,要爭取這個機會。 在他14歲的時候,他終於得到了這個機會。 但是在填寫登記表時,他不小心把自己的年齡寫在了姓名欄裡,卻沒有足夠的錢來更改表格。
這時,他有了主意,在“四”字後面加上“光”字,改成了李思光。 15歲時,李思光進入東京洪文學院,在那裡他結識了同樣在日本留學的著名革命家宋嬌仁並成為朋友。
正是在那一年,李思光接觸到了許多民主革命思想,結識了一批中國有遠大理想的人,走上了革命之路。 1905年,李思光正式加入中華同盟,成為同盟最年輕的會員之一,受到孫中山先生的讚賞。
1911年辛亥革命後,李思光任湖北軍**工業部部長,因袁世凱篡奪革命成果而辭職。 1913年,李思光赴歐洲,在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採礦和地質學,並獲得碩士學位。
1920年,應北大蔡元培的邀請,成為北大地質系教授、系主任。
經過深入研究,李思光在三四十年代成為享譽全球的地質學家。 1948年,李思光作為中國地質學會代表,與夫人徐樹斌赴英國倫敦,應邀出席第十八屆國際地質大會,此後一直居住在國外。
當時,國民黨命令南京地質研究所南遷,但在李思光和研究所同事的努力下,他們拒絕了國民黨遷往廣州的命令。
解放後,地質研究所也順利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曾稱讚:“李思光是乙個有骨氣、有抱負的人。 此時,解放戰爭即將結束,李思光明白,是時候回歸祖國了。
此外,1949年3月,郭沫若率隊出席世界和平會議。 臨走前,**特意讓郭沫若帶了一封信給李思光,請他盡快回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思光親自被提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台灣方面得知此事後極為憤慨,立即指示駐英國大使鄭天璽去找李思光,請他公開宣告拒絕接受這個職位, 否則,他們會通知英國繼續拘留他。
李思光的朋友陳遠得知此事後,第一時間通知了他,並勸他盡快離開,否則為時已晚。 李思光原本打算從英國乘船到香港,但船要過半年後才能出發,肯定來不及了,於是決定獨自坐貨輪去法國,再乘火車轉機去瑞士。
徐樹斌接到李四光的訊息後,就把李思光寫的信送給了國民黨駐英國大使鄭天賜。 李思光在信中表示,堅決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同時也勸鄭天賜看清形勢,不要再幫助國民黨做壞事。
李思光回國歷程艱辛,期間與外界失去聯絡,但***一直焦急地等待著李思光的歸來。 很多人都在勸說***放棄李思光回國的想法,他們認為李思光之前為國民黨服務,很可能去台灣工作。
但***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他堅定地說:“我不相信他去了國民黨,他一定在回國的路上遇到了什麼困難。 ”
1950年6月6日,李思光夫婦終於抵達北京,親朋好友紛紛迎接他們。 李吉深, 郭沫若, 陸定.
1.朱克珍、華羅庚、丁錫林等人對他的回歸表示熱烈歡迎。
李思光回國後,立即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擔任中科院副院長,並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受到高度讚揚。
**特意向李思光打招呼:“李思光先生,您回來了,歡迎您! 你在政協的講話很好! 1952年9月,**親自任命李思光為地質部部長。
在公司的關心和支援下,李思光先後建立了岩土力學研究室和岩土力學研究所,為岩土力學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後,在擴大會上,李思光、錢三強等人一起作了工作匯報,重點介紹了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情況。 正是在這次會晤上,中國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後來,李思光擔任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為新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石油嚴重短缺,80%以上的石油不得不進口。
1954年,在地質部的指示下,中國地質部成立了全國石油天然氣調查委員會,時任地質部部長的李思光同時擔任普查委員會主任。
李思光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石油的重要性,對於乙個在戰爭中度過了前半生的人來說,他知道石油對於乙個新生的國家來說,不僅是工業的血液,更是盾牌。
翌年,石油考察隊氣勢磅礴,手持器械和小錘子,氣勢磅礴地出發,向祖國四面八方的人口普查區進發。 李思光還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前往東北和松遼平原。
通過研究,李思光創造了“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的概念,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都含有石油。 這一理論驅散了“中國石油貧困論”的迷霧。
1956年,石油地質勘查工作進展迅速,大慶油田等眾多油田的發現,使我國石油工業得以迅速發展。 國家計畫研製原子彈和氫彈時,需要大量的鈾作為研製原料,李思光指導了鈾礦的搜尋工作,並成功地在實踐中證實了他的理論,他發現的幾處鈾礦為我國的原子彈和氫彈研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1957年3月,**找到李思光,問他是否考慮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思光感到深深的愧疚,因為他一直夢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但因為年輕時沒有參加革命,現在年紀大了,他擔心自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一直沒有表達過加入黨組織的願望。
在***的鼓勵下,李思光最終決定提交入黨申請。 1958年底,他成為中國共產黨員。 1959年9月,松遼平原傳來好訊息,第一口探井大量產油,全中國為之歡呼。
在有生之年,李思光終於見證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起步。 解放前,中國只有玉門油田,乙個影響力有限的油田,現在這一切都被顛倒了。
松遼平原的這個油田就是大慶油田。 此後,勝利油田、遼河油田、中天油田、華北油田相繼開發,中國貧油理論的帽子被李思光一行人徹底扔進了太平洋。
用***的話來說,就是:地質部和石油部各得其所!
1964年元旦,**誠摯邀請李思光到懷仁堂**現代河南戲曲《朝陽溝》中,這一幕被攝影師拍下,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李思光後來接到工作人員的邀請,要去“北京廳”。 一進門,就看到房間裡的***,連忙向董事長道歉:“董事長,對不起,我犯了乙個錯誤! ”
**笑著回答:“沒有錯,我在找你。 之後,董事長熱情地請李思光坐下,幽默地說:“老李,你打得太極拳不錯! ”
李思光謙虛地回答,董事長知道他誤會了他的話,於是笑著說:“你的地質力學太極拳! 李思光這才意識到,這是董事長對他和廣大石油工人的高度讚揚,稱讚他們用新的華夏構造體系找到了石油。
1965年,李思光患上了動脈瘤,總理立即安排了醫生會診,減輕了他的工作量。 在特殊時期,總理還派出指揮官和戰士來保護他的安全。
李思光深切感受到黨對他的關心,決心為黨奉獻到最後一口氣。
1966 年,有 8,064 人死亡,38,000 人受傷。 他意識到災難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的嚴重性,於是決定親自前往災區進行實地調查。
面對親友的勸說,他堅定地說:“我做這份工作,怎麼能貪生怕死呢? 他的決心和勇氣得到了***的認可,他終於如願以償地到達了災區。
在此基礎上,李思光進一步研究發現,**是一種地質現象,多為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 他強調,對構造應力場的研究、觀察、分析和掌握是最關鍵的步驟,這是第一部工作的重要發現。
然而,到了1969年,李思光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病情逐漸惡化。 他對此深感遺憾,因為他想再做幾年的第一次預報研究工作,完成未完成的任務。
他覺得,如果自己有生之年不能完成這項工作,就是背叛了***和黨組織的信任。 李思光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貢獻和精神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李思光一直有乙個願望,就是解決**預測的問題。 然而,這個願望最終未能實現,讓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天留下了遺憾。
他告訴女兒,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預測工作還沒有成功。
1971年4月29日,中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思光逝世。 人們在他的床邊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們中國人有雄心壯志和力量,克服科技上的任何困難,開發出這個無比巨大的熱庫供人民使用。 ”
在李思光的遺言中,他希望通過女兒李琳向***傳達自己的心聲。 1971年5月3日,**冒大雨親自參加李思光遺體的告別會,卻發現葬禮沒有按照常規程式和規範舉行,而是匆匆在乙個只能容納10人左右的小禮堂裡舉行,前來弔唁的人只能站在禮堂外, 被雨淋溼了。
當他得知自己沒有為這位獻身國、獻身於人民的科學家準備悼詞時,平時溫文爾雅的***很少當場大發雷霆,嚴厲批評了負責人。
**當著公眾的面,他說他沒有為李思光準備悼詞,因為我們的工作沒有完成到位。 於是,**暫時決定把李思光女兒寄來的那封信作為悼詞。
這封信包含了李思光生前的遺言,以及他對預報、地質、地熱等科研課題的深入思考。 當***含著眼淚讀他的信時,聽眾們都被感動了。
追悼會最後,**吩咐李思光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李思光的遺作一定要整理,李思光的科學精神一定要繼承。
李思光的女兒李琳,也有著突出的成就。 她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和劍橋大學,並因其對中國物理學界的傑出貢獻而於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研成果豐碩,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國家培養了十幾名優秀研究生,發表文章160餘篇。
然而,她於2002年5月3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
2009年9月14日,李四獲此殊榮"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為之感動"一。 這位感人至深的科學家用他的一生來詮釋"國家需要什麼,我就想要什麼"想法。
正是有了像他們這樣的科學家,我們的祖國才得以迅速崛起。 我相信,如果他們今天能看到中國,他們會非常欣慰。
因此,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偉大的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