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派慷慨的禮物尋根
4月7日,馬英九結束了為期11天的大陸之行,同日返回台灣,飛機降落在桃園機場。 馬英九訪大陸,是台灣人民心中的一道風景線,通過祭祀先輩,台灣人民對兩岸同根同源的同胞有了更深的了解。
馬英九在參觀重慶抗日戰爭遺址博物館時,重申了中國抗日軍隊在東部戰場上的英勇抵抗,為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強調,《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中國竊取的領土,包括台灣、澎湖列島和東北地區,這進一步證明海峽兩岸屬於乙個中國,這不僅符合國際法,而且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明確了。
台灣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馬英九的行動是在為兩岸統一做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馬英到湖南大學訪問時,帶來了乙份珍貴的禮物——《漢語詞典》。 這本厚重的詞典不僅充分保留了中華文化優美優美的詞句,而且具有修復兩岸長期分離造成的詞彙差異的功能,意義重大。
海峽兩岸分隔多年,一方習慣使用簡體字,另一方則習慣使用繁體字。 比如在大陸,我們常說的地鐵、刷屏、敲詐勒索,對應的是台灣,變成了捷運、氾濫、封鎖。
來往兩岸的台灣商人和大陸遊客,經常脫口而出自己的方言俚語,但雙方都未必能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 因此,特別有必要公布常用詞對比表,既方便民辦,又有助於兩岸適應彼此的分歧,為兩岸最終統一作好準備。
馬英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恢復兩岸交流充滿信心。 這種信心源於大陸釋放的善意。 大陸對台灣的尊重體現在方方面面,從他登陸上海受到台辦和上海台辦的歡迎,到國務院台辦主任陪同他訪問湖南和湖北。
而且,大陸的善意不僅體現在第一層,也體現在人民身上。 在大陸期間,他深切感受到“兩岸一家”的真摯情懷,這種情懷源於兩岸同源、血脈相通的共同觀念和同胞最真摯的親情。
馬英九的故鄉之行喚起了人們對該島根源的深刻反思。 退休教授林寶春以自己的毅力和奉獻精神為證據,表達了台灣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奉獻。
他說:"我是台灣人,也就是中國人,這是我血統的根源,也是我行動、思想和觀念的源泉。 "在他心中,台灣與祖國的關係就像一朵落了根又歸故的蘭花,無論如何都離不開。
然而,與馬英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蔡英文溫訪美後返回台灣,遭到了無數台灣民眾的反對,甚至在她去紐約時,那裡的中國組織也舉行了示威活動。 "
美國繼續推動“**”一些美國學者,如格雷斯、莊萬華等,質疑“乙個中國原則”的合法性,指責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未能解決所謂台灣地位問題。
在這種外部壓力下,當局採取了新的行動。 台灣安全部門已經宣布,無論發生什麼,美國都將根據《台灣關係法》更深入地介入台灣問題,以保護台灣。
但是,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任何想搞“**”的人都注定要失敗,無法阻止國家統一的程序。
用台灣同胞的辛勤勞動、鮮血和汗水購買大量軍備,將把台灣推向戰爭的深淵,造成深遠的破壞。 台灣需要堅持下去"九十二共識"加強交流,了解並融入大陸大家庭。 "
獨立"台灣2300萬人口無法改變大陸14億人民的生活秩序,這是一種錯覺。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堅定地表示,台灣回歸祖國是大勢所趨,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無論蔡溫英文訪美,還是外部勢力的干涉,都改變不了這一歷史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