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冒充代表天師,出示令牌
1949年的一天,一艘開往台灣的船上滿載著逃離大陸的人。 在這群人中,有一身身道袍的特殊人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就是龍虎山正一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普。
他看著漸漸遠去的大陸,意識到自己這輩子都回不了天師府了,正一的未來也籠罩在烏雲之中。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當時在江西流傳了十幾年的一首民謠,民謠唱道:“永不結束,永不熄滅,六十三代有斷續。
出乎意料的是,這首歌謠的預言竟然成真了,因為下乙個繼承天師之位的人,並不是張恩普的血脈,也不是各地信徒的認可。
如果我們想了解張恩普和那首歌謠的起源,就必須探索中國道教的歷史。 自從老子開創道教以來,道教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哲學體系。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許多難民逃往巴蜀地區。 當時的社會動盪使宗教成為人們的主要精神支柱。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道陵進入蜀國,創立了正一,成為正一第一代天師正一。
在張道陵和他的**的共同努力下,正一逐漸成為四川和蜀地區有影響力的教派。
曹操攻克關中時,封第三代天師張魯為鎮南將軍。 在曹魏政權的支援下,正一開始在全國發展,從而確立了自己作為乙個真正的道教教派的地位。
張祿死後,他的兒子張勝按照父親的意願,婉拒了曹魏政權的官位和玉祿,將正義的事業帶回了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正式成為正義的發源地,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什麼張道陵雖然在四川創立了一門門派,傳承了三代,卻說要回到龍虎山呢? 其實張道陵是乙個在龍虎山修煉煉丹的年輕人,煉丹成功後,他突然出現在龍虎山,於是就把這座山命名為龍虎山,信徒們也把龍虎山當成了啟蒙之地。
家族人才濟濟,助力一躍登頂。 歷經世間滄桑,正一依舊穩步前行,成為南方發展最快的道教宗門。 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歷代君主都給了他們所有正確的權力。
誠然,正一的榮耀離不開官方的認可,但張家在千年變遷中的地位,關鍵在於家族中的人才。 北宋時期,第30代天師張繼賢將天師道的影響力提公升到新的高度,載入史冊。
張繼賢從小就很聰明,從小就掌握了道。 十二歲那年,他去北京向皇帝求和。 宋徽宗見他聰明伶俐,便問了他乙個聰明的問題:“你住在龍虎山,見過龍虎嗎? ”
這是乙個充滿陷阱的問題,因為古龍代表著天子,如果你回答你見過龍,你可能會得罪皇權,如果你回答你沒有見過,龍和虎山的名聲就會受到質疑。
面對這個問題,張繼賢平靜地回答:“住在山里,經常看到老虎,但今天才看到龍的樣子。 宋慧宗聽了他詼諧的回答,忍不住笑了起來,又問了他幾個道家問題,張繼賢一一回答。
宋徽宗覺得張繼憲確實是可製造的材料,於是設宴招待他。
張繼賢的出色表現,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熱議,甚至傳到了元末明初。 很多**都借用了他的形象,比如《水滸傳》的開頭就描寫了“張天石祈瘟,洪太尉誤打誤撞地躲妖”的故事,而這裡的張天石就是張繼憲本人。
在他的領導下,正一不僅沒有被全真宗鎮壓,反而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援。 元朝始祖忽必烈也為龍虎山修建了漢族天師府,使天師的名號得到官方認可。
道家的預言揭示了乙個不變的真理:沒有乙個國家可以永遠長盛不衰,沒有乙個家庭可以永遠繁榮昌盛。 **時期,軍閥紛爭,為了在亂象中自保,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普選擇隱居,幾乎不與任何政治人物接觸。
他的決定也是為了家庭的未來。 因為當時,一首古老的民謠已經流傳開來,而這首民謠的流傳可以追溯到張恩普出生時的乙個故事。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九月初五,六十二世天師張元旭迎來了長子張恩普的誕生。 不久之後,一名道士出現在天師府門外。
張元旭出門迎了上去,見這位道士似乎知道了天師府的喜事,一進屋就問道:“你為什麼不去看看公子? ”
張恩普被抬到道人面前,道人專心致志地觀察著少年,然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吟唱道:“靈符是一體的,萬情交織,魚龍交織,日月交織,同根同源,卻難以歸屬, 七九傳陰,分享和平。
道士唱完歌後,將張恩普遞給張元旭,然後匆匆出了門,不一會兒就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外界得知此事後,很快就有人根據道家的吟誦,創作了《六十三代有斷》的歌詞。
而道教徒的歌聲,猶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龍虎山上空。
在台灣,正義的發展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低調的道士張恩普卻在戰亂中倖存下來。 然而,蔣介石的脅迫讓張恩普無處可逃。
淮海戰役後,蔣介石意識到國民黨對大陸的統治即將結束,於是下令將大量***和文物運往台灣,同時,許多知名人物也被強行遷往台灣。
作為中國道教的代表人物,張恩普自然在移居台灣的人名單上。 面對蔣介石的要求,張恩普沒有選擇合作。
但蔣介石總是對那些不願配合去臺的人採取嚴厲的措施,要麼強迫他們去台灣,要麼摧毀他們。
為了家人的安全,張恩普勉強同意離開大陸。 然而,就在他出發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發起了渡河運動。 為了躲避解放軍的猛烈攻勢,張恩普連匆忙帶上天師的三塊令牌都沒有,只帶著陽平智都公印就踏上了征程。
離開大陸,失去祖庭的天師張恩普,雖然創立了台灣道會和中華道會,並在其中擔任要職,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道教的影響力已經大大降低。
然而,蔣介石見正義已經走下坡路,於是開始冷落張恩普,任由他自生自滅。
正一的持續發展,受到繼承人問題的困擾。 為了擴大正義的影響力,張恩普加大了佛法的傳播活動,經常帶隊到東南亞傳法。
經過20年的努力,正一在台灣和海外的信徒中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 雖然張恩普為正義四處奔波,但繼承人問題依然存在,這已經成為正義的一大危機。
正一天師從來都是只傳給女婿,女婿必須持有三件令牌,包括鎮邪劍、符籙、陽平智度印,才能成為天師。
張恩普的長子張云賢已經去世,而他的次子張云康早年在德國學習,對科學充滿熱情,但對宗教事務沒有興趣。 張恩普多次試圖勸說張云康,但張云康堅持自己的立場,他在回信中寫道:父親一生所追求的天師之道,不過是封建迷信,科學才是救國的真正之道。
此後,不少長老輪番出戰,希望能說服張云康成為第六十四代天師。 然而,熱愛科學的張云康卻為此感到困擾,他選擇了對長輩關門。
張恩普因為兒子的態度而極度失望,一直沒有明確的人選,這為後來的混亂埋下了伏筆。 張于1969年在台北去世。
正一的實力雖然沒有以前那麼強大,但影響力卻無與倫比,而且正一的產業收入還是很可觀的,所以天師的稱號還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正一宗成員面臨繼承人問題,天師的強傳引起了爭議。 在尋找合適的繼任者之後,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王位爭奪戰。
第乙個宣布天師繼位的,是張恩普的侄子張元賢。 他與張恩普血緣關係密切,一直陪伴在張恩普身邊,為正一在台灣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得到了信徒和長輩的認可。
然而,這也引發了各方之間的爭論和分歧。
張元先是聲稱張恩普臨終前口頭將天師之位傳給了他,於是他打算接任這個角色,成為第六十四任天師。 然而,他的言論引起了教會長老和追隨者的質疑。
一是他的血脈不符合體能要求; 其次,沒有口頭遺囑的證詞; 而且,他沒有得到張恩普的陽平知都印,因為這被看作是上天師傳給下一代的信物。
雖然張元賢的資歷欠缺,但當時各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已經影響了正義的正常發展。 為了維護大局,長老們決定讓張元暫時擔任**天師。
張元賢並不滿足於僅僅做乙個**天師,等局勢穩定下來,他已經掌握了大權,於是他召集了著名的專家和信徒,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宣布自己將正式接任第六十四任天師之位。
會後,他向國民黨當局報告了這一決定,希望得到官方批准。 然而,他的舉動激怒了許多信徒,教會中的許多長老也認為他沒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
在強烈反對聲中,已經拋棄正義的國民黨當局直接表示不再承認正義的地位。 雖然沒有得到官方承認,但1970年10月,張元賢仍被奉為台南市天壇,自稱是第64代天師。
然而,由於他沒有得到大多數會眾的認可,他自稱的天師一直備受爭議。
在一次聚會上,乙個自稱是張恩普兒子的中年男子突然闖進來,說78歲的張元先不是天師的兒子,而是冒名頂替者。 這個訊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然而,那人隨後出示了楊平智都公印的令牌,讓眾人無言以對。 雖然人們沒有因為令牌而立即反駁該男子,但他們也對這個訊息感到難以置信。
會議散去後,道會派人拜訪張美良,以調查張美亮的情報。 經過多日的調查,他們發現張恩普在台灣確實有妻子,而這個妻子就是張美良的母親。
同年,張元嫻死在家中,按照規矩,血脈兼備的張美良自然成為下一任天師,這也是信徒們所接受的。
然而,就在張美良準備繼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令信徒們震驚的大事。 2008年底,當道教協會在台北討論常美良的繼任事宜時,張家的另一位長老張道珍站出來,在會上表示反對張美良的繼任,聲稱張美良不是張美良的孩子。
張道珍雖然比張恩普年輕,但按照資歷,他是張恩普的堂兄,理論上可以和張元先爭奪天師之位。 不過,因為自己在宗門中的威望不如張元仙高,所以他選擇了放棄。
雖然他曾經有過爭奪天師之位的想法,但是在張元仙在世的時候,他就已經安排好了,拉攏了宗門內的長老,準備接手天師之位。 然而,張美良的出現打亂了他的計畫。
揭開真相,天師傳承之謎仍未解開,張道珍一直對張美良的身份產生懷疑,以為他五十歲才認出自己的親人,實在是太奇怪了。 經過他和下屬的深入調查,發現張恩普的第二任妻子也有婚姻關係。
嫁給張恩普之前,她與前夫姓胡育有一子,男孩與張美良同年。 令牌是張恩普留給妻子的遺物,張美良成年後從親生母親那裡得知了這件事,拿到了令牌,改姓張,試圖獲得天師之位。
張道珍沒有立即公開,而是選擇在發布會上揭開張美良的真面目。 他不僅提前準備好了照片等證據,還在會上出示,讓張美良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會議還沒結束,張美良就已經離開了。
張道珍不顧反對強行繼位,意圖取代張美良。 他自以為有功德,於是提議接替他做天師。 然而,他的提議引起了長老和信徒的反對,會議廳陷入混亂。
無奈之下,張道珍只能宣布解散會議。 從此,張家的後人紛紛站了出來,希望能接任天師之位。 其中,張元嫻的女兒張一鳳試圖參選,但遭到信徒和長老的反對。
之後,雖然還有其他後人希望參選,但信徒們只收了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普的後代。
幾百年後,他作為天師的位置一直空缺。 張道真再次登場,他效仿張元先的法門,用金錢賄賂了許多長老和宗派人士,並於2009年被供奉在台南天壇,從而自稱是第六十五代天師。
然而,由於張元先、張道珍等人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正義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在正一祖龍虎山,正一的主人不是張家的血脈,而是張恩普的孫子陸錦濤。
魯錦濤八十年代改名張錦濤,大學畢業後回到龍虎山,成為漢朝天師府的主持者。
雖然政策沒有給龍虎山天師府封號,但在龍虎山地區,人們對張錦濤的認可度相當高。 張錦濤掌管天師府的行為,讓張元先、張道珍等人怒火中燒。
台灣正一一直將張錦濤視為“局外人”,並一再強調其“冒名頂替者”的身份,但雙方在正統問題上並未發生大規模爭執。
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些過時的觀念已經逐漸被拋棄。 如果不進行改革,一些教派可能會衰落。
任何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理論或宗教,最終都可能被歷史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