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張新年味道的照片 過年的老粉底還是有點精緻的。
就說吃吧。 小菜也少一些,上海的老百姓過年的時候會自己做,不像現在,不去熟食店買成品或者冷鮮半成品。 比如燻魚、四喜烤麩、竹筍燒烤、三鮮湯等,都是魔都的“新年名菜”!
一方面,竹筍幾乎只臨近過年,南方貨店會把竹筍晾乾; 另一方面,做飯就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了,因為乾筍是買回家的,要花很多天才能切成細條,然後還要繼續浸泡幾天,洗掉竹筍上的白色泡沫,然後晾乾做飯。 那麼,什麼時候買乾水筍呢? 水能工作多少天? 燒完後是否與農曆新年無縫銜接? 這是對一家之主智慧的考驗。
我媽媽總是在除夕前煮乙個裝滿竹筍和烤肉的砂鍋。 其實是水筍紅燒肉,寧波人(上海人喜歡叫舟山人,寧波人喜歡叫“寧波人”)喜歡叫紅燒配菜“烤”! “烤”這個詞既生動又正確地描述了烹飪過程。
媽媽會把竹筍放在兩個鼓瓷罐裡,放在朝北的窗台上,竹筍會凍了一夜,方便存放。 到了除夕,在準備除夕大餐時,會挖出乙個菜碗,蒸加熱後上桌,此時竹筍裡會有五花肉; 春節請客的時候,會從瓷罐子裡挖出竹筍放進鍋裡,等客人喝了三輪酒就蒸上桌,每次都會聽到讚美聲,經常把竹筍吃完就空了, 而紅燒肉也很少被人關心。
兩罐瓷罐子的竹筍烤肉至少可以吃到農曆正月十五,但那時候五花肉基本沒有影子,全部融化在竹筍裡,記住吃法最美味的就是吃完公尺飯,夾兩根長而嫩的竹筍配肉果凍, 埋在熱氣騰騰的公尺湯裡,整碗公尺飯味道鮮美......
現在慶祝新年,它變得越來越不講究。 這是因為傳統農曆新年的主要元素“吃”,不需要精心準備。 平時春夏秋冬鮮貨,任何季節都可以吃,老人們在過年和節日期間都會購買烹飪特色菜,隨時可以、每天品嚐。 因此,農曆新年越來越缺乏儀式感。
也許是為了保留這種特殊感覺的“儀式感”,昨天我燒了乙個砂鍋的竹筍和燒烤! 等兩天就凍好了,然後吃竹筍配肉凍,泡公尺飯,想想也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