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6日,北京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中國陸軍和海軍大元帥張作霖下令北京警察局派出300多名憲兵突襲蘇聯駐東交民巷大使館附屬軍營。 優質作者名單 他們一見到人就抓人,逮捕了20多名共產黨員,包括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和他的妻子、女兒,以及國民黨的左派。
與此同時,12名蘇聯外交官被捕。
訊息一出,震驚了中國和國外。
沙皇俄國和蘇聯的強硬是舉世聞名的,讓人聞到了。
張作霖竟然敢在太穗的頭上破土動工,這不就是“虎洞大炮戰,不死”嗎?
就在全世界都在擔心張作霖無法有所作為的時候。
4月28日,又傳出一則令人震驚的訊息:李大釗先生被張作霖下令處死。
這個訊息更是出乎意料。
李大釗的身份不僅是我們黨的創始元老,也是學術界公認的領袖,上任第一天後,北京9所高校的校長聯合行動起來,國內知名人士也紛紛出聲援,北洋軍閥們對李大釗的處決也有不同的看法。
張作霖為何在四面八方的壓力下執意要處死李大釗,是吃了豹膽還是暈倒了?
眾所周知,國民黨和共產黨發動的北伐戰爭,是針對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宣誓,吹響了北伐的號角。
對於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行動,北洋軍閥起初並不在意。
這是因為他們的軍隊是在晚清時期組建的,隊伍來自北洋軍,士兵訓練有素,將領百戰經驗豐富,戰略有盡有。
而且,他們有乙個非常艱難的後台:
以張作霖為代表的馮派軍閥依靠日本帝國主義; 以吳培孚、孫傳芳為代表的直接軍閥,站在英帝國主義的身後。
這些國力強、世界先進、霸氣強勢的列強,為了維護自己在中國的利益,下了大賭注,不遺餘力地扶持最優秀的人。
北伐軍由20歲左右的熱血青年組成,大部分將領不超過30歲。
他們沒有戰鬥經驗,也沒有很強硬的支持者,所以他們的戰鬥力值得懷疑。
所以,張作霖、吳培孚和孫傳芳根本沒有把北伐軍當回事,覺得自己可以打得贏。
然而,戰鬥的過程是出乎意料的。
北伐軍體型龐大,一路立於不敗之地。
孫傳芳的軍隊被打得如山如山,他受不了了,於是向張作霖求助。
張作霖本來就有“進中原”的野心,於是立即出面組建安**,自封為總司令。
副總司令是戰敗軍大將孫傳芳和狗肉將軍張宗昌。
張作霖認為,孫傳芳的失敗是因為軍閥不團結,但現在兩軍聯手,擊敗北伐軍應該很容易。
然而,元帥錯了,安**並沒有阻止北伐軍的前進。
北伐軍勢不可擋,一路唱著凱旋的歌。
到1927年4月,北伐軍攻克了上海、南京和武漢,其部隊渡過了長江,直指中原地區。
短短一年時間,這群年輕人如何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
原因有很多,首先,北伐軍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正義; 北洋軍閥代表了士紳的反動、衰落勢力。
第二,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我們黨人才濟濟,上戰場後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另乙個重要因素是北伐軍得到了蘇聯朋友的大力支援和幫助。
蘇聯對國民黨的援助始於 1923 年,並於 1927 年蔣介石的反革命政變持續四年後結束。
據統計,從1924年到1926年短短兩年時間裡,蘇聯向廣州人民提供了價值數百萬盧布的裝置。
其中包括 15,000 支步槍、2000 萬發子彈、1,000 挺機槍、手榴彈以及一定數量的火炮、坦克和飛機。
除此之外,蘇聯還向國民提供了約1200萬盧布的財政援助**。
眾所周知,早期男人參軍養家餬口,沒有軍餉就沒有人參軍,很多軍隊因為領不到軍餉而譁變。
馮大帥當時在曹鍾手下,因為領不到軍餉,一怒之下下去搶火車。
在蘇聯的幫助下,北方遠征軍的薪水相當可觀。
當時,北洋軍的士兵每月可以拿到6到8元,乙個團長可以拿到150元的軍餉。
北伐軍乙個普通士兵每個月能拿到十幾塊錢的軍餉,乙個團長乙個月能拿到200多塊錢的軍餉。
當時安徽、河南等省份每畝土地只有十塊錢左右,要是在北伐軍當兵兩年,就可以回家買房、買地、娶媳婦,妻兒都在炕上火。
如果你是一名軍官,當你當了兩年兵回家時,你可以成為乙個有錢人。
因此,不僅當時的年輕人爭相加入北伐軍,甚至很多北洋士兵叛逃加入北伐軍陣營。
此外,著名的黃埔軍校也是在蘇聯的協助下建立的。
蘇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僅派遣了大量的顧問和軍事教官,而且還為學校的建設提供了300萬盧布的資金。
此外,蘇聯還向黃埔軍校提供了相當多的**,包括飛機炮。
蘇聯除了為人民提供了很多幫助外,還為人民的盟友馮玉祥提供了不少幫助。
僅在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的16個月裡,蘇聯就向馮玉祥的軍隊提供了5萬多支步槍、近6000萬發子彈、200多挺機槍、60門火炮、1萬多枚手榴彈以及大量藥品等軍用物資。
* 早期,蘇軍為馮玉祥提供的**裝備,總共可以武裝40萬大軍。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沒有蘇聯長期的大力援助和支援,北伐軍根本不會佔據這麼大的軍事優勢,北伐軍的進展也不可能那麼順利,至少不會那麼快。
俗話說“敵人的朋友是死敵”,張作霖恨蘇是正常的。
那麼,為什麼蘇聯人支援北伐軍而不是張作霖呢?
首先,價值觀不同,其次,因為蘇聯人與張作霖一起放假。
眾所周知,沙皇俄國和日本都有征服中國的計畫,沙皇俄國有“黃色俄羅斯”計畫,日本有“田中宗託”。
為了實現邪惡的計畫,必須首先占領中國東北。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沙皇俄國趁火搶劫,出兵18萬,很快占領了東部三省。
但好景不長,四年後,日本為了爭奪東北,與沙皇俄國交戰,後者被打得跪在地上求饒,把肚子裡吃的東西吐了出來。
然而,在列強的壓力下,日本人並沒有如願以償地獲得東北。
但日本人並沒有放棄,在東北培養了最優秀的人張作霖。
張作霖原來是個大鬍子(土匪),成為東北之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淘汰了不少強大的對手。
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借助日本人的力量。
日本人不是慈善家,他們支援張作霖,懷有邪惡的意圖,就是讓他們在東北修鐵路。
東北的交通不發達,只有修鐵路才能掠奪東北的資源,將來中國被入侵時,可以通過鐵路將部隊運送到東北甚至關內。
沒有鐵路,日本對華的侵略戰爭根本無法順利進行。
袁世凱和段啟瑞執政時,由於國內壓力和民眾壓力,他們不敢同意日本人修建鐵路的要求。
1913年,袁世凱與日本人秘密簽訂了《滿蒙五方秘密換文》,但正是因為國內壓力,才陷入了困境。
段啟瑞上台後,與日本人簽訂了出售東北通行權的條約,如《滿蒙四贅鐵路貸款預備合同》,後來因反對而成為一紙空文。
* 早期,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只是日本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大帥則不然,他霸氣洩密,宣揚自己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大張旗鼓地支援日本人實現夢想。
在張作霖的大力支援下,日本人修建了向東北四面八方延伸的鐵路,為發動侵略戰爭奠定了基礎。
張作霖遇害前,“滿蒙五路”計畫得以實現,全線通車。
蘇聯人不願意接受日本人在中國東北取得的成就,他們對張作霖的態度可想而知。
這導致了雙方的衝突,最終導致了中東鐵路爭端的爆發。
東方鐵路是沙皇俄國於1903年在中國東北修建的,以哈爾濱為交匯點,呈“D”形。
抗日戰爭後,南段,即長春至大連的一段,被日本占領,又稱南滿鐵路。
北段先由沙俄管理,後改為中蘇合掌,雙方簽訂協議,有效期為30年,收益55%平分,誰使用鐵路,誰就買單。
但張作霖不買賬,他沒有支付鐵路的使用費,他欠中東鐵路管理局多達1400萬盧布。
當時,盧布比美元更值錢,這是乙個天文數字。
蘇聯首腦伊萬諾夫辭職了:如果你不還錢,你就不能使用它。
張作霖開始大肆傳播:不但不給錢,老子還想抓人。
1926年,馮軍逮捕了伊萬諾夫,東部鐵路自然由老張控制。
最終,史達林屈服並釋放了軍隊,但蘇聯人失去了對東部鐵路的管理,它歸張作霖所有。
可以說,蘇聯人丟了很多,丟了面子,丟了心,嚥不下這口氣。
對張作霖的所作所為無動於衷,不符合乙個戰鬥民族的性格。
因此,蘇聯開始在北伐戰爭中支援蔣介石,以消滅張作霖這根刺。
據未經證實的訊息來源稱,在黃谷屯事件發生之前,克格勃還策劃了多次針對張作霖的暗殺未遂。
這樣一來,張作霖對蘇聯的仇恨就不可避免了。
就算沒有暗殺,張作霖也是一邊倒的,對日本友好,蘇聯支援人民北伐,對蘇聯恨得要死,所以對蘇聯大使館的突襲也不難理解。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李大釗是共產主義戰士,他和蘇聯人本來是戰友、同志。
李大釗自然是反對張作霖的。
李大釗早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但他選擇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
更糟糕的是,張作霖通過情報得知,李大釗與馮玉祥有密切聯絡,包括電報和信件。
他們接觸的目的只有乙個,那就是推翻軍閥張作霖,解放全中國,讓老百姓當家作主。
1925年,郭松齡出兵前,也與馮玉祥達成了默契,郭松齡一出兵,馮玉相、李景林就應了關。
沒有馮玉祥的支援,郭松伶就沒有“造反”的信心。
此外,李大釗在北京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號召年輕人反對張作霖的反動統治,這也相當於揭露了張作霖的叛亂。
此時的張作霖剛剛達到人生的巔峰,成為中國**陸海大元帥,掌控著整個華北,本來就任性的他更是囂張跋扈。
因為在之前的東鐵對峙中,蘇聯戰敗了,所以張作霖得出了乙個錯誤的結論。
也就是說,史達林無非是,沒什麼好怕的,只不過是乙隻紙老虎,根本不需要考慮。
蘇聯人不再害怕了,他們在乎什麼國內壓力?
在張作霖看來,真相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袁世凱和段祁瑞這些“專業階層”的政客,依舊在乎人民的聲音和壓力,而出身留著鬍子的張作霖,根本不介意人民的聲音。
殺了李大釗,可以打敗蘇聯,在心裡表現出邪惡的憤怒,討好日本人。
因此,1927年4月28日,張作霖不顧各方的反對和質疑,殺害了包括李大釗在內的10多名共產黨員。
有人說張作霖一向反日戲弄日本人,怎麼能討好他們呢?
如前所述,正是在張作霖時期,日本人對東北鐵路進行了大修,為發動侵華戰爭奠定了基礎。
作為回報,日本人幫助張作霖乾掉了許多對手,使他成為東北之王。
實事求是地說,張作霖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典型盜賊,他的目標是成為中原的皇帝,如果出國了,他就是皇帝,他不願意改變任何人。
張作霖的策略是利用日本人作為其霸權的靠山。
但不久之後,因為“郭松齡事件”,雙方的合作走到了盡頭,他們反目成仇。
郭松齡是馮部將領,馮軍的骨幹,張學良的得力助手。
他就讀於日本的一所軍事學院,擁有一流的軍事指揮技能。
1925年11月底,郭松齡叛逃。
郭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戰鬥力卻壓倒一切,所向披靡。
士兵很多,但戰鬥力低,不堪一擊,被打敗後撤退。
不久,郭氏大軍攻占錦州,逼近張作霖的老巢奉天(遼寧)。
張作霖嚇得失去了反抗的意志,用幾十輛馬車裝滿了金銀,買了一張飛往日本東京的機票,甚至還準備了下野的口信。
好在這個時候,郭松伶和日本人鬧翻了。 日本人對郭松伶說,只要你承認張作霖和我們之間的所有協議,我們就可以支援你登上皇位,取代張作霖。
郭松伶說,我舉兵反對馮,就是因為我反對張作霖,我不能答應你這樣的條件。
這時,張作霖也派人向關東軍求助:只要你救我,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
日本人趁著人的危險,提出了許多要求,如再修7條鐵路,獲得商業租賃權,但張作霖想保命,全部答應了。
關東軍“守信”,立即派兵阻攔郭松伶,郭松伶雖然強,但與日軍作戰無異於打雞蛋,所以停了下來。
張作霖依靠日本人的支援,翻出鹹魚,消滅了“叛軍”,斬首了郭松伶。
然而,在熬過難關後,張作霖開始出軌,沒有兌現諾言。
日本人對張作霖的逆轉束手無策,因為他們扶持的段祺瑞已經淪陷,只剩下張作霖。
和張作霖鬧翻後,他們在中國就沒有**人了。
因此,日本派出一波又一波的使節到中南海的大元帥府,向張作霖施壓,希望他能兌現諾言。
張作霖此時很尷尬,他曾經是東北之王,所以並不在乎輿論; 現在他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輿論還是要考慮的,不能給對手提供炮彈。
於是,張作霖只能打太極拳,說先不要慌,以後再說。
日本人聽了這話,都在捉弄我們,耐心漸漸喪失了。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1927年8月左右,當時日本公使來訪,張作霖喝茶聊天。
大帥表情淡漠,彷彿在閃爍,沒有回應對方的要求。
日本大臣非常生氣和無奈,捂著下巴,琢磨著如何結束比賽。
張作霖以前穿軍裝,但這次穿了休閒裝,以顯示他與日本人的親密關係。
但他也明白,日本人可不是好糊塗的,到底對方怎麼打牌,張作霖心裡沒有分數,於是他點燃了一支煙,試圖掩飾自己的愧疚和焦慮。
就像是一對感情走到盡頭的夫妻,一副分居的樣子,在同一張床上有著不同的夢想,離婚在所難免。
最終,張作霖還是為自己的輕浮付出了代價,死在了黃古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