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讓農業生產“知天”。

Mondo 三農 更新 2024-02-01

2024年,我省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農業氣象服務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為瀋陽市瀋北新區秋收工地。 記者查金輝 攝。

農業氣象學家一直關注氣候變化。 記者韓宇浩 攝。

農業氣象學家根據氣候變化形勢,及時發布預報預警資訊。 記者韓宇浩 攝。

農業氣象學家深入田間,測量氣候對玉公尺生產的影響。 圖片由省氣象局提供。

總結

農業是受氣候影響最大的產業,對氣候的依賴程度也很高,因此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氣象服務的保障。

2024年春季,在中國氣象局的指導下,遼寧省氣象局組織開展了2024年智慧氣象服務對玉公尺生產效益評價對比試驗。 經過一年的田間試驗和實際產量測量,6個縣(區)6組試驗地塊畝均增產76增加3公斤,增加198元,這是我省首次對農業氣象貢獻進行定量評價。

今年,省氣象局計畫擴大對比試驗的範圍和品種,進一步探索、積累和完善氣象助農經驗,為我省農業增產增收提供更有力支撐,為我省現代農業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介紹

2024年12月11日,盤錦市大窪區千禾稻業生產車間,機器在百公尺多公尺的生產線上轟鳴,經過研磨、篩分、包裝等工序,將一袋袋大公尺香公尺裝上車,發往江蘇、上海等地。

千禾大公尺不僅僅是一家大公尺加工企業,通過自有農田、承包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了10多萬畝的水稻生產基地,並派出10名董事在基地進行水稻種植的全過程生產管理。

正是由於我們參與水稻種植,我們才意識到天氣在農業中的非凡重要性。 千和稻公尺總經理張繼明坦言,規模化農業生產離不開集約化養殖,與以往的養殖經驗相比,氣象部門的服務幫助他們大大提高了生產的科學性、精準性。

同樣的得感也滲透在遼北玉公尺種植戶、遼南海農、遼西花生種植戶的笑臉上,也滲透在他們增加收入的錢包裡。 近日,記者走訪鐵嶺市、盤錦市、葫蘆島市等地,探究農業氣象服務的價值,感受科技力量給傳統農業經營帶來的變化。

提供精準預報預警,搭建“減災線”助農護農

在遼寧和河北的交界處,燕山剩餘的礦脈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成為華北與東北的分界線。 山脈以東,有綏中縣的李家堡、永安堡、嘉北岩等城鎮,山多地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著名的水果小鎮。

眾所周知,燕山獨特的地理特徵,使得綏中縣西北部始終是冰雹天氣的“風暴之眼”。 自2024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在遂中縣開展了11次防雹行動,幫助當地果農減少冰雹損失。

李家堡鄉樓家溝村村民王東說:“這十多畝果園是我家經濟的主要發展。 如果不能防止冰雹,果園可能會忙上一年。 特別是擴張期被冰雹砸碎的水果,每斤賣不到一毛錢。 ”

夏季的每一次冰雹清除作業都非常緊張。 由於航線密集,我們通常一手抓好聯絡空管部門的**,一手抓高射炮兵的**,一旦空域獲得批准,我們會立即下達作業指令,每次作業的平均時間視窗不超過3分鐘。 遂中縣氣象局局長江和文說,即使他深思熟慮,也經常受到射程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錯過了最佳作業時機。

兼職防雹操作員王東清晰地記得,2024年8月16日,由於空域有限,防雹作業無法進行,樓家溝村及附近幾個村莊遭遇冰雹襲擊,果樹受損嚴重,損失近1000萬元。 “我們更依賴氣象服務,而不是城市裡的人。 “王東說。

目前,綏中縣果樹種植面積83萬畝,各類果樹6200萬株,涵蓋蘋果、梨、桃、杏等,其中“綏中白梨”和“綏中蘋果”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商標。 水果業是隨中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僅氣象防雹除雹作業,每年可減少果農損失05億至1億元。

在興城市白塔滿洲鄉上長茅村,2024年回鄉創業的新農民閆曉東,因為受益於氣象服務,成為氣象服務團的活躍成員。

有一次接到張利民主任的**,她告訴我,以後雨季頻繁,積雨量大,建議我家的高油酸花生提前收穫。 正因為我起步早,我家500畝的花生地多搶了40%的收成,真是幸運。 閆曉東說,“氣象服務為我們提供了農業生產的保障。 ”

2024年9月下旬,遼寧遭遇大範圍連續秋雨,一直持續到10月中旬。 當時正值秋糧收穫的關鍵時期,這次難得的“埋秋”對當年的花生生產產生了巨大影響。

張利民,葫蘆島生態農業氣象中心主任、省花生氣象服務中心主任。 當她注意到閻曉東種的花生品種是季花18號時,考慮到這個品種比其他品種採摘得早,她給閻曉東撥了“含金量”極高的**。

防災減災一直是氣象工作的核心實質。 特別是對於高度依賴氣候的農業來說,築牢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的防線,是當務之急的重要課題。

每年春耕、夏管、秋收等重要時段,省氣象局要召開農業生產氣象保障服務、糧食安全氣象保障等專題會議,分析當前氣候形勢和當年全年情況,安排各地結合當地實際需求與智慧型電網預報, 不同情景下的氣象災害損害評估模型、土壤水分監測預報等技術和產品,針對作物生長的重點區域、關鍵環節、關鍵時期提供精細化預報預警、災害預報服務。

必須承認,我們目前能干預的天氣主要是雨和冰雹,許多不可抗拒的天氣因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收成。 我們需要做的是提供更準確的預報和預警,以儘量減少災害損失。 省氣象局應急減災處副處長沈秋雨說。

泛化到精細化打服務農業“特色牌”

全響應樣地畝產比普通樣地多172畝6磅。 2024年9月19日,當專業的生產檢測團隊現場測試生產並公布結果時,劉敏掛了四分之一的心終於落地了。

劉敏是鐵嶺市氣象局生態農業氣象中心主任,作為鐵嶺地區三塊地玉公尺對比試驗的“最佳人選”,她第一次以氣象專家的身份來到玉公尺田,與農民們“同台作戰”, 並經歷了一場她認為“輸不起”的比賽。

鐵嶺市地處北緯42°的“世界最佳玉公尺帶”,是首批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城市,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玉公尺種植面積高,省級玉公尺氣象服務中心也已落戶於此。

據省生態氣象衛星遙感中心副主任陳鵬石介紹,電視、微信、直播等多種傳播渠道的興起,以及覆蓋全省農村的1萬餘臺擴音器,有效解決了氣象服務傳輸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農業生產精細化水平取決於經營者的科學素養和主觀意願,隨著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耕作的擴大,農業氣象專業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對於非特殊天氣過程,氣象部門的每日天氣預報是早晚兩次,但對於精準農業生產,這種常規服務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難以滿足需求,如農藥施用到風的預報是每小時一次。 目前,我省1721個氣象站基本實現全球網格覆蓋,站間平均間隔不超過10公里,但省內農業綜合氣象觀測站僅139臺。

我們在興城有三個綜合性農業氣象觀測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其實北方城鎮和村莊的地形和土壤差異很大,如果想更好地服務於整個地區的農業生產,保守估計還有8個觀測站。 星城市氣象局局長辛慶陽說,“要真正實現一塊土地的精細化服務,在硬體上還有很大差距。 ”

深入田間,有針對性地服務農業生產,是農業氣象工作者的基本工作內容。 隨著農產品專業化和區域化生產的提高,對它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們這裡種植的水稻品種繁多,每年篩選20個品種,通過監測其蛋白質、口感品質、長寬比、水稻精製率等指標進行水稻品質評價,希望評價結果能為種植戶在生產選擇上提供參考。 同時,針對河蟹在當地水稻中大規模雜交的情況,我們也會增加相應的服務內容。 盤錦市大窪區氣象台台長張美玲說。

農業氣象服務需要更加精細化,張利民對此表示贊同。 她說,花生的成本高於其他大田作物,種植者面臨的風險壓力更大。 由於不同品種的致災指標不同,不同城鎮的熱濕匹配度不同,對氣象條件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有些品種的耐低溫性稍差,有些地塊的排水效能更好,因此在開展服務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以反映差異。

遼寧是農業大省,除水稻、玉公尺等糧食作物外,還有大量的特色農產品。 2024年,省氣象局會同省農業農村廳,根據不同地區特色產業結構,推動在全省設立15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涵蓋大連大櫻桃、鞍山南國梨、丹東士多啤梨藍莓、本溪中藥材、 和遼陽的不老漿果。

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的建立,有利於改變農業氣象服務的泛化,進而形成更加專業化、針對性的精細化服務標準和指標,複製推廣成熟經驗,惠及更多農戶。

沈秋雨說:“氣象服務的基礎是觀測預報,然後針對不同行業推導出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把前端預報翻譯成人們能理解的語言,幫助他們判斷利弊,採取措施,是農業氣象服務非常關鍵的一環。 不可否認,在服務生產最直接的基層,農業氣象專業人才少、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還比較明顯。 ”

在採訪中,有基層農業氣象工作者坦言,縣域工作生活環境比較差,接觸和參與大型科研專案的機會較少,影響了專業技術職稱的晉公升。 因此,如何促進專業人才和技術力量下沉,強化基層服務能力,也是乙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未來,無論是整合系統內優質資源,還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資源,逐步提公升基層農業氣象服務能力,都需要統籌規劃,積極推進。 同時,我們也在通過專家與基層的接觸和培訓來彌補這一不足。 沈秋雨說。

科學改造傳統生產,築牢增收致富支撐點

2024年12月5日,在葫蘆島市遂中縣桂花種植園家庭農場的院子裡,68歲的王金山正在指揮工人將今年新收穫的花生倒入機器中,經過泥漿、吹氣、分級等工序,最後按照每袋50斤裝好。在他身後,是數百平方公尺的花生,堆積如山。

去年豐收,1000多畝土地收穫了近80萬斤花生。 種植花生可謂“兩難”,最怕春旱秋澇。 2024年秋汛,我看到花生淹死在地里,損失了約180萬元。 王金山說。

有了這次經歷,王金山在安排生產之前會反覆“問天”,一天要向氣象台打聽幾次是家常便飯。 近日,當地氣象部門決定在他所在田地設立小型農業氣象站,實現了從“服務一塊田地”到“服務一地”的實現。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形成了地基、天基、天基觀測方法互補、協同執行、交叉考察的一體化觀測體系,提高了氣象預報的準確性,為農業氣象服務公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0多年前剛來上班的時候,3天預報的準確度不高,7天預報也不盡如人意,但現在3天和短期預報已經很成熟了,7天過程預報也很準確,但是在幅度上可能會有一些誤差。 張美玲說。

劉敏等人坦言,在長期氣象服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積極響應的多為以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者,因為他們對成本和風險控制更敏感,對精準精細的氣象服務有更高的需求。 然而,絕大多數個體種植者仍然按照自己的習慣耕種,並不積極響應氣象服務。

因此,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逐步壯大,規模化種植和養殖在農業生產中的比重逐漸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向大戶傾斜,並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在氣象系統中形成了共識。 同時,隨著精準農業氣象服務的深入,傳統的生產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翻修,為增產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去年10月,近百名黑土保護專家和農業經營者齊聚鐵嶺市昌圖縣盛泰農機合作社,觀摩學習其黑土保護和生產經營經驗。 合作社董事長盛鐵勇分享了年年豐收的“密碼”,那就是科學耕作。 其中,用好氣象服務是重要的支撐點。

盛鐵勇說,播種玉公尺時,主要關注的是地面的溫度和濕度。 有一年,春天很久沒有下雨,地溫不夠,不得不趕緊播種,在氣象專家的指導下,我試著把播種深度縮小兩厘公尺,沒想到比別人早播了十多天。

種地簡單,但要長好卻很難,這是我20多年來與土地打交道時最深的感受。 整地、播種、施肥、噴灑,只有每乙個環節都尊重科學,才會得到可喜的回報。 盛鐵勇說。

從依靠經驗到講科學,興城市元太子鄉大種植園主趙光對農業氣象服務的認識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他說:“我一直覺得自己有務農經驗,我沒有把氣象服務當回事。 我曾經去田間噴灑農藥,沒想到一場雨就傾瀉出幾萬元的藥材。 現在吃藥的時候,要牢記“風不先,六小時不下雨”的基本要求,科學養殖才有說服力。 ”

在服務農業的過程中,每當出現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和農業重點季節時,氣象部門還會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合開展農業災害調查,開展諮詢研討,分析判斷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形勢的影響,發布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

隨著農業氣象服務精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從“靠天吃飯”向“知天”提公升。 但同時也要看到,面對極端天氣頻發、複雜年份交替、生產端個性化生產需求日益增長,打造優質農業氣象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沈秋雨說。

觀察和沉思

氣象服務應該用得好,甚至更好

胡海林

國家統計局公布資料顯示,2024年遼寧省糧食產量將達到51268億斤,歷史最高水平,佔3播種面積的01%,達到3%的份額產量的69%。 在這張出色的成績單背後,農業氣象部門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氣象服務的精細度和實用性有了質的提高,資訊傳遞順暢。 然而,在農業生產方面,許多個體農民對氣象服務並不“冷淡”。 究其原因,就是耕地少,很難在土壤中挖出幸福的生活,耕種只是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與土地打交道的人大多年紀較大,這些年來形成了比較紮實的經驗,缺乏接受新事物的熱情以及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短缺。

這些現象的存在,一方面導致優質農業氣象服務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農業生產增產提質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 事實上,我國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型別多、強度高、頻率高,僅氣象災害造成的每年糧食減產就超過500億公斤。 由此可見,在優質農業氣象的基礎上,如何在農業生產末期引導規模化集約化耕作非常重要。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同時採取多種措施。 比如,在加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加快培養具有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新型農業人才加大對農業生產者的教育投入,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高土地出產效率完善政策,鼓勵和支援發展專業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成為主流。

農業生產一方面與千家萬戶的“飯袋”和“菜籃子”相連,另一方面與農民的“錢袋”和“好日子”相連。 因此,農業氣象服務不僅要提供得好,而且要用好,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遼寧**。

新時代,遼寧是划算的

相關問題答案

    農業智慧型氣象站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科技工具

    jd nq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業智慧型氣象站已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工具。該智慧型裝置通過實時監測氣象狀況 分析資料 提供智慧型決策支援,為農戶提供準確的氣象資訊,幫助優化農業管理和決策,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產量。農業智慧氣象站採用先進的氣象感測器和資料採集系統,全天候準確監測和記錄...

    農業氣象站:農業生產的智慧之眼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氣象站已成為現代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收集 分析和解釋氣象資料,農業氣象站為農民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和農業建議,幫助他們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做出明智的農業生產決策。 農業氣象站的作用。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農業氣象站通過先進的氣象監測裝置,實時採集溫度 濕度 降雨量 風速等...

    專業可攜式氣象站為農業生產提供哪些新幫手

    JD PQX,一款專業的可攜式氣象站,可以成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新幫手。以下是其應用的一些示例 .溫濕度監測 專業的可攜式氣象站可以監測農業生產所必需的溫度和濕度。農作物對溫度和濕度有特定的需求,通過監測這些引數,農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環境條件並調整灌溉 通風和溫室管理等農業實踐。.風速和風向測量 風速和...

    打造智慧農業雲平台,實現農業生產精準管理

    智慧農業雲平台正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關鍵工具。智慧農業雲平台通過運用大資料 雲計算 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本文將詳細介紹智慧農業雲平台的意義和作用。首先,智慧農業雲平台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全面監控和資料採集。智慧農業雲平台通過在農田 溫室...

    防止低溫凍害,保障農業生產

    寒潮天氣來襲時,縣農業農村局發布植保通知,提醒農民積極防範應對雨雪和持續低溫天氣,儘量減少異常天氣對農業的不利影響。目前,我縣大部分冬小麥處於分櫱期,降溫過程會使冬小麥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應盡一切努力防止小麥凍害。小麥出苗後溫度較高,劇烈的降溫可能導致部分早播 生長旺盛的麥田和一些晚播 生長弱的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