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限制性措施引發了德國的不滿,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甚至向歐盟委員會發出了反對信,認為這將影響歐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會損害使用中國太陽能產品的歐洲企業的利益。 此舉出人意料,因為哈貝克一再主張“降低”中國的風險,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表現出了更加務實的態度,他計畫於今年4月率團訪華,尋求與中國的合作機會,這與他去年發布的“中國戰略”相呼應,也與他之前強調的“去中國風險”相矛盾。 朔爾茨的轉變,可能是因為“工會”內部協調面臨困難,德國經濟受到俄烏衝突的嚴重打擊,需要依靠中國的力量來解決德國的問題,也可能是勸說中國參與和平解決俄烏衝突。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
德國總理奧拉夫·舒爾茨。
德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對主要是出於環境問題,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領導的綠黨一直致力於推動德國能源的“零碳化”,而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德國想要普及太陽能,卻面臨著高昂的成本,德國本土的光伏製造業無法與中國的光伏產業競爭,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元件佔據了全球市場的大部分,而且第一低,質量好。 如果德國堅持“德國優先”,不使用中國的太陽能產品,那麼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戰略將受到嚴重阻礙,甚至可能失敗,這將對綠黨的形象和威望造成巨大打擊。
光伏行業。 而且,德國的能源問題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德國製造業正面臨最高的能源成本,這將影響德國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特別是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德國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德國需要尋找更多的能源***,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德國重要的能源夥伴。 如果德國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受到歐盟的限制,那麼德國的能源危機將加劇,德國經濟將陷入困境。
因此,德國反對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採取限制性措施,是基於德國環保和經濟的雙重利益,也是為了保持德中兩國的良好關係,促進中歐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歐盟應該認識到,對中國施壓不僅不能解決歐洲的問題,而且會損害歐洲的利益,只有通過對話與合作才能實現歐洲的繁榮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