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平壤犧牲的革命烈士崔永健並不為人所知,但他的貢獻對中國近代史具有重要意義。 他在參加中國革命過程中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值得我們每乙個人銘記。
同時,崔永健也代表了許多國際友人為中國革命做出的貢獻,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也值得銘記。 讓我們回顧崔永健參加中國革命的經歷,感嘆他的勇敢和偉大,感謝所有為中國革命做出貢獻的國際朋友。
崔永健為什麼參加中國革命? 究其原因,是20世紀初的國際形勢動盪不安,世界格局即將發生劇烈變化。 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中國無能無能,割讓土地並支付賠償金,為人民增加稅收,人民生活艱難,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人民自發的叛亂和起義接連發生。
在這種內外紛爭的形勢下,全國愛國者挺身而出,堅決抵抗沙皇列強的侵略,誓死保衛祖國。
清朝的殘暴統治引發了起義運動的狂潮,有壓迫,有反抗,革命誕生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的統治,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篇章。
與此同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面臨著內外矛盾的革命挑戰。 1876年,《江華條約》使朝鮮成為其他國家砧板上的一條魚。
1904年日俄戰爭後,簽訂了《日韓保全條約》,使國家蒙羞,朝鮮的尊嚴徹底破碎。
崔永健出生在亂世,目睹了民族危機和日本對朝鮮的統治,他的愛國情懷越來越強烈,他積極參加抗日運動。 然而,他的所作所為,就像中國的義和團運動一樣,並沒有逃脫被日本當局鎮壓的命運,最終被關進了監獄。
從四年的監禁中,崔永堅意識到朝鮮的救國力量仍然太弱,無法引發大規模的革命。 他意識到中國與朝鮮有類似的經歷,並且正在經歷一場革命,這可能是朝鮮的出路。
他指出,通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 於是,在1922年,年僅22歲的他決定前往中國,開始探索革命的道路。
崔永健對中國革命事業的傑出貢獻,源於他對中國革命的熱忱獻身精神。 他本來想學習中國革命道路,但在接觸中國革命的過程中,他逐漸忘記了國界,投身於革命事業。
在雲南江武堂,他不僅提高了軍事技能,還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洗禮,結識了***等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革命思想得到了昇華。 1925年,因在講堂表現突出,被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聘用,成為黃埔學校教官,任北伐第六軍上尉。
通過學習和奮鬥,崔永健深刻地認識到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正確的。 1926年,他成為中國共產黨員,並與他的革命先輩一起積極參加武裝鬥爭。
大規模的起義和小規模的鬥爭都是朝鮮革命的寶貴經驗,他認為這是寶貴的。
崔永健:從特勤營營長到抗日盟軍第七軍創始人 1927年,崔永健在廣州起義中擔任特勤營二連長。 儘管起義失敗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被轉移到東北。
在那裡,他開始從事革命事業,建立黨組織並進行游擊戰。 在東北的十多年裡,他扎根於黑土,發動民眾抗爭運動,通過傳播革命思想不斷擴大革命隊伍。
在他的領導下,革命隊伍從零開始發展。 1932年7月,在培養革命人才的過程中,遇到**學生叛逃,供認學習點。
無奈之下,他率領剩下的五名革命者躲避了日軍的追擊,同時零星地擴大了革命隊伍。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居然組建了抗日盟軍第七軍,四面八方強大,抗日社也在群眾中誕生了。
1938年9月28日,崔永健英勇擊斃日本少將,這一事件對東北戰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此,他一直與東北人民並肩作戰,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者,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朝鮮英雄崔龍坤在闊別23年後回到了祖國。 憑藉在中國戰場上的作戰指揮經驗,他在1950年的韓戰中擔任總司令,全權負責指揮戰鬥。
他與中國志願軍一起對抗美軍,在保護國家和人民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的事蹟不僅顯示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也體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熱愛。
他的貢獻將永遠被南韓人民銘記,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崔永健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貢獻得到了朝鮮的高度認可。 1953年,他被授予"共和國副元帥"這個軍銜是朝鮮專門為他設立的,其地位僅次於金日成。
九年後,他被授予人民軍元帥稱號,並於1972年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總統。 他的功績和成就得到廣泛認可和尊重。
1965年至1969年間,中蘇緊張局勢公升級導致中朝關係降溫。 然而,這一切都在 1969 年發生了變化。
這時,擔任朝鮮內閣副首相的崔永建開始了對中國的訪問,這讓中朝關係開始公升溫。 而這種轉變恰好發生在1976年9月19日,也就是這位偉大領袖去世前10天。
崔永健一生,堅定不移地追求革命事業,無論是朝鮮革命還是中國革命,他都全力以赴,毫無保留地付出了一切。
他是乙個共產主義者,既是朝鮮共產黨人,又是中國共產黨人,但他始終只有乙個目標,那就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戰。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