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遼寧省,有一座塔,它的名字叫白玉山塔。
這座塔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白玉山,見證了一段深厚的歷史,並成為那段歷史的象徵。
它的存在讓我們永遠記住乙個道理:如果我們落後,我們就會挨打。
1. 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是 1904 年至 1905 年日本與俄羅斯帝國之間為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背景很複雜,涉及多個國家和政治力量。
當時,中國正處於清朝末期,政治腐敗,經濟萎靡不振,國力嚴重衰退。 另一方面,日本迅速崛起,對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領土和資源垂涎三尺。
1904年2月6日,日本與俄國斷交,7天後,日俄兩軍爆發大規模衝突。 戰爭持續了一年多,以失敗告終。
這場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的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苦難,大量平民在戰爭中喪生,許多城鎮和村莊被戰爭摧毀。
2.“平中樓”。
戰後,日本在亞瑟地區殖民了40年。 為了宣揚軍國主義,紀念在戰爭中陣亡的日本士兵,日本當局決定在白玉山上建造一座塔。
這座寶塔的名字是“大田塔”,它是用日本國內籌集的資金建造的。 在塔的建造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國勞工,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工作,許多人甚至喪生。
塔是668公尺,外觀為圓柱形,由底座、基柱、塔體和塔頂四部分組成。 塔頂的形狀類似於280公釐榴彈炮的炮彈,意思是“永不熄滅”。
整座塔樓的設計充滿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氣息,它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日本殖民統治的象徵。
每年春秋兩季,日本當局都會舉行招魂紀念活動,強迫中國學生參加,以進一步鞏固他們的殖民統治。
3. 不合理的要求
然而,歷史的車輪向前滾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中國人民從半個世紀的屈辱和壓迫中解放出來。
然而,勝利並沒有帶來完全的解放。 作為日本殖民統治的象徵,白玉山塔成為中蘇之間爭議的焦點。 蘇聯曾提議拆除塔樓並將其送回國內重建,但中方拒絕了。
1951年,旅順決定將“標中塔”改名為“白玉塔”,以消除其殖民色彩。 然而,歷史的陰影並沒有消失。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白玉塔數次面臨被拆除的危險。
其中最著名的是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雪夫在1953年訪華期間提出的奇怪要求,要求中國拆除白玉塔,並建造一座更高的紀念碑,以紀念在日俄戰爭中陣亡的俄羅斯將軍。
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中方斷然拒絕。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一再提出要求拆除白玉塔,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消除這種侵略中國的證據。
但好在,儘管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白玉塔最終還是儲存了下來。
四、歷史的見證
如今的“白玉塔”已更名為“白玉山塔”,成為重要的古蹟和旅遊景點。 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前來參觀這座塔,了解其背後的歷史。
白玉塔的存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永遠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安寧生活。
當我們站在白玉山塔下時,不禁思考乙個問題:這座塔為什麼能經受風雨,經得起考驗?
答案很簡單:因為它是歷史的見證,是那段歷史的鐵證,我們不能忘記。
這座塔告訴我們乙個真理:如果你落後,你就會被打敗。
只有不斷努力發展壯大,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