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更新了,問原因,沒有他我懶。 明天我將繼續寫下我為新學期所做的準備和教學。
在做“生意”之前,我想隨便聊聊最近一段時間聽各種報道的感受,真的只是感受,隨便聊聊出了什麼問題,希望大家海涵的朋友。
從我的個人經驗來看,過去 20 年唯一不變的是語言變化無常。 在所謂的漢語教學研究和高考漢語複習準備中,總是只看到新人笑而不聽老生哭。
2019年12月,官方宣布不再修改《高考大綱》,並很快推出《中國高考考評體系》,作為高考複習和備考的指路明燈。 各界專家蜂擁而至,“一芯四層四翼”“情境”等新概念反覆演繹,一旦有人有了新的認識,很快就會引發又一輪“打鼓過花”,傳遍長城南北, 長城內外。當時,《中國高考評價制度》及其解釋備受矚目。 一年後,新教材編纂的新《課程標準》問世,於是“亂戾棄”的戲劇再次上演,各級各類研討報告一定是“三個新背景”,彷彿沒有從新課程標準、新教材、新高考中找到一些新鮮的詞, 而且整個會議變得沒有年級水平,不值得被稱為“研討會”。這個時候,無論是新教材的解讀,還是高考複習策略的討論,“核心素養”,準確地說,“語科核心素養”一定是一道既有色又有味的“硬菜”,“教考聯動”一定是人人都夢寐以求的“好酒”。
然而,在聽了大量熱情洋溢的匯報後,當你我再次開啟教案準備上課時,我們腦海中的興奮中,還有多少還在“蠕動”呢?
當你想付諸實踐時,你發現那些修辭上的所謂策略,其實是沒有參考意義的? 就算想用“漢語學科核心素養”來定下課程的基調,想在“三個新”的背景下,從四個維度構建乙個普通的漢語課,似乎也很難。
以前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梳理和設計課程簡直太棒了。 我們只需要建立“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堂課的靈魂就完整了。 接下來,我們只需要思考學生在上課前或課中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知識才能達到這個目的,而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是“過程和方法”,就是引導學生用“知識和技能”來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但現在,“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公升”、“審美建構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方面,都是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都屬於“能力”層面。 我們如何呈現它? 如果不呈現,或者不能呈現,那麼所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豈不是成了水中的花、鏡中的月亮、天上的城堡?
如今,在高考“無情不考”的指揮和引導下,在各界專家對所謂“情境化教學”的呼聲下,在全國不斷普及的公開課、精品課、精品課,在形式上都做得夠多了。 漢語基礎科目為學生提供了什麼樣的成長? 為什麼小學和中學讀了12年,我還沒有懂語言學?
早在1978年,盧樹祥先生就在《人物》上撰文,苦澀地闡述了漢語教學的缺點,可以概括為四件事:“慢少少,收費差”。 他還懇切地問道:“是不是該研究語言教學的效率,在更短的時間內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樣,著名教育家葉勝濤先生曾質疑:“中文課包含哪些具體內容,應該為學生培訓哪些專案,這些專案應該是什麼順序,哪些是重複和重疊; 不清楚學生每學期要達到什麼水平,畢業後必須掌握什麼技能等等,因此教學要求不明確,教書的老師只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兩位老前輩提出的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答案是否定的。 漢語教學仍然沒有關注和解決語文學科的基本問題,還在做膚淺的陳述和構建“面子工程”,仍然沒有跳出妄圖“以虛脫讓人清澈”的困境。 “暖風燻遊客醉,杭州是汴州”,經過這熱鬧,當你從夢中醒來時,大部分人都會像往往各種潮流一樣退出,只剩下一根雞毛掉下來。
該怎麼辦? 我們還能為語言和學生做些什麼? 讓我回到開頭,回到本文的標題,重新審視一下中國高考考核的底層框架是什麼——“一核四層四翼”。 讓我們再看一下這張曾經流行的圖表:
在今天對閱讀的倡導中,似乎中國教師如果不同意“閱讀的普遍理論”和“閱讀的普遍理論”,就不配當老師。 我不否認中文課在指導閱讀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認閱讀對乙個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我必須說,高考和高考是每個在中國學習和長大的孩子都無法避免的兩座大山,中文成績的高低甚至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生方向。 幫助孩子更從容、更有效地提高中文成績,是一件非常世俗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
既然官方聲稱,在高考命題的底層框架中,“基本知識”和“關鍵能力”是重要的支撐,而試題的“基礎”是重要特徵,那麼我認為,無論我們是在做高考試題的研究,還是在做新課程的設計, 要把這些屬於漢語核心素養“基座”的內容擺在桌面上,放在重要位置。因為這是我們交流思想和價值體現的基礎和基石。
總之,在設計新課程時,首先要考慮這節課有哪些“必備知識”,哪些“關鍵能力”可以培養給學生。
高考題的研究和講解,一道試題呈現的“必備知識”是什麼,學生考的“關鍵能力”是什麼,如果我們的老師能把這兩個基本層次的內容講清楚,而不是絞盡腦汁去捍衛答案,也應該如此。也許可以幫助學生走出“語言就是形上學”的困境。
對於我們老師來說,有些試題的答案顯得特別離譜,比如2023年全國B卷文學課文閱讀《8文字中線條畫部分的描寫,人、牛、犁是怎麼合二為一的,這種藝術效果是怎麼產生的? 請簡要說明一下。 (6分)“如果我們用官方宣布的命題系統來衡量答案,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不是學生和老師的水平不夠,而是提出者在制定試題和設定答案時偏離了自己設定的框架,只考慮如何測試學生的閱讀鑑賞能力(關鍵能力), 忽略了能力中應該存在的“必要知識”。
漢語學科的“基本知識”是我們口頭和書面表達的基本支撐,也是我們與他人、師生、考生與命題、閱卷人之間思想交流和價值碰撞的核心鑰匙。
這適用於測試問題的研究,對於新課程的設計也是如此。
“一核四層四翼”是乙個明確無誤的命題,我們不應該就這樣放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