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是藍色的,地面是綠色的,水是清澈的。
近年來,上海的環境變得美麗。
也更適合生活。
生態文明理論也在不斷深化。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實現“化綠化金”。
在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國際宣傳辦公室聯合製作的系列短紀錄片《大變局》第二季, 溫匯報社、上海社聯、上海社科院正在播出。從學者的角度,闡釋了新時代上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詮釋了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 今天,《綠色幻想》第六期開播,跟隨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杜環正,沿著蘇州河岸漫步感受綠化的巨大變化,走進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展望生態城市的未來。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新時代十年,上海堅持“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理念,在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上海正在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促進各類資源的節約和集約化利用,加快建設廢棄物資源化體系。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上海應該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在“綠色變革”的程序中,上海的綠色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杜煥正。
徜徉在“半馬蘇河”的長風段,從蘇州溪工業文明展示館到新上海兒童圖書館,工業文明的歷史底蘊如今已蛻變成一條迷人的生態活力岸線。 “發掘蘇州河百年工業文明,傳承歷史脈絡,著力發展濱水經濟,促進沿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 ”
杜環正表示,蘇州河和黃浦江兩岸的綠化巨變,反映了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發展的過程。 “蘇州河兩岸百年工業文明創造了無數第一,進入了生態文明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生態文明建設也創造了無數第一。 ”
再過40年,中國將完成發達國家200多年的發展程序。 杜歡正指出,綠色轉型不僅是乙個概念問題,更是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實踐。 “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推動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使城市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更加綠色,我們的產業體系更加綠色。 ”
作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垃圾領域專家,杜煥正見證了資源迴圈利用行業一路走來的巨大變化和無限前景。 他說,物理學中有物質不朽的定律,世界上有多少新事物,就有多少舊事物,這些東西是可以轉化的。 通過資源迴圈產業,舊物變新物,構成閉環迴圈,是社會綠色轉型過程中產業發展的需求。
他分析說,作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目前我國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的產業規模約為5萬億元,也是上海新一輪綠色轉型的新興產業,“迴圈經濟做得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碳減排的貢獻高達45%。 杜煥正認為,上海應該在這些產業領域佔據制高點,使經濟增長模式從資源依賴型、產能擴張型向技術型產業發展模式轉變,帶動國家綠色轉型,也引領全球綠色轉型。
從英國引領的歐洲工業文明,到美國引領的美洲資訊革命改變世界,輪到以中國、日本、南韓為首的亞洲,以綠色革命引領世界新一輪發展。 中國應抓住這一程序中的機遇,推動中國下一輪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
作者: 聯合製片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國際宣傳辦公室、溫偉報、上海社聯、上海社科院,策劃:王偉松、稱恆、沈亮、王偉、應玉超、吳學明,製片人:吳學明, 應玉超,製片人:王偉導演:溫蝶,攝影:陳龍、張婷、周俊超、王景成、邢千利編輯:穆鐸、王天賜 統籌:**馮趙樂翻譯:郭北霞金 編輯:**馮 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