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談談對比鮮明的童謠
對比是文學創作(包括童謠)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就是將對立的事物或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比較,使讀者能夠分辨好壞,明辨是非,在比較中感受好與壞。 採用對比手法,有利於充分展現事物的矛盾,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使形象更加鮮明,感覺更強烈,更令人印象深刻,給人以教訓和啟示。
與其他形式的兒歌相比,兒歌相對較少,比如《網上衝浪》(齊萬凱):“小蜘蛛,上網”。 什麼網路? 蜘蛛網。 你在網上做什麼? 上網查詢口糧。 小剛,上網咖。 什麼網路? 網際網絡。 你在網上做什麼? 去上網衝浪。 作品通過蜘蛛與幫派、蜘蛛網與網際網絡的對比,甚至上下方向、起點的低與高等,生動地展現了傳統蜘蛛只為了填飽肚子而上網與現代小剛在網上追求科學之間的天壤之別, 這說明我們要與時俱進,熱愛科學,做新時代的好兒子。
與兒歌相比,它們可以分為兩大類:交替和分段。
Alternate 是交替表示要表示的兩個物件。 例如,《汽車與飛機》(徐朗):“汽車滴答作響,飛機嗡嗡作響。 汽車在地面上奔跑,飛機在空中奔跑。 汽車抬頭看飛機,飛機看起來像乙隻小蜻蜓。 飛機俯視著汽車,汽車看起來像乙隻小甲蟲。 作者交替演繹汽車和飛機的表達方式,從聲音的對比到位置的對比,再到透視與感覺的對比,綜合運用聽覺、透視與感覺,再加上恰當的比喻,清晰地展現了兩種交通工具的不同特點, 汽車和飛機,這對孩子學習辨別和掌握汽車和飛機的相關知識很有幫助。
分割就是把兒歌分成兩段以上,一段寫乙個賓語,前後對比。
兩部式比較的兒歌比較常見,如《小嬌嬌》(叮歌):小嬌嬌膽怯,看見毛毛蟲,媽媽叫; 小雞,跑進來,一口吞下毛毛蟲,咯咯地笑。 通過對比,童謠生動地刻畫了膽小嬌嬌和勇敢的小雞寶寶的形象,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發:就算是小雞不怕小蟲子,我們還害怕嗎? 所以,要像小雞一樣勇敢。
再比如《親親一口》(陳敏):親親好媽媽,嗯,好香! 親好爸爸,啊哈哈,鬍子扎了! 通過對比,童謠中嗅覺和觸覺的運用,生動地體現了爸爸媽媽臉上的不同特徵,賦予了“我”不同的感情,媽媽的溫柔和爸爸的嚴厲從感覺上非常明顯。 我們再來看看兒歌《紅包》(王元兵):“大年初一,娃娃開心地笑了。 稅務局局長接過紅包,雙手顫抖,心跳加速。 同樣是“大年初一收到紅包”,乙個“娃娃開心地笑”,乙個“手顫抖心跳”。 為什麼? 作者沒有告訴讀者,耐人尋味。 父母可以補充說,他們不應該要求他們不想要的東西,否則“他們的手會顫抖,他們的心會跳動”。 ”
三部曲的形式比童謠還少,比如《學游泳》(高恩道):“我站在水邊,水浪嘲笑我:害怕! 恐懼! 恐懼! 我脫下襯衫,海浪向我招手:下來! 下! 下! 我跳進水裡,海浪讓我振作起來:划船! 抓! 抓! “這件作品對比了擬人化的水波對我不同表演階段的態度,生動地展現了我從膽怯、恐懼到考驗和體驗的成長和進步。
從上面的例子中,不難看出對比童謠呈現出幾個鮮明的特徵:
首先,應該有兩個或多個物件或乙個物件的兩個或多個方面。 物體之間應該有明顯的區別,否則形狀不會形成對比。
其次,在段落中,一般採用分段使用,大部分是兩段,前後形象清晰生動。 而且乙個段落最好有四個句子,否則不是很清楚。 如上所述,“紅包”等同於“大年初一收到紅包”,乙個“娃娃開心地笑”,乙個“手顫抖心跳”。 為什麼? 作者不解釋,孩子不理解。 因此,童謠一聽就應該理解。 兩句話是不夠的,所以再來兩句話。
第三,在句子結構上,它應該是對稱的或大致對稱的,乙個賓語說幾個詞,另乙個賓語也說幾個詞。 “紅包”是兩句話,《學游泳》是三句話,“上網”是四句話。 一般來說,四句話是大多數。 此外,乙個物件講的是某個方面,另乙個物件也講了某個方面。 例如,“Internet”表示 Internet 訪問; “Kiss a Kiss”都說 kiss a kiss; “紅包”都說紅包是可以接受的。
第四,在內容上,要在某一方面進行比較,如好與壞、對與錯、好與壞、高與低、高與俗等。 否則,就不是一首對比鮮明的童謠。 “小嬌嬌”是膽怯與勇敢的對比,是優缺點的對比。
最近,一位作家寫了一首比較兒歌《賣水果》:“爺爺忙著賣水果,一天就賣了一小籃子。 我哥哥也賣大蘋果,坐在電腦桌前。 今天滑鼠咔嚓一聲,明天車子就來搶水果了。 ”
根據以上比較童謠的特點分析,比較童謠的優點與比較童謠相符或大致相符。
第一、第二、第三三個特點,特別是在內容上,通過對比,突出表明網路銷售比傳統銷售要好得多,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但是這首歌也存在幾個問題:
一是物件選擇不準確。 作品是用孩子的聲音寫成的,“哥哥”和爺爺相比太年輕了,不符合客觀現實,可以用“爸爸”代替。
二是句子不對稱。 第乙個物件是兩個句子,後乙個物件是四個句子。 鑑於這兩句話含糊不清,可以擴大到四句話。
三是對比方面,在描寫和刻畫上足夠全面生動。
因此,作者嘗試進行以下更改:
賣蘋果“:”爺爺把賣蘋果搞得難,看到路人大喊大叫。 喉嚨喊嘶啞效果差,一天只賣出一小筐。 爸爸也賣大蘋果,坐在電腦桌前。 老鼠沉默了,汽車滴答作響地抓住了水果。 ”
這樣一來,就有了人物、場景、聲音、感情,不僅有老與少的對比,有農耕時代與網際網絡時代的對比,有傳統銷售渠道與現代網購方式的對比,有銷售效果的對比,又有地位、聲音、工具的對比,作品顯得更加飽滿, 具有強烈的立體感,畫面栩栩如生,隨時可以出來,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創作對比童謠並不難,只要掌握了以上方法,就能寫出符合標準的對比童謠,突出所見所思所想。
祁萬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