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南之戰前,朱棣叛亂的徵兆越來越明顯,謀士們勸建文帝先發制人,但建文帝猶豫不決,最後落得終生下落不明; 司馬懿高平嶺換人前,謀士們一再勸曹爽先發制人,但曹爽猶豫不決,最終被殺; 在將軍何進宮之前,袁紹勸他先出手除宦官,何進猶豫不決,最後落得......不同的地方
談史、以弱打敗強者,除了羨慕弱方的才華外,大家一般都會感嘆強方在優勢上猶豫不決,無所作為,白白錯失良機。
不管對方是白痴平庸的皇帝,還是剛毅的將軍,在關鍵時刻,似乎都會變成懦弱膽小的人,變得猶豫不決,無一例外地掉鍊子。
原因其實很簡單:乙個人再厲害,也是人。
任何冒險的行為都是一場賭博。 如果你贏了,你會賺很多錢,如果你輸了,你就會破產。 在很多情況下,弱者比強者更堅決、更絕望,不僅是因為他們比對方更有決斷力,還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顧忌。
既然一開始就什麼都沒有,既然三族隨時可能被消滅,為什麼不賭,本身就沒有賭注。
但如果你身居高位,一頭紮進了溫柔的鄉鎮,大多數人肯定不會想著再賭一場大賭,而是想著如何保持現有的結果,如何盡可能地緩和矛盾,如何盡可能地維持現狀,如何避免一場冒險的賭博。
其實,擁有這種求穩的保守心態的不僅僅是強者一方,在君臣的關係上,朝臣們不願意冒險,希望君王格外仁慈,最後被殺的人不少。
不是他們不懂政治的殘酷,而是當他們有了政治的殘酷時,他們選擇保守,這是人的本性; 也正是因為選擇太重要,我一直在想太多,想得太多。 也許歷史從來都是關於國王的成敗,但這絕不是後來批評家口中的一句簡單話,優柔寡斷。
人們的態度會不同,但也沒有對錯之分,因為時代和地位不同,適用性也不同。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偉人,但偉人也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並不是因為他們像自己一樣。
有時候,做你自己就足夠了。
像你自己一樣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