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昌 (1937.)1.30-2020.9.7)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一流系統整體、防空與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我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創始人和開拓者,防空系統研究和三代防空裝備的實踐者、開拓者和規劃者,取得了多項重大科研成果, 為中國國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1月30日)是陳定昌院士的生日,讓我們一起緬懷陳院士。
回顧自己幾十年的航天生涯,他曾自言自語,自己沒有超前思考,而是喜歡從大局出發,考慮問題時的國家大局。 “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為實現'中國夢'做更多的工作。 ”
始終站在時代前列、思想超前的陳定昌,畢生追逐夢想,推動我國空天防禦體系建設,開啟中國空天防力量建設新篇章。 他奉獻報國、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後人銘記和學習。
放棄文學和理性,投身國防
1937年1月,陳定昌出生於上海,同年11月,上海淪陷,陳定昌一家逃往江蘇揚州。 從年輕時起,飽受國家毀滅和家人死亡之痛的陳定昌就立志報效國家,立志“長大後投身國防,讓中國人不再被欺負”。
年輕時意氣風發的陳定昌。
為了實現成為科技強國的夢想,陳定昌毅然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文學,選擇了科學。 195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送到北京的蘇聯留學預科,隨後,由於蘇聯單方面取消赴蘇留學名額,500餘名學生直接進入國內大學,其中清華大學300餘人,北京大學200餘人。按照申請意向,陳定昌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系,開始了新的大學生活。
從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系畢業後,陳定昌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院第二分院工作。 從此,陳定昌與航天結下了厚厚的緣故,開始了追逐航天飛彈夢想的傳奇人生。
陳定昌在蒙古包前。
以創新為鋒利,克服障礙
20世紀60年代初,雷射技術開始出現。 錢學森提出:雷射能不能像無線電一樣作為訊號源,也可以用於各種探測和制導應用? 這個“雷射題”終於交給了陳定昌。
經過幾個月的資料研究和研究,陳定昌給出了兩份報告,肯定了雷射確實是乙個方向。 聽完匯報後,錢學森當場決定,“在航天領域,要把雷射和無線電放在同等位置發展。 結果,前期研究任務變成了乙個前期研究專案。
由於雷射雷達剛剛起步,利害關係很大,錢學森親自主持了這項工作,於是七機部、中科院等三家單位共同攻關,二十多歲的陳定昌被任命為專案負責人。 為了讓專案盡快得到檢驗,陳定昌每天要跑五六臺機組,彷彿精力充沛。 這項工作讓陳定昌深刻認識到,科學就是創新,只有不怕困難,才能有所作為。
最終,LiDAR專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該專案打造了全球首颱雷射雷達原型機,以詳細準確的測試資料突破了“四大科學原理”的侷限,研發出了中國第一台全反射雷射雷達,領先美國林肯實驗室很多年。
雷射雷達專案的出色表現,只是陳定昌前瞻性眼光和創新勇氣的初步體現。 1996年擔任首席科學家後,陳定昌率先深化了該領域的發展戰略研究,提出了新的目標。 一方面深入一線,帶領團隊運用航天系統工程的方法梳理目標,梳理關鍵技術,通過實驗不斷縮短與目標的差距; 一方面,他極力爭取各方的支援,甚至還簽署了“軍令”。 領導們充分肯定了他的科學思想和他和他的團隊卓有成效的研究,認為“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非常重要”,這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
陳定昌認為,創新要聚焦關鍵技術、方式和方法,要著眼於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就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要有前瞻性,要抓緊關鍵技術研究、關鍵技術整合,才能開發出更精良的裝備。 他的指導思想保持了技術的優越性,也使他所從事的空天防禦事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1992年,陳定昌(左一)在試驗基地與黃偉祿院士(左三)、徐乃明院士(左二)、王尚虎(右一)討論問題。
性格和學習,願意成為階梯
陳定昌始終以“不計得失,無私奉獻”為人生座右銘。 面對成就,多考慮別人的貢獻,面對失敗,試著考慮自己的責任。 他始終站在中國航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制高位,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和大膽使用,用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超前的思想,為年輕一代的指揮員保駕護航,培養了一大批能勝任重要任務的科技高手。 先後培養了20多名國家重點型號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10多名院士增選人選和一大批技術骨幹,主導和帶動了30多個相關專業單位的發展,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現代化裝備的建設。
陳定昌晚年仍關心航天事業,作為科委高階顧問,為航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寶貴經驗,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戰略規劃、各類模式的開發和人才培養提供建議。 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陳定昌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主持集團發展戰略研究工作。 主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20年前航天模型開發支撐專業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參與2030年前國防技術與先進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先進裝備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他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摘自《中國航天報》**
中國航天科技委.
科技**“***中國航天科工第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