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牧.
在硬化的地面上欺詐性地覆蓋土壤,並以臨時移栽甘蔗和定點射擊的形式虛假舉證,將209畝的養殖坑和池塘作為耕地進行調查......違反規定日前,自然資源部公開公布了16起耕地調查典型案例,涉及7起典型造假問題和9起因缺乏嚴肅性、控制不嚴等原因導致千畝以上耕地面積錯誤典型案例。
耕地保護是我國的一大課題,事關國家糧食安全。 要採取硬措施“長牙”,全面夯實地方各級黨委責任和做好耕地保護,嚴格考核和追究生命責任,確保18億畝耕地名副其實。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國家自然資源監督管理局對2023年全國土地變化調查開展專項檢查,重點關注耕地流入和流出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年度土地變化調查結果中的耕地資料是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據,以保證準確性和可信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耕地保護、耕地型別變更等舞弊行為,以及因相關工作不嚴嚴把關而造成資料錯誤的行為,不僅需要及時糾正,而且違法行為也必須依法依紀處理。 此次相關典型案例的通報,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從實際情況看,有些欺騙問題性質惡劣,工作不認真、關門不嚴謹等問題具有代表性,需要高度重視。 比如個別地方和有關部門組織、系統性違反變更規律,以騙取手段逃避監管,虛增耕地; 再比如,在一些地方,出現了發現問題、突擊整改、簡化、“一刀切”的情況。 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土地變更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這也從一方面表明,要守住耕地“紅線”,就必須警惕各種非法占用耕地的行為,防止欺詐等行為,以嚴格的監管執法和強有力的監管,加大對非法占用和破壞耕地的打擊力度。
公開流傳典型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得出推論。
第三,防止絲毫。 這就要求各地區採取行動,全面排查問題,及時發現並組織整改,切實圍繞重點環節,落實重點任務,強化重點措施,遏制非法用地問題萌芽。 同時,國家自然資源監督機構也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持續開展督查,嚴肅督查懲治舞弊、嚴肅查處等問題,更好地服務於耕地保護考核,確保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有效。
此外,舞弊、工作不認真、管控不嚴等問題,與部分地方耕地保護意識不足、新發展理念落實不力、政策落實偏差密切相關。 問題越突出,越要堅持標本兼治,不僅要通過監督執法等制度性渠道,做到監管執法要嚴,更要樹立“保護耕地如保護大熊貓”的堅實思想觀念。 從根本上說,只有讓保護理念真正扎根於我們的頭腦中,讓“長牙”措施行之有效,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靈活、操控,才能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耕地保護任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加艱鉅。 這就要求“每一寸土地都要爭奪”,“一寸土地都不讓步”。 如果繼續夯實耕地保護責任,永不讓步,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嚴格考核、問責、嚴格監督,這些騙取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耕地保護的水平和能力也會提高到乙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