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應該受到審判,即使他不能被判處絞刑,他也應該被軍事法庭審判,天皇制度被廢除。
然而,裕仁天皇通過賄賂麥克阿瑟“避死金章”逃脫了審判,保留了天皇制度,他仍然坐在王位上。
這是乙個公平的結果嗎? 麥克阿瑟為什麼要接受裕仁天皇的賄賂? 他收了多少錢讓他違反道德? 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為了公正地判斷天皇的罪行,有必要澄清日本裕仁天皇是否應對這場戰爭負責。 在兩點上,答案是肯定的**:第一,裕仁天皇並不是乙個真正的“政治外”君主,而是掌握著很大的權力,並深入干預日本政治。
等到他繼位的時候,之前推翻皇帝的九元首政制度已經崩潰,只剩下他們乙個無力干預他的西園寺公王。 這使得裕仁的權力空前強大,足以改變日本的錯誤路線。
在盧溝橋事件發生時,日本有機會避免戰爭,但裕仁天皇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事發後第四天,他親自批准了增兵華北的計畫,並給予撥款和大批兵力的支援,使日軍得以擴大規模,中日衝突公升級,最終導致了侵華戰爭的爆發。
坦率地說,裕仁是侵略中國戰爭的主要執行者。
裕仁天皇在侵略中國戰爭期間的最高權力體現在他在 1926 年至 1945 年間更換 19 位首相的能力上。 然而,這樣一位擁有強大權力和對國家控制的君主並沒有在那場罪惡的戰爭中逃脫責任。
事實上,裕仁是侵略中國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推動者。 他命令日軍將部隊調往上海附近,並沉溺於駭人聽聞的南京大**的製造,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
此外,裕仁還批准了總參謀部的“加速實施南進政策”,並通過了對美英戰爭的指導方針,最終發表了宣戰令,導致更多國家捲入戰爭。
滑稽的是,參加上述兩次會議並承擔處決責任的**和軍事人員已被起訴和定罪,而罪魁禍首裕仁卻幸運地逃脫了審判。
他不僅沒有遭受被絞死的厄運,反而繼續穩坐皇帝的寶座,保住了家人"寶座"並成為一體"勝利者"。是美國代表麥克阿瑟救了他。
麥克阿瑟為什麼選擇保留裕仁天皇? 有一種理論認為,他考慮到了日本人民的意願,害怕引起公眾的憤慨。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946年,美國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日本民眾對天皇的態度。 根據調查結果,只有4%的人表達了對天皇的擔憂,其他大多數人則持冷漠態度。
日本的報紙和雜誌甚至開始刊登天皇被送上絞刑架的漫畫,而人們卻麻木了,似乎無動於衷,甚至伴隨著“哦,那又怎樣? ”
這表明二戰後的日本已經陷入了“匍匐”狀態。
戰後,日本人因家園破碎和生活條件惡劣的雙重打擊而陷入混亂狀態。 而剛剛走出“一億塊玉”政策的陰影,他們已經失去了當初的目標。
對他們來說,唯一重要的是生存。 在這種情況下,將裕仁視為戰犯並將他送上法庭接受懲罰是完全合適的。 但是,美方並沒有將裕仁視為威脅,而是想把他當作傀儡,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美國的利益。
很多人可能認為裕仁掌權,應該是乙個“精明”的人,但實際上,他的能力並不突出。
他從小就被送到川村淳吉海軍中將的監護下,表面上是為了培養他的武魂,但實際上這是他的老謀士對他的一種控制手段。
雖然他上台後掌握的權力巨大,但他自私多疑、心胸狹隘、無能的性格使他無法控制國家。 最終,他不僅沒能糾正明治維新後日本四種政治制度的弊端,而且失去了父權統治苦耕細緻的成果。
更糟糕的是,他還將日本帶上了戰爭的道路。 歸根結底,美國人看穿了他無能的本性,否則他肯定會受到審判,然後讓當時只有12歲的明仁親王登上王位。
然而,美國人並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們認為當時的皇帝比皇太子更能控制。 當然,美國在保留裕仁天皇和天皇制度的問題上給予了麥克阿瑟很大的自主權。
正是麥克阿瑟讓裕仁逃脫了正義。
麥克阿瑟的到來不是裕仁的要求,而是不請自來的歡迎。 當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日盟軍司令部最高司令官的訊息傳出時,裕仁已經開始策劃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希望能給麥克阿瑟留下深刻印象。
1945 年 8 月 30 日,麥克阿瑟抵達日本,他確實對日本的盛大歡迎感到驚訝。 然而,這一時期的麥克阿瑟似乎更願意嘗試裕仁,因為這在當時幾乎是全世界的普遍呼籲。
然而,日本天皇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逐漸改變了麥克阿瑟的看法。
裕仁天皇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合作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 他不僅全力配合麥克阿瑟將軍的工作,而且還自願交出日本在菲律賓的儲備,以及他的個人財務賬目。
雖然確切的數額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乙個國家和統治者的財富積累是相當可觀的。 此外,裕仁天皇為了生存,甚至不遺餘力,在1946年元旦,他發表了《人類宣言》,否認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不具備神性,令人欽佩。
這個東西,叫做“天皇的神性”,其實是日本幾代天皇精心打造的。 其目的是使天皇的統治更加穩定,使日本人民更容易受到操縱。
然而,裕仁為了保護自己,維護天皇制度,居然出賣了所有的祖傳財產,甚至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東條英機和近衛文美郎,稱自己只是乙個“傀儡”。
這實在是太荒謬了,乙個傀儡怎麼可能有能力用一句話就改變丞相? 最令人氣憤的是,裕仁還把731部隊的所有研究成果都送給了麥克阿瑟,煽動美國發動細菌戰,這是對人道主義的嚴重侵犯。
但似乎被裕仁的誠意所打動,麥克阿瑟最終於 1945 年 9 月會見了天皇並確認了他的地位。 此後,麥克阿瑟開始扮演天皇的“保護者”角色,讓裕仁終於逃脫了法律的審判。
有人猜測,麥克阿瑟幫助日本人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對裕仁的善意。
東京審判的公正性受到質疑,因為盟軍司令部,尤其是麥克阿瑟,對審判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其更像是政治干預而不是法律審判。
在麥克阿瑟等人看來,保護日本裕仁天皇,維護日本天皇制度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因為這不僅可以維護日本的穩定,還可以幫助美國從中獲得最大收益。
同時,也有一些人與麥克阿瑟站在同一邊,比如日本老官僚和A級戰犯集團。 前者為了維護自己的階級利益,想要保住皇帝和皇室,把他們當成“替罪羊”擺在自己面前。
另一方面,後者將皇帝視為他未來復出的基礎。 畢竟,儘管甲級戰犯負有罪責,但他們所信奉的軍國主義並不止於此。
有了這些人的配合,麥克阿瑟保護裕仁就容易多了,他自然也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所以,這就是最終結果。 那麼,如果東京審判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因素,只是一場簡單的法律審判,日本天皇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
會有絞刑架的威脅嗎?
讓我們來看看威廉二世的做法。 作為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王國的最後一位君主,他最出名的可能是他在閃電戰計畫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計畫中的領導,尤其是後者,其影響至今仍能感受到。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他被迫撤銷了這兩個頭銜,並頒布了退位令,宣布他將放棄國王和皇帝的權利,並將他免去所有職位。
在《凡爾賽條約》中,威廉二世被明確定義為戰犯,必須依法審判。 然而,由於他與荷蘭女王的親戚關係,他設法逃到了荷蘭,這個國家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
然而,雖然他暫時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生活並不容易。 他的妻子於1921年病逝,同年他的小兒子因抑鬱症自殺。
威廉二世的晚年飽受折磨,最終於 1941 年在多倫多去世。 從威廉二世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裕仁可能沒有被送上絞刑架,但無論如何,他都會被歸類為戰犯並承擔責任。
皇帝制度不應再保留,而應徹底廢除。 裕仁作為戰爭的策劃者,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而不是將罪行轉嫁給甲級戰犯,讓他逍遙法外。
最後,日本天皇和23位擔任高階將領的皇太子也受到保護,沒有受到起訴。 雖然裕仁在1989年因病去世,但他的錯誤並沒有消失。
正義和面對歷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
南京的歷史永遠不會被遺忘,每一滴血都是國難十四年中歷史的見證。 在東京審判中,梅如嬌堅信,“我不想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的血債壓在無辜的日本人民身上,但我堅信,不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未來的災難。 ”
因此,他堅決主張對七名戰犯進行公正審判,並成功地為他們爭取到了死刑。
我們應該銘記那段英雄的歷史,感謝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的英雄們。 他們的拼搏精神值得永遠銘記,因為正是他們的奉獻為我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