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地隅,相識半散,一壺渾濁的酒滿滿歡喜,今晚別做夢冷。 ”李叔桐創作的《告別》中的“半散熟人”這句話,就是他創作這個詞的背景。 而這裡的“熟人”,正是李叔出家後至今仍記得的“天下五友”之一的徐煥元。
“天下五友”分別是徐煥元、袁希蓮、張小樓、蔡曉祥和李樹彤,這個五人組合在當時的上海“聲名鵲起”。 據說,當時上海人只要提到“天下五友”,都互相稱讚。
在那個時代,“天涯五友”就像星星一樣。
“天下五友”第一次見面是在1898年,那一年李叔同剛到上海。 這一年,中國發生的最大的事情是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百日維新宣布失敗,李叔通因被懷疑是“康良同黨”而被迫從家鄉天津逃往上海。
那一年,天賦異稟卻沒有出大戲的李大爺,同年才19歲。
李大爺一向特別關心救國救民,對世界的同情心比常人還要強烈。 這從他出家後仍然支援抗日運動的事實中可以看出。
據有關史料記載,李叔通之所以在百日維新失敗後受到牽連,是因為他曾公開表示“舊中華帝國不改法就無法生存”,甚至還刻在了自己這邊的一本書:"南海康軍(康有為)是我的老師"。
那麼,李淑同為什麼會選擇上海作為當時的避難所呢? 答案是,在各方面都和他當時居住的天津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李家在上海的神勝玉騫莊有乙個內閣,在那裡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吃穿。
到達上海後,李樹同在法租界卜一帶租了一套房子,也就是今天的金陵東路一帶。 如今,這個地方居住的多半是普通人,但那個時候,非普通的政要是不能住在這種地方的。
因為李家在上海等地有很多產業,李淑彤自然可以隨意過上富貴的生活。 平日裡,他的伙食生活費都處於上等人的水平。
卜家附近靠近城市的南部,那裡是文人居住的地方。
早在李叔通抵達上海的一年前,“天下五友”的其餘四位成員,即當時的寶山著名學者袁希蓮、江陰書法家張小樓、江灣儒醫蔡曉祥、華亭詩人徐煥元,就成立了城南文學社。
作為上海詩文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徐煥元每月組織文人聚會,偶爾組織訪客,為徵文提供獎品。
李淑彤因為那篇論文,最先聯絡了徐煥遠等人。 李大爺之所以為文社做貢獻,至今還不得而知,現在世人只知道他的幾項貢獻得到了文社內部人士的好評,很快,他們就正式邀請他加入文社。
1898年底,李樹童第一次去城南文社上課,那天,他戴著一頂中間有白玉的天鵝絨碗帽,一件緞子長袍,一件弧形背心,後面繫著一條肥辮子,底部繫著一條緞帶, 和雙梁厚底鞋。這穿得優雅,不是一流男生,還真學不了。
當李樹桐站在徐煥遠等人面前時,他們只覺得他英姿颯爽,氣勢磅礴。而李大爺在談話中的風度,更是讓他們佩服不已。 那天,許煥遠等人有一種恨他的感覺。
李樹通的第一堂課是當時的宋朝儒學大師張朴友寫的,題目是:“朱子學問來自延平,景主的目的與延平不同,與連溪不同,試著評價他的理論”。
李淑彤在天津的時候就從事性工作,這樣的話題自然不會打擾他。 李淑彤第一次被張蒲友評為:“優秀文筆,排名第一”。
經過幾次接觸,被李大爺的作風和才華所折服的徐煥遠決定在城南留出一部分茅草屋,邀請家人搬進來。
在徐和李相識的第二年春夏之交,李叔同真的帶著家人住進了城南的茅草屋裡。 徐歡元還特意在李書房裡掛了一塊“李璐”的牌匾,李書彤後來的“李璐師傅”的綽號就是由此而來的。
搬到城南茅草屋後,李大爺心情特別好,曾在《清平樂,禮物徐幻園》中遇見知己後,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
強者與強者的碰撞從來都是珍貴的,從此,因為幾位文藝人才經常一起交流學習,他們的創作靈感一天比一天強。
在結識“天下五友”後的一兩年時間裡,李叔同先後在城南茅草屋裡寫了《李祿詩鐘》,在篆刻《李祿銀普》等篆刻中寫了編年史詩集《辛周北伐淚墨》等,這些作品出版後, 李樹彤在上海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李淑彤和徐煥遠雖然成長背景不同,但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名門望族,都熱愛文學,喜歡讀書、喝酒、遊名山游水。 後來,在李樹通的影響下,其他四人逐漸對佛教文化產生了興趣。
閒暇之餘,李大爺也最喜歡詩歌和唱歌,李大爺還特意給“天下五友”名醫之一蔡曉祥寫了一組詩《給蔡瀟湘的戲劇》。 蔡曉祥出生於中醫世家,擅長治療,著有《**要點》《女人的秘密》《藥方秘錄》等。
因為上海天下沒人,蔡曉祥的“生意”好到超乎尋常,李大爺見到他也忍不住偶爾調侃他,說他“真是羨慕得像個快樂的人,大家都叫他先生。 顧名思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蔡曉香被女病人圍著,整天叫“先生”,真是福氣。
在《蔡瀟湘的戲劇》的一首歌中,李淑彤也直言不諱地說,蔡瀟湘“願意用天上的靈丹妙藥來治癒人間短命的花朵”。 ”
不知道蔡瀟湘是否真的如李淑彤所說,“我要偷取長生不老藥,醫治世間短命的女人”,但李淑桐與他極為親近,我們已經從詩中瞥見了一兩個。
據說蔡曉祥一直很珍惜李樹彤的戲作,他非常喜歡這些半開玩笑的“歌聲和聲”。
像這種“唱和聲”,李淑彤和許煥淵、袁希蓮、張小樓也經常有,但因為時間久遠,這些“唱和聲”的詩散落一地,消失不見。
除了唱和聲,李樹彤和其他天涯朋友最常做的是討論救國救民之道,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時事,談起激動的時候,也會當場吟誦詩歌。
也正是因為這種憂國心憂民的心,李大爺的詩才與同時代那些單純表達情感的詩完全不同。 後期,隨著佛性在李樹桐體內逐漸顯現,徐寰元等人也受到了感染,他們甚至開始發揮寫作的作用,補偏惡,使人心轉惡善,這也為他們後來與佛陀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人們說,世上沒有不散去的盛宴,像“天涯五友”這樣的美好存在,總有一天也會散去。
1901年,“天下五友”之一的張小樓受東文館聘用,赴揚州。 不久後,李大爺考上了南洋公學的特班,徐煥媛開始在海浬打拼,袁溪蓮當上了正式......
“天涯五友”漸漸無形中瓦解,但那些年對他們所有人的影響一直存在,他們的友誼一直沒有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涯五友”的解體,是五人命運轉折點的開始。
短短十幾年時間,他們五人經歷了各種滄桑:李叔到多地讀書,在經歷了母子倆的離世後,獨自前往日本讀書; 徐煥遠的事業也經歷了幾波波折,其間經歷了幾次生死抉擇; 袁錫蓮在丹陽當官後,見識了官場的詭計; 蔡瀟香是一名醫生,但她經常被各種疾病折磨......
1912年,“天下五友”之一的蔡曉祥病逝,享年49歲。 從此,“世界盡頭五友”只剩下四個人。 蔡瀟湘的英年早逝,對其他四位朋友來說是乙個很大的打擊,李叔桐聽到他去世的訊息,連幾天都沒吃一滴公尺飯,後來,他還為這位知己寫了無數的哀悼詩。
1913年,蔡瀟湘逝世一年後的乙個冬日,上海下起了一場大雪,把老上海襯托得格外淒涼。 李書桐忽然聽到門口傳來熟悉的喊聲,他和葉紫小姐出去一看:是他的朋友許環媛,好久沒見到他了。
見到朋友後,李大爺自然很開心,但就在他準備請他進屋的時候,徐煥遠突然爆出一句話:“叔叔和哥哥,我家破產了,我們待會兒再開會! 說完這句話,徐煥遠轉身踩著雪就走了。
徐寰元還有話要說,但怕李樹桐看到他的眼淚,只好哽咽著轉身。
聽到這句話的那一刻,李樹桐徹底愣住了,一時間就像是五道霹靂。 他試圖阻止他,但他的喉嚨發不出聲音,他只是看著他的背慢慢消失在雪地裡。
那天,徐煥遠離開的時候,站在雪地裡的李樹彤想了很多,他想起了他們曾經一起寫詩畫的場景,也想起了他們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只是在那一刻,他清楚的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在葉小姐的催促下回到屋裡後,李樹彤的臉色依舊凝重如霜。 過了很久,他才掙扎著吐出“彈奏一首歌”這幾個字。 葉子小姐微微點頭,然後坐下彈奏曲子,當歌聲響起時,李樹彤的眼淚終於流了下來。
在略帶淒美的樹葉聲中,李樹桐淚流滿面地寫下了“長亭外,古道旁,草綠了。 問你什麼時候來,來的時候不要徘徊”。
創作結束後,李樹桐坐在椅子上,他直覺地感覺到:“繁華終將隕落,如夢無影無蹤。 在他的腦海裡,他腦海裡還浮現著許歡圓在雪地上離開的背影,那場面真的是:“就像乙隻吃光了所有食物的鳥兒,扔進了森林,茫茫的白茫茫的土地真是乾淨”......
第二年春天,李樹同從杭州來上海度假,路過茅草屋舊址時,感慨地看著半荒蕪的茅草屋。 許煥遠讓他在已故妻子宋真畫的花旗上題詞,李淑彤用筆寫了:
“對死者的恐嚇是不行的,生者的悲劇,談短,哀悼。”寫完之後,許煥遠看著這些台詞,心中公升起了無限的悲傷。
四年後,李大爺毅然決然地在杭州虎袍寺出家。 出家的時候,徐煥元等人並不知道。 當這個訊息傳到徐煥遠的耳朵裡時,他大吃一驚,想著寫一封信勸他回人間。 想了一遍又一遍,幾次提到筆,他終究還是不相信。
在隨後的幾年裡,“天下五友”中除李叔同之外的三位朋友雖然都在天下,但都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袁希蓮是五位朋友中的老大,入職後曾在天津、杭州、武昌、丹陽等地擔任司法官多年,也是五位朋友中受李樹同影響最深的一位。
據史料記載,李叔同曾向有志於出家前出家的他推薦一本《安世泉書》。
《安史書》是清代周安石所著,高僧銀光大師曾極力推薦此書,李叔同大概是在銀光大師的影響下讀過這本書的。
在這本書中,周安石以旁白的方式講述了慈悲的重要性,在整本書中,安石教導人們因果報應的真相,他甚至談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善。
李樹彤當時的初衷是希望他的朋友能通過這本書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和業力,從而幫助他審判和審判案件。
當書交給袁錫蓮時,李樹桐也說了一句話,他說:“你前世是和尚,今生記得繼續修行,以慈悲心感動眾生。 ”
袁希蓮一向是李叔的閨蜜,他的話自然很容易聽。 收到這本書後,他開始日夜研讀,很快就明白了佛法的和諧和佛權的巨集偉。 這時,想到那天李樹彤的話,他突然意識到,學佛已經是一件當務之急了。
所以,李叔走後不久,袁錫蓮居然在官府裡設了一座佛殿。 他的下屬們驚奇地發現,每天早上,他們的老闆都開始跪下念大悲告白。
可以說,此時的袁錫蓮雖然還在天下,在官場當官,但實際上已經皈依了佛教。
袁希蓮開始拜佛後,一直把銀光尊者當成自己的師徒,一直用佛法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無論身在何處,每一次面對案件,他都會盡最大努力追查真相。 在此期間,他甚至重審了無數冤假錯案。 過了很久,當地人都叫他“大青天”。
慈悲真的能祝福人嗎? 這個問題一般人很難回答,但在歷史上,袁希蓮似乎真的是用同情心幫助了百姓。
袁錫蓮在丹陽上任時,城裡發生了火災,因為火勢大,井水用完了。 面對這種情況,本想哭不流淚的袁希蓮,為了滅火,只好默念大悲咒對火。 令人驚訝的是,在他默念大悲咒後,火燒了大約四分之一......乙個小時後,由於一棟建築物倒塌,大火立即被撲滅
這件事發生後,袁錫蓮更加專心地拜佛了。 而李樹桐送給他的那本《安世泉》一書,一直被精心珍藏。 對他來說,這本書是難得的寶藏。
1926年夏天,當了八年和尚的李樹通法師路過上海,在等輪船的時候,懷著一種說不出的心情,再次來到了城南的茅草屋。
弘毅大師看到草殿裡有不少修士,恍惚間,他以為自己是幻覺。 此時的茅草屋裡,已經完全沒有了他思念已久的許煥元老人。 經過仔細詢問,我才知道,這棟小屋已經換了主人,而現在的小屋主人是一家五金店老闆。 茅草殿之所以有僧人誦經,是因為這個茅草殿是主人送給僧人的。
看著已經改名為朝辰精華府的茅草屋,弘毅大師的心中交織著各種複雜的情緒。
城南茅草屋附近的風景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小河溝不見了,原來的河溝修了一條新路; 而金東大橋自然也消失了,連柳樹都被一棵一棵地砍掉了。
這種事情,弘毅師傅怎麼能不讓弘毅師傅感受到“物不是人”的悲哀。
四處打聽了一番,弘毅大師在茅草屋附近路邊的一間破舊小房子裡找到了昔日的知己徐煥元。 十四年後,兩人告別了。
當弘毅大師以法師的身份出現在徐寰媛家門口時,頭髮全白的徐寰媛正趴在洞裡的桌子上,用毛筆潦草地寫著什麼。 當他們抬起頭時,在對視了幾秒鐘後,他們的眼睛裡充滿了淚水。
看著這個白髮蒼蒼、面容憔悴的徐煥遠,弘毅大師心中的悲傷不用說。 知道自己現在已經半聾了,一直靠上一些私人課程為生,弘毅師傅更是尷尬了。
那天兩人在那間小屋裡聊了很久很久,描述完現在的情況後,徐煥遠突然說道:“那時候我們還是很開心的,你還記得我經常在你睡著後去找你讀新詩嗎? ”
徐寰媛的話瞬間把弘毅大師帶回了二三十年前,淚流滿面、笑風生的兩人,像是“白痴談夢”。
離開那間小屋後,弘毅大師在渡口上想了很多。 他意識到,雖然自己出家近十年,但仍然沒有忘記過去,內心深處甚至有很深的懷念。 尤其是當他知道其他朋友過得不好時,他就越在乎他們。
1927年秋,弘毅法師北上探親途中途經上海,期間住在江灣的馮子愷家中。
聽到這個訊息後,除了已故的“天下五友”蔡曉祥外,其他三位朋友,即徐煥遠、袁希蓮、張小樓等人都前來探望。 那天,四人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臨別時,有人建議重新拍攝這部電影。 合影結束後,感慨萬千的李樹彤也在**上寫下了題詞來紀念。
或許是受弘毅大師的影響,這次會面之後,袁希蓮等人也更加堅定了皈依佛教的決心。
四人會合後不久的乙個雨天,袁錫蓮在路上看到乙個僧人跪在他面前要車費。
聽到這跪地,所有路人頓時停下腳步,圍觀:乙個披著皮衣的上流社會的人,怎麼會跪在乙個乞討的僧人身上?
袁希蓮這樣做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覺得自己既然皈依了佛門,就是乙個居士。 傳統上,只有僧侶才能接受居士的頂禮,而不是相反。
和袁希蓮一樣,徐煥淵和張小樓在那次會面後皈依了佛教,成為了在家僧人。
僅僅過了兩年,弘毅大師回到上海,這時徐煥遠已經去世,張小樓去了重慶,上海只剩下袁希連。
至此,“世界末日五友”四散而逃,真正成為了“世界末日”。
值得一提的是,徐煥遠最終死在了廟裡,臨死前,他一再對二妻蘇秦說: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像李大爺一樣認真的人,讓他長大後學和李大爺一樣的手藝。 去世那一年,徐煥元51歲。
知道徐煥淵去世那天,弘毅師傅一切照常做,可是晚上躺下的時候,他突然背誦了他們初次見面時寫的詩,朗誦的時候,弘毅總是......他眼中含著淚水
在五位朋友中,最晚去世的是張小樓,他和李叔一樣精通儒家和書法繪畫。 日本法學大學畢業後回國後,先後在南京江南高等學校、兩江優秀師範學校任教,在北洋擔任翻譯、編譯。
過去,當“天涯五友”在上海發起成立“書畫工會”時,擔任會長的張小樓擁有一流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皈依佛教後,他自稱塵土飛揚,定居在人間。
和徐煥遠、袁希連等人一樣,張小樓當初救國的野心是當官。 但因為不知道怎麼當徐煥遠那樣的官,他最終像老朋友一樣失去了官職。 失去官職後,他一貧如洗,只好靠賣書畫、向親戚朋友借錢維持生計。
後來,張小樓去了劉海粟主持的上海美術學院任教。
張小樓一生子嗣嗣嗣,只有乙個女兒叫張滿雲。 1928年,張滿軍與即將赴美留學的革命家李公普結婚。
李公璞和張小樓一樣一心一意救國,對於這樣的女婿,張小樓自然很滿意。 李公樸回國後,翁氏和女婿還合作建立了申報流通圖書館、業餘補習班、半月刊《讀書生活》。
在女婿的幫助下,張小樓的生活終於穩定下來。 在“天下五友”中,他是唯一乙個能專心書畫,開藝展的人。
只可惜,張小樓的閒暇生活終於在抗戰爆發後被打破了。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張小樓憤憤不平,畫了乙隻四肢螃蟹,他還在畫的上面畫了一朵鮮紅的梅花。 繪圖紙上的兩句話是:
“螃蟹腿很短,你要橫衝直撞多久? 我的一生,就是學紅梅,學高貴。 ”這幅畫無疑是對日本侵略者的諷刺,也是對他們在中國猖獗的存在不會持久的諷刺。 隨後,張小樓在為難民做慈善救濟的同時,毅然決然地投身於抗日救國大業,另一方面又撰寫文章,譴責日本人的罪行。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張小樓積極抗日的時候,他的朋友弘毅大師也以僧侶的身份加入了抗日隊伍。
弘毅法師冒著被日本人暗殺的危險,在炮火下開啟壇壇講學,並高喊口號“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由佛念”。 他甚至寫了一條帶有“殉道”字樣的橫幅,以表明他的意圖。 這幅橫幅左側的銘文是:
為了護法而犧牲自己的生命,正道所在,你怎麼能辭職呢? ”
此外,弘毅大師還為抗日做出了許多努力。 在抗戰最激烈的時候,弘毅法師甚至組織僧人成立了“晉江縣佛教戰時救護隊”。 這支由僧侶組成的救生隊在戰時積極開展救援工作。
這期間,弘毅大師的舉動自然極大地鼓舞了張小樓,另一方面,在上海的袁希蓮也積極加入了抗日運動。 從此,“天下五友”僅剩的三人又重新站在了一起。
1938年6月,國民黨為防止日軍進攻,炸毀了黃河花源口堤岸,數百萬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
張小樓聽說當地難民的情況後非常擔心,於是第一時間趕到鄭州,組織當地抗日同胞和俗民幫助黃河洪災同胞。
不久,為了在河南重新安置受害者,他毅然決然地前往陝西省黃龍山,在那裡對受害者進行了駁斥。 就在他幫助難民渡過難關的時候,他心愛的妻子在日本飛機轟炸重慶時嚇死了。
人們說“天平安完美,不負眾望”,張小樓最終為利民犧牲了心愛的妻子。 他的選擇,幾乎和李大爺為了淨化眾生,毅然拋棄妻僧是一樣的。
這樣看,張小樓和李大爺還真是走在了同一條路上。
1942年10月13日,一向堅持抗日的弘毅法師在泉州晚廳圓寂,享年62歲。 弘毅大師去世的訊息傳到張小樓的耳朵裡後,悲痛地寫了許多哀悼詩。
令張小樓萬萬沒想到的是,弘毅大師死後不到四年,他的女婿,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普,就被國民黨特工暗殺了。 朋友和心愛的女婿去世的打擊使他從此一落千丈。
李公璞死後,張小樓的生活越來越艱難。 回到上海後,他只能靠聯合出版社給烈士家屬的微薄撫卹金勉強維持生活。
好在,張小樓女婿心目中的新中國終於建立起來了。 看著這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張小樓喜憂傷。 在給女婿和弘毅師傅上香並匯報好訊息的那天,張小樓乙個人坐了很久。 過了好一會兒,他喃喃自語道:“我們也該匯合了。 ”
1959年12月,袁溪蓮在“天下五友”中逝世不到乙個月後,張小樓因胃出血在上海去世,享年74歲。
此後,“世界盡頭五友”終於在酒泉的帶領下再次相聚。
想想看,這五位思想獨立、文筆出眾、富有同情心、愛國愛民的朋友,又能一起吟詩畫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