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專案
眾所周知,不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黑暗森林社會,當今世界上有三個文明國家特別熱衷於發動軍事政變:緬甸,泰國和土耳其。 然而,與其他兩個不同的是,土耳其軍隊並沒有為了“個人陰謀”而發動政變。
1.凱末爾的改革。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亞的病夫被列強瓜分,因為他在這場戰鬥中站在了錯誤的一邊。 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大部分地區都受到宿敵希臘的影響。
愛國者不願響應民族英雄凱末爾的號召而死,從四面八方前往安卡拉組建支爾格大會,試圖拯救國家。 經過五年的艱苦戰鬥,凱末爾在蘇俄的大力協助下,成功地驅逐了入侵的希臘軍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筋疲力盡的列強無意與凱末爾進行另一場民族獨立戰爭,1923年雙方在瑞士洛桑簽署了一項協議,確立了土耳其的獨立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凱末爾一心想改革壯大。 在他看來,土耳其過去一千年的宗教傳統是該國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土耳其作為乙個後發國家,要想完成工業化的原始積累,就必須進行土地改革。 在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地主就是宗教團體。 如果你想加強國家,你必須攻擊宗教勢力。 據說宗教勢力在獨立戰爭中是凱末爾的堅定支持者,但一旦他們成為凱末爾的障礙,凱末爾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
為打擊宗教勢力,凱末爾以“宗教財產歸還社會,神財產平分”為由,採取包括但不限於:沒收清真寺土地,將全國79%的耕地分配給無地農民。
對於抵制土地改革的頑固勢力,凱末爾效仿隔壁慈愛的父親,選擇了肉體的超越。 這場運動的結果是,130,000人被殺,370,000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此外,他關閉了所有伊斯蘭學校和清真寺,從根源上切斷了伊斯蘭思想的傳播。 這導致了負面的後果,即宗教血統被迫轉入地下,失去了對東正教的鎮壓,各種極端的宗派思想開始層出不窮。
凱末爾很清楚,伊斯蘭教在土耳其已經傳承了數千年,其影響力根深蒂固,不能在短短15年內抹去。
1938年,57歲的土耳其開國元勳在去世前留下了遺產,在宗教勢力復興之後,土耳其軍隊有權發動政變以糾正局面。
2.民主之死。
凱末爾走了,但他在土耳其留下的制度已成為後代難以忘懷的噩夢。
原來,土耳其建國後,為了表明自己跟上文明社會的決心,國父拒絕了大臣們的勸說,堅決廢除了蘇丹(世俗領袖)和哈里發(宗教領袖)制度,為土耳其選擇了西方議會共和國。 大家要知道,不管是民主還是共和,核心含義都是兩個字:三權分立。 權力下放有優點也有缺點。
好處是各種勢力都可以通過金錢和選票參與政治生活,如果乙個新的勢力崛起,取代舊的主導勢力,它可以通過相對溫和的議會鬥爭方式完成權力的轉移,而不需要動不動就發動社會革命。 說白了,去中心化就相當於犁地,新種子破殼而出時阻力會小一些,更容易生存。
在中央集權的社會中,權力的土壤是固化的,對新事物的發展阻力要大得多,往往需要通過流血來進行變革。 在資本主義時代,工業變化頻繁,它的崛起也是轟轟烈烈的,它的消亡也是突然的,各種勢力在歌唱,我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分權無疑是非常恰當的。
權力下放的缺點是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內耗,從而降低整個國家的效率。 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貓狗都能向西方學習。
因為,國力=總效率。 要想降低效率,就必須保證自己的總量能夠遠遠落後於第三世界,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效率,還能壓制住他們,就像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一樣。
相反,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總量不如其他國家,唯一能爭取的就是效率。
因此,對於後發國家來說,只有先發展總量,再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才有實行所謂民主的資本。 這不就是南韓和新加坡都在做的事情嗎? 土耳其作為乙個後發國家,本應走先集權後民主的路線,但在建國之初,卻過早地選擇了民主,這實際上為未來的政治動盪埋下了隱患。 凱末爾在他統治時期不在,在他統治期間,該國只有乙個共和人民黨,該黨的領導人是他自己。 再加上他擁有開國領袖和民族英雄的光環,根本沒有人能與他抗衡。 這更像是中央集權而不是民主。 所以,當太祖在的時候,國家正在興旺發達,什麼都沒發生。
凱末爾。 但當第二代**人上台後,情況開始有些難以為繼。 土耳其的第二任總理是凱末爾的親密戰友伊諾努,他是繼凱末爾之後的土耳其創始人,洛桑條約的簽署者,也是凱末爾思想的忠實支持者。
凱末爾死於二戰前夕,伊諾努**的第二年,德國閃電戰波蘭,二戰正式爆發,按理說,土耳其位於歐亞樞紐,是士兵的合適地方,幾乎不可能置身於亂世之外。 然而,伊諾努憑藉其靈活的外交技巧設法在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移動,奇蹟般地將土耳其從戰火中拯救出來。
然而,誰也沒想到,伊諾努的辛勤付出,換來了人民的唾棄。 事後看來,這些人開始指責伊諾努是老鼠的兩端,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果斷地押注盟軍?
有一次,當伊諾努與人們互動時,乙個年輕人憤怒地指責說:“你曾經讓我們挨餓,因為他對伊諾努在二戰期間國家安全運動中建立的糧食分配系統不滿意。 聽到這話,伊諾努充滿了悲痛和憤慨,反駁道:“我讓你沒有食物,但我讓你有父母。 ”
但人們並不在乎這些,他們只記得伊諾努讓他們挨餓的事情,但他們認為在二戰中享受的和平紅利是理所當然的。
1950年,土耳其舉行了一場**,憤怒的人群轟炸了唯一還能守住場地的伊諾努。 至此,潘多拉魔盒正式開啟。
伊諾努。 土耳其人民選出的新領導人叫曼德雷斯,他的父親是被凱末爾殺害的地主。 在他統治期間,門德雷斯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他以32億美元的“天價”將土耳其賣給了美國。 這是乙個愚蠢的舉動,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選擇。 退一步說,就算想賣自己,也不能只賣32億,冷戰期間,印度光從蘇聯就拿走了140億美元,更何況這32億中還有27億還用來為美軍建造軍事基地。
第二件大事,就是討好美國派兵到朝鮮戰場參戰,美方熱不可擋。 韓戰是一場高階遊戲,這是你土耳其可以玩的,結果,5000人的土耳其旅在一張照片中報銷了3000。伊諾努竭盡全力讓土耳其遠離火焰,但那傢伙一上來,他就趕緊把它送上去。
門德列斯所做的第三件大事,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件大事,在他統治期間,他不顧國強強行變成了乙個基礎設施狂人,瘋狂地著手各種水壩、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雖然這一舉動為後世土耳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條件,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基礎設施狂人, 而土耳其當時的財政狀況根本不足以支援這樣乙個雄心勃勃的戰略。為了彌補財政赤字,門德列斯不得不印鈔來填補漏洞,土耳其神奇的高通脹就是從他開始的。
在門德列斯執政的10年裡,人們的收入增加了50%,而通貨膨脹率卻翻了一番。
1960年,低聲望的門德列斯為了贏得第二**,居然想冒險拉攏宗教勢力幫助他,這徹底激怒了凱末爾留下的老臣們。 軍隊一言不發,發動政變並絞死了門德雷斯。
順便說一句,當門德雷斯倒台時,將他推上王位的人舉行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來慶祝。
政變後,軍隊邀請老上司伊諾努主持殘局,然後宣布將政府還給人民,讓伊諾努與各黨派組成政府。 但此時,伊諾努再也無法控制局勢,凱末爾一手打造的共和人民黨在議會選舉中連半個席位都沒有。 無奈之下,伊諾努別無選擇,只能與正義黨和民族民主黨等極右翼政黨組成聯盟。
雖然曼德雷斯是民主選舉產生的,但在他統治期間,他仍然參與凱末爾和伊諾農的單向事務。 直到現在,民主制度的弊端才徹底暴露出來,因為聯合政府,伊諾努第二屆內閣從一開始就內訌不堪,執政四年來什麼也做不了,經濟發展放緩,底層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益加重。
軍隊的一些年輕軍官對執政黨的無能感到不滿,開始私下接觸,為政變做準備,這嚇壞了軍隊的高層。 他們做出了與陳玄禮在馬維坡之前相同的選擇,既然政變是不可避免的,就必須由高層領導。
1964年,軍隊再次發動政變,推翻無能的民主**,甚至連伊諾努也被軍方暫時軟禁。 可憐的伊諾努,開國英雄到此為止! 政變後不久,軍方再次宣布政府回歸人民並釋放伊諾努,經過普選,乙個名叫德公尺雷爾的人最終被任命為土耳其總理。
但是這個德公尺雷爾不如伊諾努。 他執政的60年代是乙個神奇的時代,在那十年裡,各種左翼運動相繼興起,世界上左翼和右翼的對抗極為尖銳,土耳其在黨派鬥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層左右鬥爭,本來就混亂的**更是雪上加霜。
就連中年派系伊諾努,也為了順勢而上,將共和人民黨宣傳為中左翼政黨。
到1971年,雙方矛盾已經到了交鋒的地步,左右兩派,加上德公尺雷爾派去鎮壓的**部門,直接在安卡拉街頭爆發了一場三方鬥毆,被稱為血腥星期天。 面對這場混亂,軍方再次出手,德公尺雷爾辭職,左右兩派被雷霆鎮壓。 寧靜再次回到了土耳其的喧囂中。
1974年,軍隊再次回歸人民,畢竟民主之路是國父選擇的,軍隊作為意志的繼承者,不得不跪著走完。
軍隊離開後,共和人民黨上台執政。 此時,共和人民黨的定海神針伊諾努早已去世,共和人民黨已經背叛了凱末爾主義,變成了二流政黨。 當然,這樣的一方無法控制局勢。 結果,土耳其在接下來的6年裡更換了6位總理,政治案件超過5000起,1978年高峰期平均每天有10起政治案件。
這個時候誰能救爛攤子?
軍隊,或者說軍隊,只能是軍隊!
1980 年 9 月,軍隊再次推翻了德公尺雷爾**,結束了長達六年的混亂。
呃,為什麼德公尺雷爾又來了? 沒辦法,這個老哥又捲土重來,結果很倒霉,從短命的首相手中接過了最後一接力棒。
這一次,軍方不再將政府還給人民,他們取締了所有政黨,並招募了一批無黨派的技術官僚親自組建內閣。 強勢**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在軍方上台後,土耳其的經濟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善。 土耳其的通貨膨脹率在第二年從95%下降到29%,在1987,即軍方執政的最後一年,經濟增長率達到949%。
可就在這一切好轉的時候,軍隊的**病又犯了,他們又要把政府還給人民了! 隨著軍隊的撤離,此前被禁的牛鬼蛇神換了背心,捲土重來,新一輪的黨內內訌開始了。
1997年,經過多輪戰鬥,代表宗教勢力的繁榮黨終於上台執政。 這支軍隊怎麼能忍受呢? 過去,他們可以對黨派鬥爭視而不見,畢竟他們都是世俗政黨,這是一支嚴守國父詔的宗教勢力!
結果沒有懸念,大軍又出來洗地板了。
3.埃爾多安的意義。
在這場政治清洗中,一位名叫埃爾多安的政黨領導人也因為他的宗教色彩而被打上了烙印,並被軍方強迫辭職。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埃蘇丹,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打著宗教的旗號肆無忌憚地炫耀市場,而是打著民主與世俗共存的口號愚弄軍方。
這是世俗的,很容易理解,這是軍方一直堅持的事情。 但這種民主很有意思,因為土耳其的穆斯林占多數,而民主實際上是一人一票制度下的宗教。 這是賣羊頭狗肉! 然而,軍方並沒有發動政變推翻他,至少在埃蘇丹上台時是這樣。
而以宗教為基礎的衣索匹亞蘇丹也比過去的世俗政黨擁有壓倒性的優勢,過去的黨派紛爭在他任職期間已經消失。 經過半個世紀的混亂,土耳其進入了持續20多年的穩定時期。 直到 2016 年,當埃蘇丹露出獠牙時,軍方才想起要除掉他,但為時已晚。
這證明,土耳其目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動搖他。 建國以來,恐怕只有國父凱末爾才有這種權力。 從那時起,土耳其就告別了動盪。
對於土耳其人來說,衣索匹亞宗教強人的崛起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為什麼? 由於宗教勢力在凱末爾時期就已經被廢除,他們的土地和財富被剝奪了,神職人員集團對社會的影響遠不如波斯、埃及和沙地阿拉伯的同行,凱末爾之後的幾代人實際上成功地在宗教的鐵幕上撕開了乙個洞,將他們的半個身體挖進了現代社會, 他們的氣勢就像弦上的箭,沒有回頭路。因此,沒有必要擔心宗教勢力會讓歷史倒退。
現在,土耳其是伊斯蘭世界唯一的現代化和工業化國家,其現代化的受益者控制著該國的主要生產力,他們貢獻了該國GDP的絕大部分就算埃爾多安有能力做到,他也拖不下去!相反,有了Essounta這樣的政治強人,土耳其可以走得更遠。
温世軍說。 雖然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通過嚴厲打擊宗教勢力,將土耳其帶入了現代化的軌道,但他選擇的民主制度難免被懷疑矯枉過正,以至於後來者土耳其不適應這種早熟的政治制度之後的土壤和動盪。 到底,給他打補丁的人,正是他一直嚴密防備的宗教勢力,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引用。 李炳忠:《土耳其民族國家的建構與庫爾德問題的演變》,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為**浩然文史通俗原創文學史科普作品,未經授權禁止!
**本文使用,除非另有說明,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