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大量資金流入市場,樓市動態備受關注。 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2024年1月底,廣義貨幣餘額(M2)已接近300萬億大關,同比增長87%。這一數字不僅反映了當前市場資金的充裕,也預示著樓市可能面臨新的變化。
為穩定樓市,央行近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提供長期流動性、提高政策性銀行的存款掛靠量等。 例如,2024年1月初,央行出人意料地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注入了高達3500億元的抵押補充貸款(PSL)。 回顧歷史資料,這3500億元的PSL有可能產生高達3倍貸款規模的貸款,即約1萬億元人民幣的貨幣將被釋放到市場上。
此外,2024年各地將進一步加大救助政策力度,如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放寬購買限制。 顯然,這些措施無疑為市場注入了活力,但能否真正推動樓市復甦,還有待土地市場的反應。
對於2024年的房價走勢,很有可能繼續調整。 可以說,經過7年多的調控,樓市如今出現了“三跌”,不少專家學者都**,即使加大救助力度,2024年房子迎來降價潮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1、樓市成交量持續
2023年,政策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樓市仍未完全復甦。 根據審評委報告**,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約為11個93萬億平方公尺,銷售規模有望達到1228萬億元,較2022年下降82% 和 51%。儘管如此,跌幅已大幅收窄,表明該行業正在努力擺脫底部**的局面。
回首2023年,樓市銷售市場一度展現出“小陽春”的活力,但好景不長,二季度開始出現疲憊,一直持續到年底。 可見,雖然紓困政策層出不窮,但對房地產市場的提振作用卻不盡如人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政策對樓市的影響逐漸減弱,未能帶來預期的復甦效果。
2、“住房換住,不投機”的觀念,現在已經深入人心,改變了人們對房價的預期
過去,對房價的預期**就像一塊強大的磁鐵,吸引著大量投資者進入房地產市場,買房成為一種看似無風險的投資方式。 不過,自2016年11月以來,國家開始明確落實“以房代住,不以炒房”的監管政策,逐步加大對樓市炒作的打擊力度。
儘管近年來為了穩定市場預期,出台了多項救助措施,但人們的認知似乎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根據央行發布的Q3問卷報告,與2023年第二季度相比,預期房價**的人數比例下降了56個百分點,超過80%的人認為房價將不再可持續**。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數字上,也反映了人們對房地產市場投資理念的深刻變化。 人們開始從盲目追逐價格轉向理性看房,從投資投機轉向住宅消費,樓市正在迎來乙個新時代。
3、隨著買房觀念的改變,人們對住房的需求正在減少
投資者紛紛退出房地產市場,原本以購房為主的購房者也逐漸開始考慮投資因素。 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導致購房需求迅速下降。
與此同時,只需要買房的購房者數量也在逐年減少。 新生人數持續下降,尤其是2023年大幅下降至902萬人,預示著未來房市將萎縮。 與80後、90後相比,00後、10後少了1億。 這意味著,隨著00後、10後逐漸成為買房的主力軍,只需要買房的購房者數量將進一步減少。
更何況,00後、1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直系親屬可能都擁有房產。 因此,對於這群人來說,他們可能並不缺房,進一步降低了購房需求。 這一趨勢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促使市場尋找新的方向和策略來應對。
從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三大趨勢來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乙個重要的轉折點。 大多數房地產公司都面臨著資金鏈緊縮和減少債務的雙重壓力。 為了應對這一困境,不少房企開始通過降價快速回籠**。 預計2024年,隨著資金鏈持續收緊,房企可能會繼續採取降價策略,借助利好政策加速銷售,從而緩解財務壓力。 不過,對於房價走勢,市場普遍認為不會出現劇烈波動,即使有,也會在合理區間內進行。 因此,雖然樓價降價浪潮可能迫在眉睫,但整體市場仍將保持相對穩定。
很明顯,未來的房價將基本保持穩定,無論是**還是**,都將限制在合理區間內。 誠然,即使在調控政策的框架下,房價走勢仍受到供求關係的深刻影響。 因此,對於人口持續湧入的一二線城市來說,隨著需求的持續增長,房價仍有上漲空間。
相反,對於那些人口不斷外流的三四線城市來說,隨著人口流失和舊改革政策逐漸取代棚戶區改革政策,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將失去人口和資本的支援。 這意味著未來這些城市的房價將逐步恢復到合理水平。 這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價**和政策支援,會讓剛性需求的購房者更容易實現買房夢想。 那麼,面對這樣的趨勢,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