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23年,北魏時期,長期敵對的柔然人再次受到饑荒的挑戰,入侵邊境,目標是北魏的六鎮。
六鎮本來就是為了抵禦柔然人的入侵而建立的,面對這樣乙個弱小的游牧民族,本來應該很容易,但懷皇鎮卻沒能阻止柔然的入侵,反而先爆發了內亂。
造成這場混亂的直接原因是統帥於景拒絕分發糧食,原本是武威將軍的餘景在朝廷中享受著特權生活,卻因為未能參加叛亂,被貶到荒蕪的懷黃鎮擔任衛兵將領。
從中原的安逸到邊疆的艱辛,餘景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他頻頻辱罵自己的士兵,基層士兵和平民早就埋怨不已。
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它已經對子孫後代產生了300多年的影響。
這一次,虞靜的行為更加難以忍受,連士兵們的基本食物需求都拒絕了,這激怒了下屬士兵,他們反叛殺死了荊靜。
知道朝廷知道他們要殺死他們的統帥並被處死,這些已經心懷不滿的士兵決定造反,懷黃的叛亂迅速蔓延到其他五個城鎮。
在短短幾個月內,北方的叛亂幾乎覆蓋了整個北部地區。
其實,如果北魏朝廷對六鎮多關心一點,做出一些改變,這些低層的人就不會造反,畢竟六鎮本來就是北魏王朝的重要防線,也是上層階級進入的主要通道之一。
當初,六鎮的統帥們,不但都是鮮卑貴族中的優秀軍事人才,就連守軍士兵,也大多是拓跋盟各部落的牧民,以及中原地主權貴的子弟。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孝文帝遷都,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孝文帝遷都的原因之一,就是平城已經不適合做都城了,他也懷有統一天下的願望,但全面漢化卻招致了包括太子在內的許多保守貴族的反對。
經過多年的打擊,柔然人被削弱了,不再對北魏王朝構成威脅,南方的敵人才是對北魏王朝的真正威脅,六鎮的軍事和政治地位因此被鄙視。
為了安撫百姓,孝文帝暫時放棄了全漢化,保留了六鎮傳統制度的漏洞,北魏的傳統制度是軍政合一,把鄉民當奴隸。
孝文帝改革前,鎮將們可以通過與柔然作戰來提拔和調動,然後離開。
六鎮,鎮民是對抗柔然的主力,所以鎮民不會壓壓他們。
不過,隨著京城的遷遷,朝廷不再重視北境,柔然的入侵也有所減少,六鎮逐漸成為北魏王朝的負擔,昔日的士兵變成了各種罪犯和流放者。
鍾鎮將失去晉公升的機會,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實行貴族的閘閥制度,但六鎮將被排除在外,無論他們賺多少功勞,也會被排除在閘閥之外,無法進入北魏王朝的核心政治舞台, 自然會轉而壓迫市民。
隨著六鎮地位的下降,朝廷提供的支援越來越少,人口依舊龐大,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六鎮百姓生活更加艱難。
北魏六鎮的內在矛盾,軍人與新人的矛盾,鎮將與洛陽朝廷的矛盾,隨著孝文帝遷都而愈演愈烈,才剛剛爆發。
北魏朝廷雖然試圖關注六鎮,但宣武帝派袁淮巡遊邊境,其主要成就是對付了一群**汙穢的官員,但並沒有觸及六鎮矛盾的核心。
只要對市民的行動有限制,衝突就會繼續下去,無論懲罰多少**骯髒的官員,都無濟於事。
523年,這一切終於爆發了。
柔然雖然減少了入侵,但卻被連年饑荒壓得喘不過氣來,那一年,柔然遭受了嚴重的饑荒,大汗阿那歡率領30萬大軍南下,引發了開篇所描述的事件。
面對柔然的闖入,北魏朝廷有識之士建議胡太后改革制度以緩解內部矛盾,但胡太后卻一心一意情人宗教,對六鎮百姓的生死漠不關心,只是象徵性地分發了一些救濟。
本來就很小的救濟被各級扣留,百姓手中幾乎一無所有,邊城起義成了必然的結果。
524年4月,和野鎮的匈奴駐軍擊潰了六漢巴陵叛亂,自立為真王,宣布獨立,不久占領了沃野鎮,成為六鎮起義軍的領袖。
六鎮起義後,北魏王朝急忙派兵鎮壓,但屢戰敗,到當年八月,起義軍已經完全控制了六鎮。
面對勢不可擋的起義軍,胡太后急忙下達改革詔書,邀請柔然人民共同鎮壓六鎮起義。
對於柔然人來說,這是天賜的好機會,原本為防禦他們而設立的六座城鎮,如今都成了他們的目標,北魏王朝也提供了財力和糧食支援,自然欣然接受。
525年8月,在柔然與北魏軍的聯合攻打下,叛軍主力被擊敗,波留漢巴陵下落不明,其餘叛軍被迫投降。
從遇虞靜被殺到平息六鎮之亂,短短一年時間,並沒有直接導致北魏王朝的滅亡,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對付六鎮的殘餘。
當時,投降的殘餘士兵大約有二十萬左右,如果處理不好,難免會造成**,前線的族將袁申建議就地安置,土地分給百姓,朝廷可以稍微安撫一下。
不過,胡太后擔心他們又會在同乙個地方造反,所以她選擇將原本並不富裕的冀國、河北、定州等二十萬余民安置在原本並不富裕的地方,而新增的二十萬人口又加了旱,加劇了矛盾。
六鎮的殘餘勢力曾經造反過,還不如再造反,甚至牽連到當地難民,引發更大規模的內亂。
525年8月,柔玄鎮的杜羅周在兗州起義,延續真王的旗幟,氣勢洶洶,一度攻占沃耶鎮,然後包圍了吳川和懷朔兩鎮,懷朔鎮命令楊軍率軍迎戰,但失敗了。
淮朔地區的豪強高歡、段榮等人依附於都羅周,並於次年完全占領幽州和兗州。
與此同時,定州的冼於秀也發動了起義,原懷朔鎮的將軍葛榮也捲入其中,但叛軍內部很快爆發了衝突,首領袁弘業殺仙於秀向朝廷投降,葛榮等人不同意, 最後葛榮殺了袁紅業,率叛軍南北作戰。
526年9月,葛榮與杜羅周聯手抵抗北魏叛軍,葛榮後來殺死了杜羅周,成為六鎮叛軍的唯一領袖。
隨著北魏的接連敗退,整個河北領土落入葛容手中,葛榮自稱天子,元改廣安,準備進軍洛陽,奪取天下。
但很快,葛蓉就遇到了他最大的敵人,二祝融。
爾祝榮出身於齊虎部落,從北魏初期開始,爾朱家族就與鮮卑人一起在北方作戰,到了二祝榮這一代,他已經成為梁郡的王,兵力超過一萬。
六鎮之亂初期,敏銳的二祝融開始積蓄力量,通過平息六鎮之亂,從冠軍將軍一躍成為正東將軍和右衛,並掌管汾、廣、雲六國,成為北魏王朝的權力中心。
在平叛期間,二祝融從六鎮吸收了許多投降的軍隊,包括高歡、侯京、何八岳等名將,勢力與日俱增。
隨著實力的增長,二祝融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一再請求孝明帝准許進軍河北,安撫葛容,順便擴大自己的領土。
不過,孝明帝擔心二祝容的力量難以駕馭,所以拒絕了他的請求,二祝容只能選擇暫時躲藏起來。
528年4月,胡太后在情人鄭嚴的慫恿下,毒死了自己的兒子孝明帝,然後立孝明帝寵妃的女兒為皇帝,後來又立元昭為皇帝。
爾祝融以報孝明帝的名義,扶持長樂王元子為皇帝,率兵進軍洛陽,將胡太后、小皇帝和沒有跟隨他的北魏氏擊沉黃河,也就是所謂的和音變。
這場大劫之後,北魏政權基本垮台,二祝融完全掌控了政府,但他並沒有立即篡位,一方面內部叛亂不斷,葛榮依舊是一大威脅,另一方面,南涼派陳清之護送袁浩, 意在奪取袁子佑的皇位。
二祝融決定先解決葛蓉的心腹,再對付陳清之。
葛榮雖然號稱是百萬大軍,但實際能打的兵數只有二十萬,雙方的差距並不大。
但爾祝融選擇不在洛陽與葛融作戰,而是率領七千騎兵,晝夜不停,準備對葛榮的軍隊進行突然襲擊。
7000對百萬,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就連葛蓉都認為二祝融是在自殺。
但二祝融有自己的謀略,兵力雖然不多,但還是分兵在山谷中,把馬尾拴在樹枝上,在塵土中吶喊,讓葛蓉一頭霧水,不知道主力在哪裡,二祝融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往後方趕去。
二祝融命令騎兵換棍不帶刀,以免傷到刀,七千騎兵一起出來,前後進攻,葛榮被俘,其餘大軍四散而逃。
為了防止殘餘軍隊重新集結造反,二祝融宣布不再追尋過去,願意繼續在軍隊服役的人可以和他一起去,其他人可以回家。
529年9月,隨著葛戎餘韓樓的平定,六鎮之亂告一段落。
至於陳清之,也是被二祝融打敗,之後北魏王朝徹底落入了二祝融的手中。
爾祝融雖然權勢滔滔,但不久就被袁子佑刺殺,雖然二祝融死了,但二朱氏及其手下依舊強大,袁子友難以掌控政府,北魏王朝更是混亂不堪。
永安三年(53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袁子佑被二朱榮堂的侄子朱昭勒死,隨著袁子佑的死,亂世中出現了依附於二祝融的各種心腹,如高歡、宇文泰、侯靖等。
高歡是懷朔鎮的漢族人,他的祖先曾經是河北的學者,因為犯了罪,被送到了懷朔鎮的邊境。 雖然家境貧寒,但英俊瀟灑,受到鮮卑貴族婁家的重視,在岳父的支援下,高歡有幸與河北浩傑交上了朋友,成為日後爭奪天下的幫手。
六鎮叛亂之後,高歡雖然加入了叛軍,先後投身於杜洛舟和葛蓉的賬目中,但見六鎮之亂不是氣候,他轉而站在一時無敵的二祝融一邊,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二祝融這邊斬首, 並曾任錦州刺客。
二祝融被殺後,二朱昭掌權,高歡公開反對,卻暗中表示支援,成功拉攏了被二祝昭得罪的鮮卑、漢大臣,然後把殘餘的叛軍併入六鎮。
後來,他率領六鎮起義軍在廣阿、漢陵兩次擊敗爾朱氏,繼任爾朱氏控制北魏王朝,建立東魏王朝,北齊王朝從東魏王朝誕生。
宇文泰是吳川鎮人,和高歡一樣,在六鎮起義中參加了冼玉秀、葛榮的叛軍,在叛軍被鎮壓後,宇文泰投靠了二祝融的手下何八岳,跟隨何八岳平息了關龍起義,成為何八岳手下最厲害的將領。
而隨著何屠月被高歡的部下侯墨陳岳所殺,宇文泰被眾人推選接管何屠月的部隊,占領關東英利元寶火炬,建立西魏與東魏競爭,未來的北周從西魏誕生。
侯靖也是懷朔鎮的鄉親,從小跟著高歡長大,跟著高歡參加過六鎮起義,也跟著高歡到二祝融鎮避難。
因為侯靖戰勇,狡猾,很快就被提拔為定州刺客。
隨著高歡殲滅二柱氏掌權,侯靖憑藉與高歡的舊情執掌河南省,成為高歡最依託的將領。
但因為性格狡猾,高桓知道兒子高成管不了,日後侯靖會造反,所以高成小心翼翼,果然,高歡死後,侯靖造反,被打敗後,先投奔西魏, 被拒絕後投靠南涼。
在南涼,侯靖再造反,把南涼翻天覆地,直接導致了南涼的滅亡,深刻改變了南朝的局面,北強南弱成為定局。
東魏和西魏王朝建立以來,戰爭不斷,西魏王朝實力薄弱,在碧山之戰中,西魏王朝的十萬大軍被全殲,徹底敗下了宇文臺的所有勢力。
在生死攸關的時候,宇文臺進行了改革,特別是建立了影響隋唐王朝的政府軍事體系,由六柱國的將領,加上元王室的代表,元新和宇文泰本人,即西魏王朝的八大支柱, 並形成了觀龍貴族。
在八柱中,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虎建立了北周王朝,獨孤信的女婿楊堅建立了隋朝,李胡的孫子李淵建立了唐朝。
最終,北周滅北齊,隋朝篡奪北周,滅南陳稱霸天下,唐朝達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峰。
至於以西魏八柱為基礎的關龍貴族,對北周、隋唐三代,尤其是隋唐時期,影響深遠了幾百年。
但你能想到,這幾百年歷史的走勢,居然被當初六鎮那群不起眼的人物改變了嗎? 在短短六七年的時間裡,起義深刻地影響了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南梁、南陳、隋、唐七朝。
真實的歷史是如此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