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記者孫永蓮自濰坊報道。
千百年來,從濰坊走出去的能人不少,在國外有不少有成才、有貢獻的優秀人士,大多會在成功後關心家鄉,捐錢修路,有的人深深扎根於家鄉情懷,甘願放棄多年艱苦奮鬥的事業, 而回到家鄉從“零”做起,只為帶領家鄉父母脫貧,過上好日子,濰坊市方子區方安街瓦里村黨支部書記劉向東就是這樣的人。
放棄100萬元的年薪,背負47萬元的債務回到乙個村里當村支書,沒有資金,沒有方向,沒有經驗,只有街道部的熱情和650名村民的熱切期盼,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乙個艱難的選擇。 你是想要乙個舒適而有利可圖的工程職業,還是乙個艱難而不確定的未來回到村里創業? 十三年前,劉向東選擇了後者。
2011年他回到村里時,不僅得到了區里和街道領導的委託,還立足於家鄉情結。 我相信,如果乙個人有能力,他應該回來,回到他的家鄉。 劉向東說。
乙個村子的崛起,必須有嚮導,而劉向東就是瓦里村的嚮導。
2004年以前,瓦利村連一口水井都沒有,村民們不得不推著推車到河邊打水喝。 當時,劉向東還沒有回村就職,為了解決村民的飲水問題,他出資打了一口井,連上了每家每戶。
2011年5月,劉向東以637票當選瓦里村黨支部書記,也正是在這次選舉中,劉向東堅定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決心。 他接手村黨支部時,只有幾間破舊的房子,幾套破舊的桌椅,乙個破損的揚聲器,還有47萬元的債務。 選舉時,他在村里的650張選票中獲得了637張選票,剩下的13張選票都是用劉向東的另乙個名字寫的,不能計入總票數,相當於100%的選票。 這件事情,讓劉向東大受觸動,他原本只想著為村里修路換水電,卻突然意識到自己成了村民的希望,“一定要帶村民掙錢”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上任兩個月後,劉向東再次自掏腰包安裝自來水,全村231戶人家都用上了自來水。
和許多貧困村一樣,瓦里村沒有道路,劉向東組織了兩次耗資數百萬的修路,其中36萬是村民和街道工人捐贈的。 劉向東清楚地記得,村里有一戶低收入家庭捐了30塊錢,全是一角錢、兩毛錢、五毛錢。 他把那30塊錢放在辦公室裡,彷彿儲存了乙份沉重的信任。
這一年,他徹底扎下了家鄉的根。
偉大事業的成功,必須有人冒險,而劉向東才是願意“吃苦”的人。
2011年底,村里基礎設施改造完成,劉向東開始建農場發展農業,先後在魯旺註冊了一系列合作社、合作社。 他認為,瓦利村要想致富,就必須有自己的產業,而耕地和水資源豐富的瓦利村,還是適合發展農業的。
合作社成立後,劉向東開始轉地、建養豬場、建溫室,從村里僱村民來幹活,把農民變成產業工人。
管理經驗豐富的劉向東明白,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須齊心協力,齊心協力。村里第一批士多啤梨大棚剛建好的時候,有一天晚上颳起了大風,為了防止大棚被掀翻,跟在他後面的同村小夥子扛著一捲無紡布搭建大棚,差點被風吹倒。 劉向東見狀,立馬爬進溫室幫忙,隨後100多名村民也出來幫忙,他們從上午10點忙到下午4點,還養了四個士多啤梨溫室,這樣才有後來的“玉泉娃”。
這件事讓他深深體會到合作的力量。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保持這種團結呢? 劉向東認為,只有增加村民的收入,讓他們一直賺錢,才能牢牢地“綁”住村民的心。
他將村民的收入增加到5項:保證收入為每年3項60,000; 績效考核由集體和農民分擔; 60歲以下村民全部繳納社保; 設立資歷獎每月100元; 年終股息。 按照這個機制,村里乙個普通家庭一年可以掙10萬多元,這可不是單純的種地和外出打工。
基於當時村里資金短缺的情況,他用來發展農業的錢大部分都是自己支付的,三年時間他虧損了276萬元,直到2015年才開始盈利。 “我可以賠錢,但農民不能,我必須讓他們看到希望,這樣他們才能繼續前進。 ”
乙個行業要想取得長足的進步,就必須迎合時代,找到正確的方向,而劉向東就是那個找到方向的人。
在農業合作社成立的時代,瓦利村的產品如何脫穎而出? 劉向東認為,要想做某事,就要做好,而農業產業好東西的首選就是有機食品。
劉向東將自己的品牌命名為“玉泉窪”,“翡翠是指有機蔬菜,泉水是農業必不可少的水源,而佤指的是瓦里村。 劉向東解釋道。
種植有機蔬菜,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如何解決養分和害蟲的問題? 劉向東想到了蚯蚓,還有蚯蚓糞便之類的植物,於是他們在地下養了蚯蚓,通過蚯蚓鬆土。 還發明了捕蟲燈,根據昆蟲的生理習性通過物理手段捕獲。 目前,他們擁有 46 個經過認證的有機品種。
劉向東認為,要想在傳統農業上取得長足的進步,就必須推動農業產業的數位化和智慧型化。 為此,他們積極與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位高校專家對接,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實驗室和研究團隊。
他們自主研發了種植床技術,讓蔬菜生長在“床”上,利用地源熱幫浦、種植基質、酶發酵等技術以及一系列自動控制系統,為種植床提供恆溫生長環境,實現立體化種植、生態迴圈、智慧型精準、高產高效。 目前,智慧型種植床技術已成功出口到哈爾濱、無錫、井岡山等地,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現代農業的核心是數位化、智慧型化,這也是“玉泉娃”在新的一年裡的主要方向。
村民過上好日子的前提是村集體有錢,村集體要想發財,就必須要有乙個能長遠發展的產業。 劉向東認為,這是乙個非常好的模式,如果做得好,可以向外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