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三藏 ed半梳
財產保險市場的分層和中小財產保險公司的生存困境多年來一直是業內的話題。
特別是在車險市場化改革中,最大的財產險種類,綜合成本比的上公升和近兩年投資收益的低迷加劇了財產險經營的難度。
更多不看好的中小財產保險公司怎麼辦? 根據71家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2023年經營資料統計:
71家公司實現淨利潤總額56家8億元,其中48家公司實現正利潤,即超過三分之二的非上市保險公司實現年度財務盈利。
如果考慮到在承保利潤上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上市保險公司,即使上述71家保險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17倍5億元,財產保險經營也挺有意思的。
儘管仍有三分之一的虧損者,但與2022年財產險利潤高的背景相比,2023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如今龍年已經拉開帷幕,財產險行業能否保持過去一年的走勢,在2024年繼續“抬頭”? 對於更多的中小型保險公司來說,他們能否借鑑去年的經驗? 是實現承保與投資的雙贏,還是尋找專屬的保險策略,還是實現押注投資的逆襲? 值得研究。
-insurance today-
小而美,有資料支撐
20家小型保險公司實現良好淨利潤
2023年產險市場,20家企業將依託投資利潤,在實現承保利潤為正的同時,實現承保利潤與投資收益的雙贏。 這一公司數量約佔非上市保險公司數量的30%。
其中,鼎和財產保險、盈達財產保險兩家股東資源獨特的財產保險公司,均錄得淨利潤超過10億元,可謂是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中的絕對贏家。
這兩家保險公司不僅在承保利潤方面不亞於其他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而且投資回報也不錯,綜合投資回報和金融投資回報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雖然中石油保險和華泰財產保險的投資回報率不到3%,但依託承保利潤也錄得淨利潤超過4億元,在非上市保險公司中更為搶眼。
而國元農業則投資收益率在5%以上,疊加承保利潤的影響,其淨利潤排名在溢價規模上遠超市場排名。
其餘15家公司的投資能力雖然不顯眼,但在疊加承銷利潤效應後,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淨利潤資料。
縱觀上述保險公司,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保費都很小,但利潤率卻極高。 比如以美亞為代表的幾家外資財產保險公司,可謂是小而美的代表。
這也意味著,中小企業有機會得到資料的支援,實現專業化和美化。
-insurance today-
那些依靠投資來扭轉市場的人的狀況
承保不宜過分捉襟見肘,增持規模最有效
在48家盈利的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中,除去上述20家在承保和投資方面實現雙贏的公司外,仍有28家公司依靠投資收益規模拉起扭虧為盈。
例如,非上市保險公司中淨利潤最高的中國人壽財產保險,2023年淨利潤為139億元。 但其投資回報率不高,而是依靠規模效應在投資收益金額上形成對淨利潤的拉動。
中國聯合的盈利邏輯與中國人壽財富相似,也是規模效應的結果。
泰康**、永安財產保險、悅電自保、匯友互助、恒邦財產保險等均受公司整體淨利潤提公升帶動,投資能力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其餘15家公司在投資收益方面表現平平,但結果在承銷方面虧損較少,也取得了不錯的淨利潤業績。
但歸根結底,與保險公司投資能力的強弱相比,只要投資不落後,綜合成本比控制好,虧損不算太大,規模效應仍然是淨利潤增長最明顯的因素。
-insurance today-
透視周轉
追求核保改善是王道
同樣令人欣慰的是,雖然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淨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但仍有38家公司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超過一半。
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運作的這一美好成績,與往年的好年景相比,是否意味著財產保險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有所提公升?
結合淨利潤的同比變化可以看出,浙商財產保險、中彙互惠、富德財產保險、北部海灣財產保險、京東安聯、建銀財產保險、日本興亞、太平科技等8家企業實現了淨利潤扭虧為盈,佔公司總數的10%。
更有趣的是,上述8家保險公司真正扭虧為盈的原因不是投資收益驅動因素的影響,而是承保利潤率提高的結果。
如果是這樣,可以看出財產保險行業多年來一直堅持盈利的邏輯相較於投資收益週期的波動,對承保利潤的追求正成為更多企業的財務支柱。
-insurance today-
2個不幸者:華安和成泰
遭受承保損失和投資損失的雙重打擊
2023年,5家財產保險公司將失去資本市場。
其中,2家公司同時出現承保利潤負增長和投資收益負增長——華安財產保險和誠泰財產保險。
華安因規模大,按市場規模排名行業第11位,不幸成為非上市保險公司(不含尚未公布資料的公司)中淨利潤虧損最大的公司,淨利潤值為-117億元。
這是規模效應的另一面,即一旦出現承保損失或投資損失,規模就成為負擔。
誠泰財產保險也是“意外”,損失至少超過10%的保費。
與2022年相比,非上市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公司將達到17家淨利潤5億元下降,上述兩家公司淨利潤累計下降156億元,佔份額的90%。
不過,這兩家公司也可能是2024年最有可能扭虧為盈的財產保險公司——因為無論是調整業務結構,還是重新尋找好的投資資產,都有可能在2023年改變其被動局面。
附言
2024 年的選擇:機會在哪裡?
規模與效益並重的需要,似乎一直是行業股東對管理的永恆要求,兩者之間的平衡與博弈也不斷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
如何做決定,其實是對保險業務週期節奏的考驗。 2024年,財產意外傷害保險行業哪一類保險更值得期待?
車險已經跨過了綜合成本比100%的紅線,已經是大公司的戰場了? 那些已經涉足新能源汽車保險領域的人,在2024年一些新的生態模式和解決方案誕生時,將能夠找到新的機遇?
醫保已經實現承保利潤,會不會是搶占提公升商業醫保規模和效益主週期的契機?
那些在2023年投入了更多精力在責任保險和信用保證保險上的人,將有機會在2024年的待處理理賠中收回收益嗎?
以上都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財產保險公司踩著乙個保險週期的節奏,那就是運氣; 那麼長期的經營成果就是短期試錯的積累
是保險經營長期穩定的把握,是公司核心壁壘和市場競爭力的“極致”體現。
發布一系列龍卡,分享數百萬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