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的第一件珍品,正是《馬踩飛燕》。
站在“馬踩燕子”前,驚嘆於古人肆無忌憚的想象力。 一匹奔騰的馬,身材勻稱,昂首挺胸地嘶嘶作響,疾馳而去。 奔騰的馬三條腿起飛,踩著乙隻鳥,展現出飛馬的速度和身體的活力。
站在馬踩燕子的展櫃前,觀眾絡繹不絕,這是一場備受期待的展品。 但當它第一次被出土時,它只是一件“普通”的文物。 69年,在甘肅省武威雷泰的漢末墓中出土了“馬踩飛燕”等30多件“兄妹”。 起初,它只是一群青銅戰馬儀仗隊的成員,直到被郭老注意到,他有能力說自己能做到。 其優美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設計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 83年,它被選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 這也讓《騎馬飛燕》更加廣為人知。
“騎馬飛燕”已經家喻戶曉了,現在博物館銘牌上給出的名字是“銅奔馬”,雖然比較“精確”,但一點美感都沒有,太直白了。 如果名稱不是真的需要,最好不要輕易更改。 就像四慕武大方丁一樣,小時候學過四木武,現在叫“吳繼母”,其實我最終沒有確定是“思”還是“侯”,就匆匆改了,我們這些從小學“四木武”惹事生非!
甘肅省博物館的著名珍品——馬塔飛燕。 它現在的學名是“銅奔馬”,不如“踩飛燕的馬”,已經完全失去了它的美感。
人們驚嘆於黃銅奔馬設計師的想象力。 乙隻腳踩在鳥身上,可見奔馬的速度和身體的活力。
因為這只鳥不確定是燕子還是什麼,所以理論上說“馬踩飛燕”是不準確的,而“銅奔馬”最能體現“本質”,但名字的美感和詩意都沒了,文物難免會顯得過於“冷硬”。
這件文物再次證明了“伯樂”的重要性。 在被郭老注意到之前,它只是一群青銅戰馬儀仗隊中的乙個。 現在,它是該國旅遊業的象徵,也是家喻戶曉的國寶。
人們驚嘆於其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鑄造技巧,也感受到了“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感悟。
傳說“馬踩飛燕”不能看前面,不對,前面有什麼問題嗎? 這是一匹馬奔跑時的狀態,它的鼻孔張開,嘴巴張開。
奔馬的“正面照片”不是很漂亮嗎?
相龍慶祝新年並發帖贏獎
相關推薦閱讀:
清華藝博會:馬面裙,你永遠可以相信古人的審美。
習博物館:市政廳的三寶各有特色,這組陶俑更賞心悅目。
金侯第一代心愛的鳥尊,現在是山西博物館的珍品。
成都博物館:重量級市政廳的寶藏,天府石犀牛。
蘇波:從這次模仿中,我們可以看出蘇州工藝的傳承和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