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文化和旅遊局紛紛爆火,重點搞一場“聽勸”。有人說宣傳片不能太好看,也不能太醜,所以濟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對景區進行了編碼。 網友說旅遊不好,所以河北把“河北旅遊”改成了“河北文化旅遊”。 遊客紛紛吐槽不好,牡丹江市文化和旅遊局正式道歉並糾正。 而瀋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親自回覆網友的建議,虛心徵求意見。
文化和旅遊局“聽勸說”,好評如潮,遊客也好評如潮。那既有教育又有服務性的國際學校會聽取家長的意見嗎? 我應該聽父母的話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教師國際學校的學費高,所以家長對老師的要求也會很高,年輕的新教師往往是投訴的焦點。 一位應屆畢業生曾經告訴我在她進入國際學校的乙個學期裡,她被家長抱怨她穿著幼稚,沒有及時回覆家長的資訊,布置的家庭作業太少,缺乏教學經驗,無法控制......與班級但事實上,她關心班上的每乙個學生,認真傾聽並解決他們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每週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的表現,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準備課程,認真批改作業,努力做好每一項社團活動。 她只是無法完全達到像一位教書多年的老教師一樣的自信和輕鬆。 不過,這已經足夠吸引家長了,畢竟學費20多萬元,孩子公升學時間緊,誰想給新老師練。
於是,這個問題就交給了國際學校的領導一方面每次接到家長投訴,都要及時處理,領導難免會訓斥新老師,回覆家長時一起道歉。 另一方面其實他們很清楚,新手需要鍛鍊,需要時間成長才能舒服,他們也覺得新老師的表現還可以,沒必要每隔一段時間就這樣被人嫌棄,這會打擊到工作的積極性。 然而,乙個學期過去了,學校還是抵擋不住家長的強烈要求,“聽勸”取消了新老師班主任的職位,換上了老老師,新老師勉強保留了教學工作。
課程
深圳某頂尖國際學校去年遭遇了被眾多家長拉扯的尷尬困境。 當時,學校突然要求本屆學生下學期選修難度較高的AS英語文學或AS英語語言,必須在規定時間前完成選課。 這不僅突然限制了學生選擇課程的自由,而且在入學時也沒有事先通知。 現在家長們非常擔心,如果學生的水平跟不上,會影響GPA,一旦績點不好看,必然會增加上學的難度。 也有比較有見識的家長,甚至直接列出每門課程的高分率資料,哪門課程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興趣,還關係到哪門課程容易拿到高分。 所以這使得學校更難選擇課程,這讓家長和學生感到非常被動
然而,對於國際學校的第一梯隊來說,一所不擔心學生來源的學校,面對這個家長的抱怨,學校選擇了積極和堅韌。其實,學校之所以會這樣進行課程改革,正是因為學校發展不健康,離題太嚴重了。
被好大學錄取的學生大多是理工科。 文科課一直是乙個缺點,所以成為學校未來的方向。 如果學校領導想要獲得更多頂尖文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必須強迫學生選擇這些難度大的文科課程,培養他們的博雅思維,讓他們少一些功利和偏見開設AS語言和AS文學。此外,學校在美國方向的進步成績不如英國。 因此,學校領導也希望向美國的常春藤盟校邁進,偏袒該學科的課程體系在申請常春藤盟校時會有致命的缺陷。 很多常春藤盟校更偏愛學生在理工科的基礎上擁有更多的文學屬性,而這兩門具有挑戰性的課程受到美國大學的重視,學生喜歡選擇歷史和英美文學的課程。 因此,如果學生想進入美國的名校,這兩門課程也是更好的選擇。 因此無論是從學生均衡培養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公升學成果來看,還是學校本身希望突破自我,更新公升級,都選擇了“不聽勸”。只不過,家長們不僅要批評學校的課程調整,還要批評學校的強行、突然的調整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做出單方面決定,無論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如何,都會讓每個人都感到措手不及、恐懼和不確定。因此,即使學校出於學業考慮而選擇積極和剛性,也應該提前考慮家長。 讓父母聽勸說的方式,有時候比意見本身更重要,不然大家都會覺得不舒服。
如何解決家校矛盾? 首先,學校必須可靠。 新老師經驗不多,可以先當副班主任,向老班主任學習。 我不懂得上課,就要安排一位長期的老師來聽課,及時指導。 最重要的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在找工作比招聘更難的時候,你總能挑出乙個水平不錯的新老師。 因此,學校要提前想家長的想法,焦慮家長的焦慮,而不是等到家長抱怨後才想如何解決,更不要“聽勸”為家長讓步或丟了管理主權的面子。 只有站在家長和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防患於未然。 其次,家長不要過度保護或過度功利,這會影響孩子和學校的正常教學。 比如上個月的《我家子涵》被全網嘲笑,暴露了讓無數老師和學校頭疼的家長過度保護問題。
很多國際學校的家長可能不這麼認為,孩子長大了,怎麼還能為學校的這種問題發愁呢? 但實際上變相過度保護、干預學校教學管理現象仍比較普遍。比如,某國際高中男生在晚上自習時間偷偷刷手機,卻被正好在巡邏的副校長看到,副校長當場沒收了他的手機,並要求他道歉並寫保證書。 一怒之下,男孩與副校長爭吵,並侮辱了副校長。 副校長氣得渾身發抖,堅持第二天就把這個男孩處理掉。 那麼,你猜怎麼著? 這個男孩通過他的家庭關係調走了副校長。 嗯,父母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此外,過度功利主義是父母干預學校教育的另乙個方面。 例如,IBDP課程限制為兩年,可以有銜接課程來銜接國內課程和IBDP課程,但不可能直接教授官方兩年學習的內容。 但是,很多家長會向學校建議,將最近兩年學習的部分內容納入上一學年,這樣學生有三到四年的時間完成兩年的課程,一定會學得更好,最終拿到更好的成績和錄取通知書。 但是,如果這種行為被IB國際課程機構發現,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一些國際學校會聽從家長的意願,偷偷開門,而另一些則選擇堅守底線。
再說一遍,聽勸說的學校不一定是好學校,按葫蘆浮勺。 ChatGPT 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 IB允許學生使用ChatGPT進行**寫作,而紐約和西雅圖的公立學校教育系統則為ChatGPT開闢了全面的方法。 此外,香港大學、巴黎商學院等著名高等學府也紛紛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 同樣,家長社群的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應該禁止學生在不知道它對學生有多大影響的情況下使用它。 但如果學校真的“聽勸”,就會有另一部分家長站出來說,我們應該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用最先進的軟體幫助學生學習。 噎噎和吃東西不是浪費食物,導致我們的孩子無法跟上未來的時代嗎? 很難讓所有的父母和解,也很難讓所有的父母都滿意。 最後,選擇一所符合你的教育理念的學校比改變你的學校理念要容易得多。 私立學校是作為公立學校的補充而誕生的。 私立學校使用公立學校沒有的教學方法,並使用公立學校不使用的教學方法邀請無力被公立學校雇用的教職員工。 因此,私立學校本質上是多樣化的,多樣化的。 有的國際學校講成績、講中國式培養、嚴格管理,把國際課程搞成“國外高考”; 另一方面,其他國際學校非常西化,強調活動,強調教學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管理風格自由輕鬆。 因此,如果家長覺得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更接近自己的理念,他們應該把孩子送到那所學校。 不要“吃碗裡的就看鍋”,來到管理鬆懈的學校,卻怨恨學校不接受學生的手機。 來到一所非常重視成績的學校,卻對學校作業過多不滿,愛複習題目。 一所學校很難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與其在入學後和學校爭吵,不如一開始就選擇離你最近的那家,然後只要學校不做任何太違背你自己理念的事情,就可以和學校合作,和好好相處。 誰教誰做事,誰就會讓後者很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