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界,很多植物都被賦予了“龍”的稱號,它們的藥性與功效各不相同,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龍膽草、茄屬等中藥材藥性極佳,抗寒,但具有極好的防火解毒作用,對發熱、黃疸等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龍血枯竭、龍鬚藤等中藥材,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對瘀傷、風濕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龍眼肉、血龍藤(雞血藤)等中藥材是很好的補血產品,對貧血、缺血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然而,這些植物只是從“龍”這個名字中借來的,而不是真正的“龍”本身。 在動物藥材中,也有一些與“龍”有關的藥材。 其中,最神秘、最珍貴的,是傳說中的“龍”之軀的遺物——龍骨和龍牙。 傳說這些草藥是由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和牙齒化石製成的,古人認為它們是“龍”的遺骸,因此相信它們具有“龍”的神奇藥用價值。
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龍是東方之神,所以它的骨頭、角、牙齒都是肝病。 他認為龍骨和龍牙可以**肝病,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肝臟是主力,而“龍”可以改變,所以可以穩定靈魂。 由於這些草藥已被礦化,因此它們比舒緩神經的時間更長。 在宋代,《本世方》中記載了一例醫藥,有個姓董的書生,每當他睡覺時,雖然身體在床上,卻感覺靈魂出竅,整夜睡不著覺。 後來,醫生用珍珠丸**了他的病。 珍珠丸裡有龍牙,醫生認為:肝是邪的,魂還不回來。 治魂飛的人,應該用龍牙。
當然,古人主要用“拍像類比”的思維來解釋作用機制,現代醫生也可以參考科學資料。 據研究,龍骨和龍骨主要含有碳酸鈣、磷酸鈣等礦物質,具有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抑制骨骼肌興奮性的作用,這可能是其鎮靜作用的機理之一。 一般來說,這些與“龍”有關的中藥雖然神奇,但也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在浙江中醫藥博物館展出的龍牙標本。
雖然我們的世界沒有真正的龍,但這個神秘的形象來源於各種動物的特徵。 為了表達對龍的敬畏和崇拜,一些具有龍特徵的動物被賦予了“龍”的名字或別名。 例如,中藥地龍,又稱蚯蚓。 雖然蚯蚓生活在地下,身體又長又圓又柔軟,但它們獨特的形態類似於傳說中的龍的身體,因此得名。
作為中藥,地龍的療效非常顯著。 既然地龍與“龍”有血緣關係,自然就歸入肝經那一類,可以平穩肝臟,滅風。 當然,地龍最擅長的就是通過經脈,啟用經脈。 在中醫中腦中偏癱後遺症的著名處方中,地龍是重要的藥物之一。 除了地龍之外,還有一種帶有“龍”字的獸藥石龍。
石龍是一種蜥蜴,身體呈圓柱形,頭部呈圓錐形,尾巴細長而尖,具有某種“龍”的威嚴。 這種動物經常在山上的岩石之間移動,因此得名石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特別指出,石龍的作用在於水的益處。 雖然司康素的處方不多,但其中非常有名的方方是杭州虎清玉堂出產的“畢文丹”,這是乙個歷史悠久的中藥品牌。
據說左宗堂西征時,士兵們染上了瘟疫。 為了挽救生命,左宗堂緊急命令胡雪巖將這種藥送到前線,從而緩解了疫情的蔓延。 近代,當瘟疫在杭州、上海等地發生時,“瘟疫丸”也供不應求,成為治療病人的救命藥。 這種藥的生產需要使用主要產於杭州靈隱地區的“銅石龍”,其背部金黃色,腹部白色,是杭州地道的藥材。 每年夏天,虎清玉堂的藥師們都會帶著徒弟去靈隱山和天竺山捉這只蜥蜴配藥。
靈隱寺的僧人本來是反對殺戮的,但考慮到這種藥物是用來救人的,他們不再干涉抓捕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龍在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正如《易經》千官諺語所說,“不用藏龍”、“見天見龍”、“飛龍天”,象徵著人類生活的不同狀態。 古代的醫師善於從龍的形象中了解內臟的特性和處方的機理,但也記得自己不能“對龍有遺憾”,於是他們用各種巧妙的治療方法,充分發揮了藥的優點,避免了它的弊端。 這充分體現了中醫“中和”的文化特點。
**10,000粉絲獎勵計畫